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4级研零】给想要迅速进入研究生角色这的最强攻略
小木说几句:
首先恭喜去年上岸的小伙伴,经过一年/两年的甚至更多的努力,你们上岸啦!不论是不是一志愿,是不是原来想考的院校,这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将会是一段不一样的旅程~你将要拥有和本科、工作、原来生活不一样的节奏;
①目前还没有联系导师的小伙伴,建议赶紧联系一下导师,好导师是抢手的,而且很大程度决定你的研究生生活质量~ 哈哈 先下手为强,很多东西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
②适当放松,但是也不建议整个时间全部用来玩耍,可以适当找点事情、实习、兼职来做一做,不是主要为了赚钱;在家躺平的话是很容易废人的;研究生学习内容其实和咱们考研的内容差别很大,提前适应一下,学习一些软件,参与听一下导师组的汇报等 那么你进入研究生,也会更加顺利
③研究生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差;可以多向你的学长/学姐了解,熟悉熟悉,那么进学校之后有熟人,那么读研路也是会顺利很多,研究生期间是小组、导师组这样,小团队的模式,提前了解和同学熟悉也是不错的选择,说不定入学就是一个宿舍,以后做东西、科研还有相互鼓励、支持!也多向好的小伙伴学习、靠拢!加油

多的不说啦,可以看如下!
泽言学姐有话说
无论你是刚萌生出考研想法的小白,还是已经顺利通过复试的准研究生,想必大家都对研究生这一角色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并且也都有着一些小小的疑惑希望得到解答,那么这期文章就是给大家一个被回答的机会。我作为南师大心理学院研究生的一员,关于南京和南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合其他同学的一些经历,我会从生活到学习、从本科跨度到研究生阶段,给大家出一篇迅速进入研究生角色的最强攻略。也是对于考研人本身更多了解读研、考研本身~

一、研究生们平时都在做什么?
(一)生活篇
谈到生活,逃不出吃喝玩乐。说到吃喝,随园的孩子们都快馋死了,既眼红仙林的饕餮大餐,也嫉妒南京各大高校的物美价廉,唯独我们随园似乎是一个美食盆地,要啥啥没有、价高第一名,当然也还有“农民工窗口”可供选择的,只是排长队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啊。所以,大家最期待的事情当然是没有课的时候去校外大吃特吃啦,毕竟随园校区可是离新街口超近,周边交通也很发达,到哪里去享受美食都很方便,这也不失为人世间一大乐事了。
(二)学习篇
关于上课,专业课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专业课,跨专业的同学还需要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补修一些课程哦。此外,政治课和英语课当然是我们从小学到研究生都无法摆脱的课程了,毕竟我们要在提高政治素养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呢,虽然实际效果是一个谜,哈哈哈。不过总的来说,想要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和其他理论知识的同学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啦,就怕老师知识输出过多你吸收不过来呢。关于师门内部或科研组内的学习,由于每位研究生跟的导师不同,可能有些同学会收到导师不时地关怀哦,比如帮忙查资料,或者是看文献准备组内汇报之类的,不过也有些同学也会有机会与导师同台竞技羽毛球,还有惊喜大礼等着大家。研究生的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还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就看你pick哪一种啦。

(三)实践篇
想必很多学心理学的同学在本科时就有相关实习经历,的确,心理学的实习主要有这几个地点:中小学及高校、企业、医院及机构,有过相关实习经历的同学肯定是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有了一些清晰的界定。但是,跟我一样跨专业的同学其实是非常需要一些合适且对自身未来学习发展有价值的实践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呢?首先是可以关注南京各大高校的心理中心,比如南财等学校就会招实习生进行集中学习和培训哦,其次可以关注学院群、班级群等发放的一些实习实践通知,说不定就有合适的机会在等着你,最后,向导师求助或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搜集相关实践也是可行性很高的哦。
研究生阶段和本科有哪些不同?
1.关于自身的方方面面
由于在高中时我们一直埋在知识的海洋里,因此一入本科,尤其是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大多数同学都或多或少开始放纵自我,直到大三面临升学、就业、创业等选择与困扰时才于梦中瞬间被惊醒,惊觉我们对于自我认识太少,只能在忙碌与混乱中度过了疫情笼罩下的大四和毕业季。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你会发现周围很多同学都非常优秀,至少是我们心理学的很多同学都很善于探索自我,因此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会静下来,做个放松训练,或是捧起一本书,在这种舒适的环境中好好探索自我,同时也为我们助人自助的理念打好自我认知的基础吧。
2.关于学习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本科老师教学以知识传授居多,因为老师希望我们能够通过理论学习激发实践动力,也是因为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本科时是没有研究生一样的导师制度的,因此想要跟老师深入交流一些学习及实践其实是需要靠自身努力去争取的,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们可以向自己的导师寻求方方面面的帮助和辅导,此外,在上课时每位老师都会推荐大量的书籍,包括大多数导师也会列一个读书清单,因此,研究生学习需要我们更多的主动性与内驱力,不然知识就总是飘忽在脑海中,无法实现有效提取哦。

