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月入800的琴行小弟蜕变为年入上百万的吉他手,他都经历了什么?

2021-04-09 12:01 作者:哎呀音乐_IYAMUSIC  | 我要投稿

“好好练琴,世界和平!”


人们面前的小烨老师讲课搞笑又有梗,每天都乐乐呵呵,有着一屋子令人羡慕的收藏价值超百万的琴、单块、音箱等器材设备!


不少人以为小烨老师是个“家里有矿”的富二代,而其实当年的他是个工资只有800的琴行小弟。如今他拥有的这一切,都是这十几年来靠自己一个个音符弹出来的。

从默默无闻的琴行小弟到年入上百万的吉他手,小烨老师都经历了什么?


1

一首歌


小烨老师的童年并没有什么闪光的事,和其他小伙伴一样,上学、暑假兴趣班、打街机、乒乓球。
“现在想起来,除了长得好看之外其实就是一个平淡无奇的男孩,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童年Niko

唯一和音乐有点关系的,是当时邻居家的哥哥暑假背了一把吉他回来弹,结果他弹得难听得要命,所以当时他并未对这个未来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东西产生一丝一毫的兴趣。


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几年后,他错过的事物又以同样的方式走进了他的生命。
2001年,16岁的他听到舍友用吉他弹奏了伍佰的《痛哭的人》,和几年前不同,这次听完之后大受触动——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乐器的声音!”

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

爸爸在百货公司给他花175元买了上面这把星辰吉他,并报了一个暑假兴趣班,对吉他的喜欢和好奇盖过了小时候被兴趣班支配的恐惧,他的天份也逐渐体现出来,学了不到四个星期就能弹唱一些当时的流行歌,回学校后还给同学们表演,因此也结识了许多校外和琴行的一些朋友,学到了更多音乐世界里不同的内容。



2002年暑假,家里给了两千块,他的星辰木吉他被一把国产的”飞灵“吉他替代,还添了点钱买了个505效果器。



与现在随处都能找到的学习资源相比,当时的条件称得上艰苦,没有系统化的教材,更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学,只有一些盗版的英文教材,配上些蹩脚的翻译,经常闹出一些乌龙。


例如这样的

一位琴行的大哥从北京弄来一套教材,说是老厉害了,要给我们展示教材里的一种高级音阶“潘塔托尼克”,大家谁也没听过,满心期待地看他炫完后就傻眼了,“怎么跟咱们中国的五声音阶那么像?” 那大哥也傻了,愣着说:“我学的是外国的资料外国的音阶老洋气了,是潘塔托尼克!” 最后才弄明白所谓的“潘塔托尼克”就是“pentatonic”(五声音阶),那本教材的翻译是音译。


诸如此类的还有不少例如:”爱库斯蒂克吉他“等让人匪夷所思的翻译。 这还算好的,有些经过二手甚至多手印刷的教材,上面的内容早就模糊不清了,明明学的是同一本教材,但每个人弹出来的都不一样,因为谱子上是“6品”还是“8品”根本看不清,只有哪天发现谁手里有原版示范音频磁带才能确定。


更有甚者,例如“弹电吉他就是得弹主音,节奏吉他初学者也能胜任”,“买琴必须买24品双摇琴才是solo琴,21品是节奏琴”等等误区。


03-04年之后才有一些网络上的资讯可以学习,尽管需要挂着”电驴“50k-100k左右的速度下载三天三夜,还可能下到病毒或打开视频是“葫芦娃”,面对全英文的讲解一头雾水,但是对于当时的大家来说那可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每个人电脑里的视频都视若珍宝,去到每一位朋友的家中做客除了一起弹琴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他电脑里珍藏的大师现场演出或教学视频,然后“刻光碟”分享学习资料。


 “但是当时网络还不像现在那样发达,基本在网上是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最后还是只能向前辈们讨教,碍于时代背景当时的人对于「分享专业知识」是比较抵触的,就算碰到乐意分享的前辈们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来的,知识体系很碎片化、很松散的,只能告诉你表面的东西,但不知道深层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完全是从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不是一个系统知识,很可能请前辈吃了一顿大酒后啥也没学到。”


也许正是经历过这种艰难的日子,才让他最后走上了老师的路,不过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 

