刘宋风云 第三十九章 风雨欲来
【up主开学了(上六休一),更新会放慢】
刘宋传统,每位皇帝在任的保留节目:兄弟反目。
论起顺序,刘彧应当是刘宋史上第四个与兄弟大开杀戒的皇帝。宽容如刘义隆,也干掉了当初答应不杀的刘义康;阴险如刘骏,毫不手软地将刘诞置于死地;就是年幼如刘子业,也不出意外地杀掉了与自己皇位有关系的刘子鸾。
而如今,这幕血淋淋的戏到了刘彧的手里,该如何演下去?
刘彧以实际行动回答道:赶尽杀绝,一个不留。
其实当初刘彧并非是一个残忍的屠夫。在他还是湘东王的时候,为人和善,很受刘骏喜欢。在泰始初年登上帝位时,刘彧也采纳了蔡兴宗的建议,对于那些叛逃到刘子勋的人加以安抚。可是在皇位上一坐久,刘彧的性情九慢慢地变坏了。在泰始三年(467)时,刘彧就变得很独断专横,谁的话都听不进去。
到了泰始七年(471)这病愈发得严重。刘彧开始大兴文字狱,凡是文章中出现“祸”、“败”、“凶”、“丧”等字眼的一并处死。再后来刘彧甚至连那些与不吉利的字字形相近的字符都给改了(比如,“祸”与“䯄”字形相近,就被改为“马瓜”)。但即使这样,刘彧也会没过几天就在鸡蛋里挑骨头,在左右亲信中挑一个杀掉。
如今,刘彧年至暮年(472年他就死了),更加担忧自己的未来。
比如他的儿子。
刘彧的老婆们实在是不争气,怎么也生不出儿子来。刘彧只有一根独苗刘昱(音yù),但者刘昱今年也只有十二三岁。按古代的卫生条件,这刘昱是否能长成成人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刘彧想要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多生几个儿子。后来实在是生不出来,刘彧就想了一个阴招:在自己弟弟的王府里找一些姿色较好的女子,等到他们生孩子,就把孩子过继为自己的。接着把孩子的母亲杀掉,刘彧就在名义上成为了孩子的父亲。
泰始七年(471)二月,刘彧突然生病了,病的还不轻。刘彧在病中一直在思考:他撒手人寰时,他的儿子怎么办?他有能力控制住自己那群如狼似虎的叔父们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太子年纪小,是必要留辅政大臣,刘彧的弟弟们必然会成为掌握实权的人物。这就给他们行不法之事做好了铺垫。到时候自己的儿子刘昱是会变为刘义符还是西汉时的昌邑王刘贺(上位二十七天被废)呢?刘彧不太敢想。
首先挨刀的是纪平王刘休祐。作为当年同刘彧一起受难的“猪王三友”之一,刘休祐性格残暴,多次惹刘彧不高兴。刘彧一直想要找机会除掉他。
二月二十六日,刘彧向刘休祐发出邀请,请他出游。当天色渐渐昏暗下来的时候,刘彧借口身体不适,先行一步离开了。刘休祐也没多想,仍然留在前方打猎。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一会儿,有人传令来,说皇帝让他下车一趟,有事在等他。
刘休祐半迷糊地下了车,却只见到了刘彧的亲信寿寂之。寿寂之见刘休祐下了车,命令侍卫将他一脚踢倒,之后几个人一拥而上,将刘休祐殴打致死。
打死人之后,寿寂之连忙跑到刘彧面前惊呼道:“刘休祐从马上摔下来了,已经不省人事!”刘彧大惊,连忙掉转车头,向事发地驶去,还连忙让御医去诊视。自然,当刘彧到了那边时,刘休祐早已气绝而亡。刘彧大哭一阵,把刘休祐的尸体运了回去。
把刘休祐埋掉之后不久,京城里又谣言四起,说巴陵王刘休若有大富大贵之相,以后必然身居高位。刘彧听见这些话之后,就不经意间将某些片段透露给了刘休若,刘休若自然是不敢吭声,以自己诚惶诚恐的脸色来表明自己没有反意。刘彧自然是不可能把这句话给忘掉的,于是他提了个要求:休若啊,你说你对我如何如何忠诚,我也很感动。不如你把自己的荆州刺史卸任掉,来我身边做南徐州刺史如何?
南徐州刺史是刘宋内的高位,怎么可以说换就换呢?原来这个职位上一任的官员名字叫刘休祐,刘休祐不在了,南徐州刺史的位子空出来了,将它给刘休若也是合情合理。
听到这个任命,刘休若身边人都反对。在这个时候去顶刘休祐的差,不是找死还是什么!?中兵参军王敬先就说了:“皇上让您进入朝廷,您必然有去无回。荆州尚有一战之力,不如一反了之,杀了那鸟皇帝也行!”
刘休若不说话,反手就把王敬先给杀了,转而到南徐州上任去了。
没办法啊,刘休若性格软弱,他又怎么敢造反呢?
被刘休祐之死震动到的,还有一个建安王刘休仁。
建安王刘休仁,当年与刘彧共同蹲号子的“猪王三友”之一,与刘彧可是在物理上贴近在一起。后来刘彧登了基,又赶上义嘉之难,刘休仁又跑到西线去,在长江上与邓琬死磕。凭借着这份履历,泰始一朝,刘休仁地位高贵,深得众人爱戴。
但对于刘彧而言,“深的众人爱戴”这一特质可不是一件好事。当今谁最大?皇帝。谁最应当受爱戴?还是皇帝。那一个臣子深受他人爱戴,他想干什么?
……谋朝篡位,当皇帝呗!
