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及院校专业课真题汇编(详解)

2020-11-18 21:43 作者:识库学习网  | 我要投稿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及院校专业课真题汇编(详解)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节选自识库学习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及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

(1)世界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无论何种媒体,记者、编辑都需要运用语言。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

总之,新闻工作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等,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学好新闻学,更应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以及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三、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它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主张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的唯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最主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地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但支配西方报刊的却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该理论面临的危机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2社会责任论

(1)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了某些修正、修补。

(2)倡导社会责任论的是由一批学者组成的报刊自由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其总结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①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这个要求包含着三项内容:a.新闻必须真实、全面;b.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c.新闻要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②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求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尤其是与报刊相反的观点,报刊可以不赞成,但应该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机会。

③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做出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做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彼此了解、理解,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各集团的冲突,以此确保社会的稳定。

④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这是社会责任论者对大众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⑤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凡是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都要及时报道,不要漏报,更不能为了某些团体的利益或政府的压力而瞒报,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报刊自由委员会的总报告向政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a.应该承认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包括对广播和电影的保障。

b.要求制定反垄断法来制止新闻媒介的过度集中,保持大众传播业的竞争,同时鼓励传播行业的新投资者,以此试图维持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市场。

c.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的政策以及政策制定的目的。

d.必要时,政府可以创办自己的媒介以保证上情下达、政令畅通。

e.修改当时的诽谤法和煽动法,切实保障言论自由。

(3)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

3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1)这一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体,由西方一批学者和发展中国家一批学者共同探讨得出。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虽然在表述和应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即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考研专业课汇编【如需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可转识库学习网】

1舆论引导(暨大2014年研;中传2010年研)

答: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其中,引导舆论,在这四种作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最主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广播电视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工具。正确引导舆论,坚持党的宣传思想战线极其重要。正确引导舆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通过有力的宣传和思想动员,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如果不能用正确的、健康的舆论去占领新闻阵地,而是任其按商品交换关系发展,那么其后果,轻则会使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流于媚俗,严重则会出现错误的政治导向。

2舆论监督(北大2018年研;南京师大2018年研;西南大学2018年研;川大2015年研;深圳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中传2012年研)

答:对受众而言,舆论监督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对新闻传播者而言,舆论监督是其重要角色权利之一。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与批评的权利。新闻传播者作为公民,这项权利体现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政府、公务员及其他人士的行政业绩、个人品行和违法失职行为进行公开报道,以实施监督与批评。

3后真相(北京师大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9年研;山西大学2019年研;北大2018年研;清华大学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8年研;暨大2018年研;安徽大学2018年研)

答:“后真相”(Post-truth)是牛津词典公布的“2016年度英文词汇”,意指“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后真相”与两件国际事件密切相关,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两场事件带给人们的共同观感是,在形塑公共舆论上,诉诸情感和个人理念可能比客观事实更加有效。其本质含义是:情感战胜事实、情绪的影响力大过事实本身,人们不再关注事实为何物,因为事实本身变得不再重要。其出现的原因有虚假新闻的泛滥、社交媒体强化趋同、媒介竞争加剧等。“后真相”不仅冲击着新闻业的基本原则,挑战着人们对新闻的认知,也通过新闻的社群化传播影响社会的良性建构。

4后真相时代(中传2019年研;华侨大学2019年研)

答:“后真相时代”指的是在这个时代,真相没有被篡改和质疑,只是变得不再重要。人们不再相信真相,只相信感觉,只愿意去听、去看想听和想看的东西。谎话、流言、绯闻在网络上广泛的流传,呈现出真相的样子。相较于主流媒体,网民们更愿意相信彼此,如果出现与自己立场相悖的证据,人们倾向于无视这些信息。在“后真相时代”,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后真相时代”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同时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操守,还原真相、揭露真相,发挥新闻媒体作为“意义媒体”的作用与社会责任。

5社会责任论(中传2009年研)

相关试题:

(1)传媒社会责任理论(清华大学2018年研)

(2)社会责任理论(湖南大学2017年研;北师2016年研;暨大2010年研)

答:社会责任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大众报刊兴起之后,是一种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它从指导思想上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补充和修正:首先,社会责任理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其次,社会责任理论认为,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同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的是公众的自由。第三,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不同的概念。第四,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政府应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6非虚构写作(北大2019年研;暨大2019年研;厦门大学2019年研;云南大学2019年研;重庆大学2019年研;山西大学2019年研;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

答: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是指中国当今流行的一种新闻文体——特稿,是西方“新新闻主义”新闻写作主张的继承和发展,是借鉴文学领域的非虚构写作手法应用于新闻领域的一种创新的文体。特稿借鉴文学进行写作主要指在写作技巧方面,包括叙事时“故事化”“细节化”“情节化”的运用,生动情节的巧妙布局、讲故事中的波澜起伏、精彩文字的引人入胜等表现手法。但新闻特稿依然属新闻报道的范畴,决不容许添枝加叶的合理想象和拔高情节的虚构。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及院校专业课真题汇编(详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