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爱与2·观点

2022-02-12 16:47 作者:uni_Rebuild  | 我要投稿

随着人生长度深度广度持续延伸,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解剖构建,2021年末最为抑郁的时光里,逐渐成形。

在极端状态下会思考最为深刻的执念,诸如我先前以为是最重要的、最持久的人生信条的东西是否还成立、有价值、可支撑。我的人生中被我赋予无法舍弃的极端的两者,其中之一,拿来推演咀嚼,以冷却的形态放置在这里——这里的一切文字都为了记录我碎片化的思想。

并不打算反驳我曾经表达叙述的观点,与我不成熟的思想再作补充。

依然是传达着强烈的主观意志的文字,仅代表我个人近几个月总结出来的思想,如感到冒犯很抱歉但什么也不会做。

 


几乎是躺在床上遐思之时,觉察到的心态变化。

严重的抑郁情绪笼罩周身,“找点提神的”这样的想法也提不起来。看见了被之前的我称为“人生信仰”、“活着就是为了米米”的这位的消息,面部肌肉提拉,短暂地笑过之后,内心还是毫无动静。

帅吗?——帅。开心吗?——开心。觉得该向还能联络上的同担分享——好了分享完了。真好啊——真好。

干巴巴的理性,只有文字描述,没有生理情感唤醒。

我对他的感情,当然没有变。不对劲的是我自己的状态——被理智提拉着的人偶。

我知道我有多么爱他,比呼吸还要自然,比心脏起伏还要稳定,作为清醒与睡梦中最深刻的那部分存储着,心甘情愿在自我定义上贴的标签。具体指向的,如曲、词、言谈、行为、容貌;更多的是抽象的整体的复杂的,无法描述,但存在着。

他与我而言的意义详见前作的叙述(见目录)。

好不容易熬到实习结束,珍惜最后在宿舍里和舍友们一起百无禁忌地放松谈话的时光。自我暴露也没关系,都是好人,真挚坦然的心情想法可以放出来,不用担心恶意揣测误解批判(感谢包容)

不知怎的,我再度说起了我的观念,大致如下:

我依然爱他,且维持我的誓言——除非他ruhua或打破道德底线,一辈子单推。

我依然爱他,但与他这个真实存在的实体没什么关系,几乎完全剥离开(无论他怎样活动、甚至终止)——感情,或者说记忆,一旦产生,就是完全属于我的东西,不会被在我之外的任何存在影响。

即使,人生不断延伸的我,因为忙碌于自己的生活等原因,再没有什么精力去主动、及时地获取有关他的信息,也完全没关系,这份感情不会变。我知道我爱他,就足够了。

 


信息:来源、转(复)述、印象、讨论、事实

他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人生也在不断延伸,不断产生新的信息,任何人也不可能一直不遗漏地去获取。贪婪地想要得到全部信息,可能是病态的强迫行为了。他也是普通人,合适场合可以为之狂热尖叫热切情感迸发,普通的时候就事论事即可。

信息进入人脑,转码加工,再转述的时候可能意思就出现了变化,附加了表达者自身的倾向习惯而不被表达者觉察。曾经urata桑开玩笑说出的mafu“握力7”的人设,后来也被mafu否认并说出真实数值,于是“握力7”成了有意思但并非真实的梗。梗也是有时效性的,可能后来增加删减乃至修改了解释,甚至干脆抛弃。并不了解前后的人,或许会就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为有力实证(当真了),参与辩驳。文化隔阂,翻译上的咬文嚼字更容易出现认知偏差。

要准确无误地获得信息本身是有难度的,何况文字背后的态度、观念、发生情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储存在脑海中的可能恒定不变吗?以“我认为是这样的”形式留存,结合其他印象组成认知图式。随机浏览的时候发觉,有的人固执地认为“他是南桐”,观念是很难改变的,表达者认为自己所认知的、表达的都是正确的,当自身的“正确”被攻击辩驳的时候感到自尊也受到损伤,凌驾于他人的“正确”并没得到被肯定的期待结果。立场态度这些东西是主观的,仁者见仁,那么事实是否就在此消解,没有证明的可能?

直接去看本人发布的信息。如果有余力,去搜寻所有本人亲自出现的、制作的影像图片音频,逐字逐句地考证。除此之外什么是事实?谈论的不是关于他本人的事,而是“我认为”?本人说过的话也是会忘记的,如每个月开b限直播的约定。(虽然他刚开口我就觉得不大可能实现,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履行,不论我们怎么猜测、他怎么想)

“我认为”左右不了任何人,除了自己。我长期探究的就是我自己对他的全部反应,我乐意喜欢他,所以他才被我喜欢,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包括他)都无法干涉。相应的,我也不认为我能干涉任何人,尤其是根本态度层面。你认为是怎样那就是怎样,但这是你的主观认识,能否作为共识成为一种普遍性,不得不对接事实——而且非断章取义式的,而是综合整个氛围。这就是为什么往往推荐新来的去考古,去接触获知更多的信息,培养出“你个人”对“他这个人”较为完整的印象感受。若是信息匮乏的情况下,每条信息都显得比重大且可疑,被带节奏也很容易,判断依据是“这看起来好像是对的”,并不基于个人直觉(由对他的印象培养而来)、事实判断。对纯粹闻风而来的吃瓜人士,我不理解。不理解的对象,不予置评。