大学暑假里,他曾想直接辍学去玩音乐,但被家里人劝住,幸而大学的时候他没有放弃,依然在最无忧无虑的日子里不断地练习、精进着自己的技术,偶有机会去酒吧跑场,赚点零花钱,还和几个认识的朋友组了个乐队。 


这个乐队并不专业,也没有什么大目标,就演奏一些干场子时会用到的歌。弹主音吉他的是一位送货的大哥,鼓手是电厂的的员工,贝斯手是机场的地勤,他们就在这个鼓手的员工宿舍里空出的一个房间排练。


当时的他就是一个标准的业余爱好者,并且没有想过要成为职业乐手。


他们偶尔接一些演出的活儿,有一次甚至去参加了某单位的中秋晚会,那个领导还是个懂行的文艺爱好者,不仅买了专业的器材,还有专门的排练室。 

毕业后,他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而十几个小时在电脑前埋头的工作状态也让他彻底放弃了对于未来从事这类工作的热情。 机缘巧合下,在那位懂行的领导帮助下进了单位工作,这是一份闲职,不用加班也没什么繁重的工作任务,并且离家距离走路10分钟,半年胖了十几斤。


单位里逢年过节组织同事们搞搞文艺汇演,日子倒也算轻松快活,可问题就出在这里。 偶尔放松会让人舒坦,但长期放松会让人迷茫。


舒坦了半年后,他毅然决然地辞职,然后去了一家传统的琴行,工资从几千掉到八百,除却家人给的压力,自己生活也变得拮据,但是能够每天和琴打交道。


早上7:15挤46路公交,在琴行旁便利店买玉米、包子做早餐,然后从上班练琴到下班,晚上回到家接着练到睡觉,累了上网逛论坛看琴看大师演唱会。小烨老师说那是他人生除了大学外最单纯快乐的时光。

但是当我问起对年轻人的建议,他的回答却让我有些意外。

 “不要盲目地掀桌子不干,可以骑驴找马,先通过业余时间培养第二技能,当你的第二技能变得强大,可以为你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时,再辞职,这样会一步一步走得很结实。” 


小烨说现在的年轻人对自由职业有点误会,以为是真的“自由”,但实际上,这份“自由”是牺牲了更多努力和时间换来的,比正常上班难多了,并且影响因素更多,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自由职业者。


2

一场梦


2007年1月,Eric Clapton来上海举办演唱会,小烨老师自然也没有错过,Clapton与那两个吉它手——一个用滑棒,一个反手反弦,带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回家之后都难以平复。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当晚便梦到自己在酒吧演奏Clapton的歌,而Clapton此时悄然走进酒吧在台下驻足观看!下台后Clapton拍拍他的肩说:“小伙子弹得不错啊!加油,以后有机会跟我一起干!”

看似荒诞不经的一个梦,却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似乎在潜意识里面我就对这条路更下了决心了,毕竟是Clapton盖过章的。”


早在2005年,他就开始混迹于BBS等一些相关论坛,写一些评测或弹奏分享与教学,在一众文字帖中,他配有音频或视频试听的帖子很快得到很多人的关注,藉此也认识了许多朋友,包括一些至今有着十几年友谊的同仁和乐器代理商。


2007年的时候

09年跟朋友一同合作,在网上销售、代理做推销商,另一位朋友负责做效果器与维修,工作室也就干起来了。


可惜好景不长,到2011年因为现实的因素(不赚钱),少年人的热血遇上冰冷的现实压力,终是不再滚烫,屋漏偏逢连夜雨,工作室散伙的同时又碰到正好结束了一段为时不短的感情。而音乐事业上也似乎碰到了瓶颈期失去了兴趣与目标。


“因为当时身为一个「当地基层乐手」在当地业界也得到大家的认可,能干的活儿:场子、商演、线下教学、当地音乐节目录影、小演唱会音乐节啥的全部都干过,但是始终没有办法接触到更高端的工作机会,收入和事业发展就没有办法更上一层楼。”


生活、事业、感情的三连打击同时降临,让小烨几近抑郁。

在他称之为“找自己”阶段的自我放逐大半年后,他开始消失在朋友们的视线里,像是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闭关似的,不和任何人接触,就是疯狂地练琴,跑完场子回来练到深夜,睡一觉后,起来又接着练,练到去跑场子前……如此往复循环。 


和当初最开始艰苦地学吉他相比,这次他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不断地在错误中收获经验,并且自己梳理出了一个大致的体系。


