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


大家好,这里是金兽读书,爱读书爱分享。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样容易情绪化,而且一激动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事后总因为说错话而后悔;经常头脑一热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气,人际关系搞得很僵。我们因为情绪化被贴上不合群,神经质和惹不起这样的标签,被人疏远;我们也因为觉得自己不够成熟而感到沮丧。
为了避免自己进入情绪化的状态,很多人会在情绪激动时否定自己的情绪,并强迫自己用积极情绪取代消极情绪;或者活动身体,换个地方透透气转换心情;也有人埋头专注于手头的工作,等待情绪自然消退。
作者认为这些方法固然有用,但能用这些方法处理的往往都是一些小情绪。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方法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我们的目标不是大事化小,而是要从本质层面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情绪和情绪化是两回事,比如生气是情绪,生气后做出冲动的言行则是情绪化。人遇到一些事后产生相应的情绪并没有错,这就好像受伤后身体会感到疼痛一样,情绪也是人体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能,比如当我们原本的计划落空或者遭到别人的否定时产生的生气情绪,就是在提醒我们寻求援助或保护自己。我们要把那些通常我们认为最好置之不理的负面情绪的产生也视为自然的和有益的事。
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不被情绪左右,并着手改变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对此,作者提出了养成避免情绪化的七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是掌控自己的身体状态。你会发现喝酒、工作疲劳甚至来例假都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如果能认识到这些时候自己容易情绪冲动,就能提早在内心中做好准备,避免情绪化的行为。另外,提醒身边的人自己现在格外敏感,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个习惯是转换视角看问题。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火,只要找到让自己生气的原因,就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情绪平和的人。我们可以转换视角,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看成是对方的问题。比如自己被撞到,不要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倒霉”,而要试着把目光投向对方,“这人撞了别人还不道歉,估计是没有注意到。”避免让自己陷入受害者心态,可以有效避免情绪化。
第三个习惯是写好友笔记。生气也好,烦闷也好,只要某种情绪产生,就如实把它写在笔记本上。然后模仿好朋友的语气,写下安慰自己的话。这其实也是一种进行自我肯定的方式。
第四个习惯是从自身出发看问题。比如别人对你恶语相向的时候,想着“我受伤了”,会比想着“他这样做就是看不起我”,更容易避免情绪化。这和前面提到的受害者心态不同,受害者心态侧重的是“为什么总是我”,从自身出发则侧重自己受到的伤害。受伤了就应该好好照顾自己,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关怀自己上,也可以避免陷入情绪化的陷阱。
第五个习惯是放下对“应该”的执着,为“希望”而生活。应该做这件事,事情应该是那个样子等想法,很容易把个人的正确强加给别人,如果别人不接受,矛盾产生后自己就会容易情绪化。我们的行为准则不是应该,而是自己所希望的样子。比如,我们不乱丢垃圾不插队,不是为了做到百分之百的应该,而是因为我们怀着让生活更美好的希望。
第六个习惯是远离让人情绪激动的环境。情绪激动时做出的决定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要离开让自己情绪激动的环境,人也能慢慢冷静下来。比如两个人产生争执,这时应该说一句,“让我想想看”,然后马上离开,在情绪失控之前离开产生争执的地方,人也就能冷静下来进行思考了。
第七个习惯是找到心灵百叶窗的开关。要多了解自己变得情绪化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心灵百叶窗的自动开关。遇到可能让自己情绪化的事,就索性关闭心灵的百叶窗,把触发情绪化的条件强行从意识里清理出去。这并不是逃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任何情况下都从不情绪化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可为之事,尽力为之。至于不可为之事,则应尽力避免。
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大家都能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这里是金兽读书,爱读书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