如果认为有必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人”,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去补。这一条与“不可能全面与及时更新自己以外的人的信息”并不矛盾。对“这个人”,了解到一定程度就够了,大概地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判断。佛系欣赏随机刷到的作品也无妨,不涉及多个个体的活动不引起争端,自由从容。平时怎么想,什么也不代表,一旦出现争端,是对各方面很好的检验,不仅是对争端主体,发表观点的形形色色的人也是呢……不同的观点看着也显得有趣。

 年少轻狂的劲儿基本没了,知道是个什么事儿,态度端住了,观察多元的观点,再向米饭米学习他在生放中提过数次的面对anti的想法(详见各切片搬运),文明观猴。

后知后觉地感慨,米饭米真的成长了,现在的他可是很强的呢!相比起别的还不如牵挂他的身体状况,有没有好好吃饭好好休息……普通地相信就好了——作为支持他的桃源民,这点信心还是要有的。

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着(管好自己),并将其他人也同等看待(理清是否与自己有关)——妈妈粉、女友粉之类的适当玩梗就算了,执念过重地代入大可不必。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意识是要有的,而指示厨一般都会被讨厌的。

接下来粘上语气更为轻快的半个月前的随笔。

2018年的暑假开始,截止目前,种种心绪情感,大多与之有关。总结性的发言留到四年整再说,现在想敲下近段时间的感想。第一次斗胆写自己以外的活人(?)并进行行为评价,看来我是过得太安逸了Orz

本文观点仅建立在我个人的观察与理解上,狭隘之处见谅。

 

个人猜想

可能因为初次登上红白歌会,这个被称作是“日本春晚”等级的舞台;也可能是因为与其他领域的联动,如声优、番剧等等……眼见的粉丝数量已经达到八十余万了,在b站账号上,已有一定规模。

主要活跃范围在二次元浓度较高——或者说,本质上是翻唱歌手,在相对而言小众的领域开展主要活动,吸引圈外人的机会有限。要说零门槛,谁来了都能马上较充分沉浸式地享受作品传达的东西,倒还不至于,单是“唱见”这个词的意思就足够不解,尤其在这里,因为作品是日语,留下“听不懂”的评论还是蛮常见的,虽然也无从估计评论者是走还是留了。因为困惑所以扭头就走是很容易的。要说有一定门槛,需要恶补很多知识才能get,也不至于,但完全没有相似的认知基础,被圈粉还是难的,假设要向完全没接触过声音合成技术、虚拟技术、海外作品的一位现充安利,难度可想而知,可能还会收获迷惑评价。

凭着才华勤奋努力工作以及较高质量的投稿,基本上稳步地涨粉。

不考虑新粉实际怎么来的,理由与契机可太多了。不想去思考“人红是非多”这样虽然客观存在着的话题。只是比现在开始喜欢他的人早入坑四年,恰好有幸看着他入驻b站,所以只能拿入驻以来从零开始发展到今天八十余万粉这段时间的观察来叙述一部分,普通的零技术力学生党家里蹲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资历可摆,所以这个话题也省略。

 

突出现象

首先是——评价范围包括动态、视频下边或里头的观众赋予的文字。

个人理解的捏他使用:

了解捏他,可以在捏他再度出现时会心一笑,体现对这位的一定了解;还可以用来整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知道这个!”、“这个在哪哪出现过”、“这个的意思是……”,诸如此类。可能附带的属性是,增加你个人的存在感,在茫茫评论弹幕之中,如“眼熟你了!”。

有些基本可以长时间、广范围地使用也无妨的通用捏他,如人设,往往便利且好用。进阶版需要结合人物关系、过去经历以及活动时间线等,如有些信息已经不再合适随意使用。

捏他把握不好时机和意味,很容易变味成ky。ky即不会读空气(看氛围),毫无关联且对理解原句一点帮助也没有的用法还是很容易招致反感迷惑的。

so那边最常见的近几个月或是半年兴起的“xx,想吃吧”。

米这边常见的有名称梗(名字缩写、米饭or洋葱等)、音高梗(烧水壶、哨子精等)、自拍或多人立绘出现的身高、条形码等梗。

组合常见名称(名称变形、新解、名字缩写)梗、音高梗、cp梗(包括亲友起哄)。

并不打算列举所有的常见梗,仅作举例,放置一些典型捏他——新粉也能一秒get与使用的——即使并不知道出处、意义、理由。因为热评、频繁的热评已经做好了示范,模仿即可。表现存在感、放置激动的心情于固定表达的形式中。

不能苛刻看待,可以理解,尽量理解,还是希望有探究精神,有余力且方便的情况下自行给脑海填充原视频、原句。以及稍微能读一下空气,更多自己自然的表达,非僵硬地套用,被限制在固化的表达。

