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艰难的毕业季,仅仅只是因为特殊情况吗?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因为特殊的环境似乎让新一届走上社会的学子显得特别举步维艰,但是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些意外情况,真实的就业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大学身份的平民化,使得本来拥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本科文凭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稀少,所以才精贵,当一件东西满大街都是,一板砖下去能拍死3个大学生的时候,大学的意义就被无限削弱,再也无法体现它应有的价值,而泛化的结果也的确会导致质量的下降,这种情况并不仅仅适用于批量生产的实体经济上面,在教育和其他服务行业其实也是一样的,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校园的教学质量,而提高质量往往也意味着收拢门槛,导致数量的下滑,不能如此泛滥了
中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人口红利上来说,应该是最有资格对人群做工作细分的国家,如果连中国都没有能力满足工作细分后的需求量的话,世界上难有其他国家做得到,而这一点其实应该从大学就开始做了,教育再细分,大而笼统的专业要减少,收紧口袋,细而专精的专业要放开培训,并且在社会层面上给专业的工种更加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让人们更有动力往细分化的方向去学习,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的入学资格,不在让高等2字变得低等,从而自上而下给予压力,让更多人分流到专业的方向上去,而不是都挤压在泛大学的公共教育资源中
最后,大学教育的质量本身要提升,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度是不够的,大量在初高中接受鞭策的学子,到达大学后就变成了撒丫子,虽然作为成年人自我鞭策是必须要有的,但是高中时段的外部驱策力过于给力,而大学阶段放开的太快,没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使得很多学子根本难以控制自己奔放的心态而无所适从,不能有效驱动自我,依然沉浸在需要外部驱策力的状态下,这样的内在使得现阶段大学教育的质量始终无法提高,所以在大学的前半段收紧要求,对新学子做出要求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以上是写于今年毕业季的感想,创业之初,对大学颇有怀念,但是也更清楚其中的利弊好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