“我就自己花了很多大量的时间在练习中摸索碰壁,同时通过外网学习与翻阅资料,还有联系国外老师上Skype小课等等。我这个人比较善于学习总结,因为自己想特别想做好,总想把经验的东西变成巩固的知识,把这些变得更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查缺补漏,知道自己的差异在哪里后就慢慢去加强。”


这回虽然也艰苦,但再没有出现过“潘塔托尼克”这样的笑话。

 27岁,正是普通人攒点钱结婚生子的年纪,而他却在这个本该稳定的年纪遇到了人生中的最大的低谷,未来是一片迷雾,低头看自己手中,只有一把琴,唯有埋头练琴才能给他些许安慰。 ——不过天蝎座的务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席。


 “当时也有场子在干着,还得生活嘛,那个酒吧在我们当地的旅游区,老板是瑞典人很nice也跟我聊得来,合作的乐手也都是菲律宾人业务能力挺好,演的大多也都是英文经典歌,干起来挺好玩的,就这样给与了我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与工作热情,持续了2年多。”


没有外界的因素干扰,他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练琴上,像是走到了达克曲线的绝望之谷,抱着“不会比现在更糟糕了”的心情,练琴练到天昏地暗,宛如一个不断积攒着能量的星球,只等一个爆炸的瞬间。


似乎时光又回到了若干年前的那从睡醒练到睡着的美好时光。 “自己提高了,才会有价值,别人才会想要利用你的价值。” 他的努力让技术飞快提高,并认识了一些优秀的人,也更有自信地去和别人交流,在黑暗中破釜沉舟般地摸索着前进,不知不觉间,就已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低谷。


2014年5月份,他终于等来了那个瞬间,多年的积累缓慢而扎实地完成着一场漫长的爆炸。
《ONE WEEK ONE LICK(每周一舔)》是他在优酷做的一个栏目,整理并分享自己练过的东西,没有什么完整的体系,但在教学资源稀缺的当时,还是吸引了许多人,开始有人找他上课。直到2016年光教学类的视频就做了上百期,几乎每周一更。


那时他只觉得这是成长过程中自身知识的整理以及一个正常的输出,能够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练习上。 

与此同时,他开始主动找一些厂家做吉他测评,最开始会被拒绝,但随着认识他的人越来越多,以及很好地为甲方服务后,找他合作的品牌也越来越多。


 “主动联系,有些成的有些不成的,你得先上这些船,从一条小船才可以踏上中船大船,这几艘船才可能拼成一个巨船,关系也得一个个打开,切勿眼高手低,务实点,先把眼前的活做好。”


从论坛到短视频,他一直跟随着时代的传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用小烨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时刻对自己未知的方向保持好奇与饥渴”,因此他能很好地利用每一个风口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而随着自身业务的精进与提高,便有了更强大的自信心与业务能力,开始走出当地向外扩展。北京、上海、深圳、台北、洛杉矶........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得到了如演唱会、音乐节、录音、录影、品牌演示会、教育机构活动等更多的工作机会。并从16年开始筹备录制自己的演奏作品专辑。


筹备自己录音室专辑
参加音乐节
出国进修


纵然面对多少压力和挫折,他心中那个音乐人的梦都从未放下过,他也曾以为,这会是自己永远的首要目标。


3

一个契机


“我想用这几年的时间把我的知识系统地产出出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就暂时放下了自己音乐事业上的发展,反正迟早要做的,优先级换了一下。” 随着时代的发展,似乎天生缺乏安全感的小烨老师又有了新的担忧。


自己演奏水准是提高了,可是对于观众来说除了“哇Niko弹的不错”之外并没有对他们留下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自媒体频道所分享的知识毕竟是比较松散的,并没有当成一套“产品”有着严谨的设计与规划和用户反馈,对于观众来说依然犹如当年自己学习那样东一点西一点不成体系。同时毕竟不是什么“大网红”影响力、辐射面还是很局限的。


“如何能够将我这十来年所走过的冤枉路和累积的经验整理成知识体系帮助到更多的后来人更加高效地学习到这些音乐知识”成为了他最大的担忧。


2017年某次活动认识了哎呀音乐的负责人,第二天小烨老师与负责人一次见面谈了不到半小时便一拍即合,花了两三天就整理出了一个流行吉他教学的大纲,因为早先做过《每周一舔》,所以从拍摄、上课、内容设计等直接一条龙服务,上手很快。


