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要总想着和牛人竞争,从莫言同学的成功,看第三种选择

2020-07-29 12:42 作者:富日记  | 我要投稿

看了一部介绍知名作家的纪录片,其中讲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长经历。

其中我最受启发的一个小故事,是莫言的大学同学朱向前的。

莫言上大学时,就已经发表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而且莫言非常勤奋,每天晚上,同学们有的访亲探友,有的喝酒聊天,也有的看书写作。

只有莫言,躲在教室里一写就写到凌晨两三点钟。

假设一下,如果你是莫言的同学,面对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又无比勤奋的同学,最好的成功策略是什么?

朱向前的选择特别有智慧,当他看过莫言的几篇小说后。

很快就下了决心,他决定专注于评论莫言的文章。

因此当莫言的作品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时。

朱向前评论莫言的文章也登上了人民日报。

莫言当然很厉害,既有才华,又很勤奋,但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朱向前。

朱向前太有智慧了,如果他非要和莫言在文学上一较高下,可能很难取得后来的成功。

朱向前能清醒的认识到,与其和牛人竞争,不如给牛人补位。

他是莫言的同学,凭借同窗近水楼台的关系,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莫言作品最早的评论者。

朱向前没有选择把莫言当作对手,而是把莫言当成互补的伙伴。

莫言和朱向前互相成就,朱向前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他专注于评论莫言的作品。

这让他的文章登上了各种国家级的媒体报刊。

而莫言的成功也有朱向前评论的功劳。

换而言之,朱向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在成功道路上和莫言结成了一种共生互助的关系。

我看过一个小段子,有人在街上叫喊,谁敢惹我,有个壮汉站出来说,我敢。

这个人上下打量了壮汉一眼,一把搂过壮汉,继续叫喊,谁敢惹我俩。

这个人看起来可笑,但同样是聪明人。

可惜生活中太多人没有学到这样的智慧。

面对强大的对手,大多数人有两个选择,要么战,要么逃。

但其实第三个选择可能才是最明智的,那就是帮助这个强大的对手,让他更强大。

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因为抢占了牛人身边的生态位,获得不小的成就。

朱向前的成就比很多同学都要高,他出版专著、文论集16种近1500万字。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理论评论近200万字。

朱向前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还担任过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这些成就,很大程度源于他最初的明智选择。

聪明人都擅长这种补位思维。

有个讲犹太人和中国人做生意差别的小段子。

犹太人很会做生意,第一个人开了一个加油站,别人看赚了钱,第二个人就开商店,第三个人就开饭馆,第四个就开别的。

中国人在一个路口开了一家饭店,别人看赚了钱,其他人一下子就在这里开了4家饭店。

这个段子说的其实也是竞争思维和补位思维的区别。

商业世界,通过这种补位思维大获成功的人不在少数。

比如有一位财经分析师,专注于分析苹果公司的各种事件。

以后每逢苹果公司推出新产品,这位分析师的观点就会被各大媒体报道。

很多自媒体是做明星娱乐内容的,专门报道各种明星的内容。

往往能获得巨大的流量,赚得盆满钵满,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人做过实验,仅仅是在一条微博中提到某位明星的名字,结果浏览量就比平常高了十几倍。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这种补位思维。

如果能找准适合自己的生态位,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更容易成功。

当我们面对强大对手时,不要只想着战斗和逃跑,一定要知道,还有第三种选择。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不要总想着和牛人竞争,从莫言同学的成功,看第三种选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