 


关于“粉籍

想起这个是看到过一个可能是随口开玩笑的楼中楼短评,将我回复别人的评论搬过来——

我的个人观点是:不存在“粉籍”的说法,更不用说“开除粉籍”。由路人成为粉丝,只要自己认为这位身上有值得自己喜欢的点,就够了,是松散且自由的。与群众入队、团、党,明确纲领责任组织的,没有可比性。

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因为喜欢,所以才愿意去了解有关的事;而非只要喜欢,就默认有关的事都了解。不喜欢也可以了解,比如anti。二者没有必要的关联。

请不要有负担,平常心地放置感情和心情就好_(:з」∠)_

补充:

生出“想要知道他的事!”的想法与动机,我认为主要是基于“感兴趣了”,满足好奇心。通过什么渠道途径,产生了兴趣,从而在记忆留痕,进而由求知欲驱使去获得更多信息。但绝

对不意味着“喜欢他,所以他的所有事都知道”,也没必要逼迫自己“都要知道”,很累。他活动了很多年,而且基本上一直高强度输出内容,一期不落、甚至一字不落地搜集看下来,很不现实而且并无实际益处。他是个时间线和我们一样不断在延长的生命体,并非不再更新、不会改变。对于自身尚且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地掌握,何况对实际上毫无交集、素未谋面的他?

还有——没什么必要去过度解读、联系不同时段场合的言论。他也是普通人,用不着对他的话抓住不放,过度泛化到任何领域,做泛滥牵强的阅读理解,拔高到伟人、偶像的程度,把他的话当教条典范,美化到没有一点负面,纯洁得一尘不染脆弱不堪。

(看过不少因为对米米的话理解分歧乃至吵起来的Orz我不理解。谁都没有米本人清楚话语的真实意思,正确性吵不出来的……而且又不是理解偏差钻牛角尖就会导致犯罪的法律条文,为什么非得理那么清那么细致?本人说过的话,也会忘记啊,这不很自然么?不要太较真了……对于尬黑anti的处理例外。)

还是那句话:平常心地放置感情和心情就好。

“喜欢”或者“欣赏”这种事,最关键的是自己感到舒适。

所以遵循一般的社交礼仪即可,不必过分小心翼翼,也不必急忙扣帽子、欣快自得侮辱词出。

注:感情指的是长时间的、较为稳态的。心情指的是短时间或者即时产生的、容易变化的。

注:泛化指的是在一处形成的联系(得到的经验),运用到此处以外的模式。

注:欣快指的是只有患者本人(对某事物、行为)感到愉快,别人(对某事物、行为)感觉不到、不能理解的状态。

(一些词汇概念理解不了的话请自行百度,脑死所以说不了人话果咩)

 

关于“白嫖”

在刚入坑那一年时间里,从无到有的概念出现,数不胜数,尤其许许多多的缩写,完全看不懂,“白嫖”就是其中之一。稍微知道这个词之后,逐渐感到不安:我会不会无意间也做了不好的事呢?

这里冒昧引用改改太太2019年8月28日在mafumafu超话的某条weibo下的评论答疑:白嫖是指没买专辑去通过某途径找到“资源”。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需要付费才能得到的东西,却免费得到了。

偶尔会刷到有人上传专辑限定曲,从评论区会感觉到微妙的氛围——道德或法律上都是不允许的,不论出于什么动机。为此铤而走险背负骂名,还会连带着祸害摸黑更多人,无法理解。

更广泛一些,比如“没有三连”、“没有点赞”、“没有投币”,程度跟前者没得比。前者是量力而行、自我约束即可避免。后者就是个人喜好了,没什么可强求。

我认为,对于投稿公开了的作品,作为视听者,参与其中(增加点击、播放等)了,创作者想收获的基本便得到了。即所谓的——作品是由双方共同完成的。


其实有一段时间,在其他地方看到提及或者出现mafu的名字或相关元素时,下意识地颤抖——anti?

anti遍地爬的时段,这几年间也经历过好几回,养成了先警惕的习惯。几乎成为PTSD。看见完全意味不明的、毫无缘由的恶意,蔓延传播。

本不想提,但真的,感到害怕。何至于此——用恶毒的语言肆意诋毁一个与自己根本不会有利害关系的人?

头皮发麻,从大量评论中迅速判断出anti并举报拉黑——甚至搬运的态度也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拉黑了不只一两个。

思考过自己这一系列操作是否也相当于排除异己的做法。快速得出结论:故意跳脚黑称侮辱到自家地盘了还忍个屁,低素质的家伙放在什么处境都一样让人讨厌,不文明发言本来就是错误的,所以没什么可犹豫圣母的。另一层考虑是——反正被拉黑的家伙也不会和我有什么交集,即使非常小的几率发觉被拉黑了也该自我反省才对!

还是显得有些孩子气的天真的想法放置在这里。

 


我·爱与2·观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