在哎呀的第一套线上课程

经过四年的产出磨练,在课程内容规划、拍摄画面、讲课方式等方面也在不断迭代升级,直至现在,他已经有了30多套课程。


最早一代课程画面
第一次课程迭代
第二次课程迭代

同时他也在积累“脱口秀”的表演以及积攒各类搞笑段子,大家可以在他的课程或B站频道里感受到(听懂的朋友们请把那两个字打到公屏上~)


至于原因,小烨老师说:


“做网络课程与线下面对面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的学员们可能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或学习累的要命,好不容易抽出时间为了他热爱的音乐来到我的课程里,如果我只是在了无生趣地讲课,肯定会让他们犯困而渐渐丧失热情。

我想让他们除了在收获音乐知识外,更多的是带给他们一份轻松与快乐同时分享一些关于音乐与人生的感悟,让他们在苦涩的生活外,一想起音乐、吉他、Niko老师,嘴角是向上的。同时,音乐的世界很大,但是生活更大。如果能在输出音乐知识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上的激发那将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如今拥有了几千名学员的小烨老师说:“基本上他们不把我当老师,已经当成知心大哥哥了。”


小烨老师有4只猫1只狗
3只捡的1只买的1只生的

学员们也带给过他很大的感动和鼓励。 在2019年上海乐器展演出后,有两位小年轻跑来对他说:“小烨老师我是看着你的视频长大的,如今也进入音乐学院上大一啦。”


这两位小年轻还是某吉他比赛的冠亚军。 虽然被突如其来的年龄差震得一愣,但他还是受到了鼓舞,包括后来举办的学员们线下的交流会,学员们当面反馈他的课程对自己的影响,每一份真诚的感谢都成为了他更坚定往前走的信念。


线下和同学们过生日

某种程度上,他的教学不仅是出于一个老师的责任心,也有类似于“我当年没有的不能让现在的孩子们和我当年一样”的过来人心态,他半开玩笑道:“如果我二十年前遇到一个Niko老师,现在我就冲出外太空了,肯定更成功。” 

不过视频中妙趣横生的小烨老师和现实中的小烨老师并不太相似。


 “其实我是很安静的,周而复始每天就是在工作室拍自媒体频道视频或做课程什么的,基本上我一天除了在镜头上讲话外,可能整天只有机会与人说三个字,那就是拿快递或外卖的时候,‘好,谢谢’。” 面对网络上的质疑,他只是淡然地说一句“只渡有缘人”。


“在网络上面,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力,有喜欢你的权力,有不喜欢你的权力,有人了解你在做什么,有人不了解你在做什么,你不能指望全世界人都了解你,就那句话渡只渡有缘人嘛,不一定世界上每一个都是你的有缘人。”


于他而言,「Niko烨老师」是用自己的一部分人格打造出的“产品”。

 他把全部的能量给予了镜头前的小烨老师,试图通过好玩又有趣的方式传递自己的音乐知识和人生道理。


对于迷茫期的年轻人,小烨老师建议他们建设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精神世界丰富了,迷茫的灵魂才能在充满压力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片刻休憩,

 “如果你把时间浪费在刷一些短视频上或者没用的视频上面,一两小时、一两天、一两月、一两年,等你回过头来你就会发现,除了精神麻痹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如果你把时间投入到你的兴趣与爱好当中去,那这种兴趣爱好就有可能变成你的第二职业,其实是蛮有用的。” 


自律,行动力,学习能力。 


在小烨老师反复提及的“28原则”里,拥有这三点的年轻人就不会成为那80%的人。

 但这也并不代表小烨认为一定要成为优秀的人才叫活,他认为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只要不后悔就行。


没有人能完整地陪你走完一辈子,唯一的就是你自己和你所热爱的东西。 

结果并不重要,重在过程中的美好。 但说起自己的梦想,小烨老师认真的语气中带了一些害羞:“想要通过自己教育体系,给予一定有能力的学生,参考大学助学方式对贫困学生的减免,帮助他们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经营体系,可以可持续发展下去。”


和27岁时一心想要成为优秀音乐人的小烨老师相比,这个把“教育”作为现阶段首要目标的人显然拥有了一个更富有大爱的梦想。 

关于这个转变,小烨老师解释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想除了音乐外,我还想要能给社会留下点什么。” 