3.关于职业乃至人生规划
在本科时,我们会向往明媚、光芒万丈的人生,我们认为自己一定会用聪明才智在某一个岗位上发光发亮,即使是大三、大四时的迷茫也阻挡不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但是来到研究生阶段,我们中的大多数却会突然感到莫名的焦虑,我们可能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也许面对选择无法适从,但是,我们要坚信的是,当我们处于研究生阶段时,就已经证明了我们的学习能力,既然有着不错的学习能力,在学习型社会中,我们又怎么会怕任何的工作乃至未知的未来呢?至于多种选择则是在督促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当我们熟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害怕的是什么、缺乏的是什么,当我们能够自洽,面对选择便可以轻松做出决定啦。
研究生阶段我们会遇到哪些难题呢?
1.压力过大、无从宣泄
当学历内卷成为常态,历尽千帆上岸后,我们却常常感受到无言的压力,有来自同龄人的比较,有来自父母方面的敦促,有来自老师的期待和批评,等等,毕业生同学们则会感到更多元的压力,而我们却常常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因此压力滚雪球式地一点点卷席我们的大脑、慢慢堆压我们的理智。
2.孤独感、无助感等消极情绪
考上研究生后,我们其实已经是一个应该学会独立的成年人了,但是全日制的学习让我们还沉浸在家庭的支持、学校的保护中,因此面对来自社会的冷意和残酷时,往往会感到无措和恐慌,此外,当我们逐渐撕开社会与世界的一角,突如其来的无知感往往也会打败我们引以为傲的自信。
3.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与室友、与同学、与导师、与家人等的人际关系而感到困扰、愤怒乃至痛苦,我们是因为缺乏沟通、还是因为误解、抑或是因为固执而导致的不良人际关系呢,但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常常导致我们的挫败感与无助。

如何解决以上难题、更好地适应新的一切?
1.自我调节、合理宣泄
当面对压力,我们不该被动接受,任由自己成为压力的人质、情绪的奴隶,最终导致整个人精神状态的萎靡,我们要做的是,觉察自己的内心,学会调节压力、情绪。(加一些心理学方法?比如ABC法之类的,通过科学方法来帮助自己进行自我调节)
2.快乐交友、愉悦生活
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而且在校园中,大家都乐于互相结交,希望得到一个互相陪伴的伙伴,或希望能从对方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或是为人处世之道,不管怎么样,学会快乐交友,让朋友成为美好生活的调剂品,但没有必要为了交友而让之成为生活的负担。

3.挖掘并用好周边资源
恰如管理心理学所认为的那样,人是第一资源,我们自身便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可供挖掘,但现实却是,我们缺乏挖掘它的能力或是技能,因此我们可以求诸身边的资源,让这些资源帮助我们成长,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来获得安全感与前进动力,我们可以在落寞无助时向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寻求专业的帮助,我们可以在难过时寻求朋友同学的安慰等等。
对考研小伙伴的寄语
正如克雷洛夫所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我觉得,考研便是如此,如果什么一定得是考研的必需品的话,我觉得那必然是行动力,学会自律,善于自我管理,从情绪、压力、时间、精力等方方面面都合理地调节、管理,让自己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高效率,我觉得这是考研的精髓所在。

关于研究生,你还期待了解哪些?关注“赶路人有话说”下期再见~
也欢迎在读的心理学研究生小伙伴分享~可滴滴小木了解详情,有报酬哦
纯公益,就是希望能够帮到有需要的小伙伴~
考研人帮考研人,小木也希望做好传递这份能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