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34 唯能论

2023-04-17 11:2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4、唯能论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唯心主义思潮,是物理学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由德国化学家和折衷主义哲学家奥斯特瓦尔德[1]首先提出。

  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人们认识到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可以互相转化,经常用“能量”来表示物质的运动。“自然科学把能量的转化看作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人类经验的客观过程,即唯物地看能量的转化。”[2]到十九世纪末,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先后发现了电子和放射性元素等,打破了旧物理学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观念,使物理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原来认为原子不可分割,实践证明是可以分割的。面对物理学这场革命,不同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唯心主义的“唯能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笼的。

  奥斯特瓦尔德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能”,“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概念包含在能量概念之中”[3];“能”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物质无非就是能的空间集合”,它“不仅可以省去,且属有害”,应当“弃而不用”;“能”是由我们的思想创造的,“我们意识的过程本身就是能量的过程,它把自己的这种特性传给一切外界现象”[4]。唯能论企图用“能量”一词,从字面上消除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的问题,而实质上它把物质归结为“能”,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想象一种没有物质的运动,这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列宁指出:“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这种企图偷运着和物质分离的思想,而这就是哲学唯心主义。”[5]唯能论物理学是那些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的新的唯心主义尝试的泉源[6],“唯能论是从唯物主义逃到唯心主义的借口”。[7]

  唯能论一出世,就遭到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家的驳斥。“唯物主义者批判奥斯特瓦尔德,是因为他常常陷入唯心主义,是因为他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8]同时,奥斯特瓦尔德也受到唯心主义者的批判。唯心主义者批判他,是因为他承认唯物主义的能量观点。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先是接受唯能论转向唯心主义,后又站在马赫主义立场上批判奥斯特瓦尔德的唯能论,但他不是批判奥斯特瓦尔德的唯物主义不彻底,而是批判他的唯心主义不彻底。


注:

[1] 公元1853—1932年。

[2] 《列宁选集》第二卷278页。

[3]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277页。

[4]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277页。

[5] 《列宁选集》第二卷274页。

[6] 《列宁选集》第二卷280页。

[7] 《列宁选集》第二卷291页。

[8] 《列宁选集》第二卷278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34 唯能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