在今年Niko老师开始几乎每天在抖音直播,陪伴大家每日练琴并希望能够渡更多有缘人来到音乐的世界。


每日直播

同时Niko老师还有令人羡慕的一屋子收藏价值超百万的琴、单块、音箱等器材设备,“我觉得在音乐世界我就是个贪玩的小男孩儿,它们就是我的玩具呀,而我也很乐意跟小伙伴们分享这些玩具。”


关于网传的“Niko是富二代家里有矿”这件事,小烨老师哈哈大笑地说:


“没错我确实有矿,我就是矿本矿,你所看到的这一切都是我这十多年来,一个个音符弹出来的。”


4

“音乐是我这辈子最好的选择”


一首歌带他走进音乐的大门,一场梦指明未来的方向,一个契机铺好前方的路,他坚定地走在路上,用不断地努力和不消散的热情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一如他和他的学生们挂在嘴边的口号——“好好练琴,世界和平”。


 “如果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条路吗?”

 “我会走得更坚定。”


小烨老师毫不迟疑地回答:“音乐是我这辈子最好的选择。”



不知为何,听到这个回答,我突然闪过小烨老师讲述自己在大学时通宵练琴后出去吃早餐的画面。


 “我记得很清楚,夏天四点五十分,天空露出鱼肚白,五点十分太阳升起,五点十分去学校门口买早餐,早餐车上有花生汤、豆浆、包子,太阳在头顶斜上方,晒得人睁不开眼睛。”


Niko老师的演奏曲《厦门日出》↑


转眼小烨老师与哎呀音乐已经携手走过四年,当问到小烨老师未来有什么目标和规划时他说:


“我给我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按每四年为一个周期,24到27我跌跌撞撞拼尽全力地想要留在音乐中混口饭吃,27到32我步履阑珊连滚带爬地提升业务能力谋求更好的发展,32到36我步伐稳健越发坚定地走在了自己音乐的事业中并构建自己的教学系统。我想要用接下来新的4年也就是36到40岁,继续提高自己教育体系的质量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热爱音乐想要为此奋斗的朋友们也走上这条道路!”



5

写在最后


与许多学院派的老师不同,Niko老师经常“自嘲”自己是野路子出身,上的是“社会音乐学院”。


但恰恰因为如此,上过Niko老师课的同学会发现,他的课程,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讲解思路还是内容安排上来讲,都能准确的戳中“野路子吉他手”自学时的痛点。


我们学琴时所面临的困难、思维方式的局限,苦苦追寻的谜底,小烨老师都已经早早预料到,在课程里为我们铺设好了答案。


正是因为这样的“野路子”出身,小烨老师才更容易从我们吉他自学者的角度去思考,将碎片化知识拼凑、将书本上冗长的内容提炼,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融会贯通到他的课程里。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同学常常会不由得拍大腿:简直就像是为自己的情况量身打造。


在“社会音乐学院”里的摸爬滚打,更是让小烨老师清楚的知道,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够赚钱”的实战应用之间,还有着很长的距离要走。


从夜场到录音棚,到综艺节目、大型演唱会,从一把吉他到小编乐队再到大编乐队,多年来的摸索与寻觅,让小烨老师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职业吉他手针对不同场景的应对方法,来让我们知道平日里的所学所练,最终要去向哪里。


“渡只渡有缘人”是Niko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朋友也好,师生也好,能够相遇,能够互相认可,就是一种缘分。毕竟每个人的目标和理念都不同。有的人只愿意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寻找免费的资源,而有的人愿意“走捷径”直接选择系统而全面的学习。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可你的理念和方法,但是只要你信得过我,来跟我学,得到的便是我多年来从业的浓密精华”。


其实这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平的。薪资收入,会随着自己业务能力的增强而不断上升,能力与实力,永远是这个行业的硬通货。


另外,小烨老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学院】马上也将在4月上线了,为了回馈这四周年来所有新老学员们的支持与厚爱,小烨老师将在4月9日晚8点开启直播间,跟大家分享他这四周年的从业经验,也希望能帮助到各位立志于走上音乐道路的朋友们!


至于四周年嘛,直播间肯定也为大家准备了神秘福利啦!


预知详情vx扫海报二维码添加助教👇

备注:Niko直播,进入直播福利群


vx扫码


从月入800的琴行小弟蜕变为年入上百万的吉他手,他都经历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