刘彧简单的脑回路很快形成了这样一个逻辑闭环。适逢刘彧病情加重,如自己的近臣杨运长商议后事。杨运长认为,倘若刘彧死去,刘昱接班,刘休仁秉政,自然自己无法掌握大权。所以,杨运长在刘彧面前诋毁刘休仁,让刘彧赶快了结了他。
恰好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消息令刘彧吃惊了。杨运长告诉他:目前朝野内外都认为您(刘彧)快挂了,刘休仁必然是下一任皇帝。所以这几天,主书以下的官员都向刘休仁去套近乎去了,您没有人理了呀!
这话是真的,当时确实是这么一个情况。刘彧的心又凉下来了。他把自己病中为数不多的能集中注意力的时刻放在了对付刘休仁上。他亲自下令:召刘休仁进京。
五月初一,刘休仁进京。刘休仁进京之后入宫,按照计划面见皇帝。这时有人告诉他,皇帝今天身体不适,让你明天早点起来见他。今天晚上你可以在尚书省留宿。
刘休仁“哦”了一声,就放下行李住下了。不久之后,有人推开房门进来,带来了刘休仁的晚饭。刘休仁吃下之后觉得不对劲,自己的身体万般难过……这分明是毒药!
刘休仁用残存的气力骂道:
“你(刘彧)得到天下,可曾明白是谁出的力!?孝武皇帝诛杀兄弟,自己也断了后。你如今步他的后尘,宋国的国祚还会长久吗?!”
骂声穿透尚书省,穿透了围墙,让刘彧的心理多了一丝寒颤,这让他不安心。刘彧强撑着病体来到尚书省,没错刘休仁死了,他安心了。他对外公布刘休仁的死因是:刘休仁带兵进入大内作乱,我将其平息,好好教育了他一番,刘休仁便畏罪自杀了。如今我赦免了他的两个儿子,降其子刘伯融为始安其王,算是处罚。
讲完这个,刘彧又担心这个解释不是很服众。试想,群众必定要问:刘休仁为何要造反?过程又是怎样的?单凭一纸诏书,就算您是皇帝我们也不敢相信。
于是他又推出一个刘休仁谋反案2.0版本。
刘休仁其实早就对皇帝感到厌恶了。他在刘休祐还活着的时候,就时不时地对他说:“你只管去奉承皇上,就可以活下来了,我就因此受益颇多。”刘休祐死后,刘休仁打草惊蛇不敢妄动,私下里频频感到焦虑与紧张。刘休仁每次进攻,宗室先拜见自己的母亲,说是与他诀别,倘若没有出什么事情,便会感叹一句:今天又多活了一天。
前些日子,我身体不适。刘休仁居然广泛结交我的亲兵,想要做谋反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我反复权衡,才做出了前几天让他自尽的决定。由于事发仓促,所以才没能来得及告诉大家。如今发个通告,让大家都明白到底发生了怎样一回事。
以上,便是诏书的所有内容。刘彧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将无数不存在的事实扣到刘休仁的头上,编故事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令人“佩服”的是,刘彧全程一气呵成,脸不红、心不跳。诏书就这么发下去了,刘彧也照常吃吃喝喝,洗洗睡睡,心理素质及其强大。
末了,他有时还要旧事重提,摸一把鼻涕眼泪,十分伤感地说:“我和刘休仁从小玩到大的,我能登上皇位,他实在是出力颇多。可是利害关头,我不得不将他处死。每次想起他时……哎……不提了。”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背后,应当是他内心里的舒坦:又干掉一个。
下一个,刘休若!
五月二十九日,刘休若赴京口上任。他听闻刘休若已死,自己更加惊慌。
刘彧想:刘休若为人温和厚道,可以平定人心。这个弟弟将来也会成为皇位的威胁之一,所以刘休若也必须死。刘彧给刘休若亲笔写信,让他于七月初七准时赴建康的宴会。
刘休若去了——他又怎么敢不去呢?七月初七赴宴,初九,刘休若在自己的客舍中被赐死。
杀完皇族,功臣们也免不了遭殃。
吴喜、寿寂之,都是为刘彧坐稳皇位而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事到如今,吴、寿二人刘彧觉得也不能留着,就暗中起了杀心。
首先被对付的是寿寂之。寿寂之被刘彧找了个借口发配到了越州。在路上,寿寂之被刘彧的刺客赶上杀掉。
寿寂之死后,淮陵太守吴喜愈发感到不安。
吴喜是有黑料的。当初自己东征会稽时,对刘彧说:“倘若我抓捕到寻阳王刘子房与其余的主帅,就在会稽把他们就地处死。”结果是吴喜把这么一批人押回了建康,其余人无罪释放了。这就是一大罪过了。虽然刘彧当年打着以仁待人的旗号平叛,但并不影响刘彧给吴喜扣上一顶“通敌”的标签。
吴喜为了保全自己,向刘彧请求内调,请求担任闲散的中散大夫一职。刘彧更加怀疑:呦,要求主动进京来啦,准备下一步的夺权计划了是吗?行,我先答应你,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
令人没想到的是,刘彧先动手了。刘彧认为吴喜深得人心,已经不可久留,于是要把他处死。有人劝说,刘彧只不过一笑,说出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语:
“吴喜这个人嘛……就好比是药。人虚弱的时候呢,吃药确实可以治好病。当病好了时,药自然就不用了。这不是说人忘了药的用处,而是药没有用了因而丢弃。”
在刘彧的心中,吴喜只是一服药,用完即仍,病除即走。
泰始七年(471)六月,吴喜被逼自杀,一代名将就此死去。
——刘宋就是这样衰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