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实故事 (二)丨从社团诞生直到如今毕业,我一直都在

2020-07-06 10:22 作者:柚子轮滑  | 我要投稿


在上个月我们发布了一则轮滑故事征集令,希望将轮滑人的真实经历分享给广大朋友,同时通过滑者的经验分享鼓励更多人参与轮滑运动。

轮滑真实故事进行到了第二期,上一期的故事是关于柚子大人Yoyo和柚子轮滑之间说不清楚的情结。

真实故事 (一)丨柚子轮滑的老母亲,居然是她?!

轮滑创业者能够勇往直前的信念源自对轮滑深入骨髓的爱,柚子大人毕业这么多年,

回想起大学的轮滑青春,回忆起创业的坚定初心,让人不禁感慨,柚子大人多年未变,依旧是从前那个为梦奋斗的少年!

那么这一期,我们来分享一位曾经一手创办了轮滑社团,把自己最初的梦想付诸行动,并一直在这条道路上洒下热血青春的朋友——Bob。

说起轮滑社团,那是众多轮滑少年梦开始的地方,今天这位主角的故事就和轮滑社团密切相关,让我们来看看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精彩~

本期故事的主角曾经参与创建漂移轮滑社,同时也是社团的象征人物,内容节选自微博@oood_Bob——《关于漂移轮滑的回忆录》投稿故事。

图片丨oood_Bob

Bob和两位元老在大学里共同创办漂移轮滑社,他们将最初的梦想付诸行动,用轮滑热血运动充盈了许多人的青春年华,

社团就像自己的孩子般,会笑,会哭,也会闹,历经光辉岁月,也曾经历起死回生。

从社团诞生直到如今毕业,Bob一直都在。轮滑是他整个大学时光里最明亮的色彩,回忆录既是对这段记忆的重拾,也是社团历史的延续。

当创始人开始追忆从前,那将是尘封的美好再度被拾起的时刻。让我们一起聆听Bob的心路历程~


1

不是所有的回忆,都该被深埋在心底

漂移轮滑社是我读大学之后参与创建的一个高校学生社团,2009年10月10日是她的生日,“守时”与“有求必应”是她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至今已近7载,这7年间社团发生了太多的事,有坏的,有好的,但于我而言,均是后知后觉。

据我所知,由于某些原因,漂移轮滑只存续到了2014年秋。这是个令人悲伤的事实,毕竟漂移轮滑于我而言如亲生女儿一般重要。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社团停止存在后,她的骨干们在短短数日内成立了TOP轮滑社,而TOP在2016年变成了Sliding Team,后者又在2018年改名,现在,则是本色轮滑社。

《关于漂移轮滑的回忆录》,是我在大学毕业前夕撰写的,7年来一直置顶在自己的QQ空间,每年10月10日,不论多忙,总会点开看一看。

至此我终于明白,不是所有的回忆,都该被深埋在心底的。漂移轮滑早已是过去式,但那又怎么样呢?

前些日子(2013年6月初)在贴吧看到现任社长小梅同学发了一个贴子,专门用来回忆他在轮滑社的点点滴滴。

后来因复习任务繁重,小梅同学连续数日未曾更新,而我当时则是不愿看到贴子沉下去,才想在上面写点和漂移轮滑的建立以及成长有关的事儿。

写到后来偏偏有了感觉,觉得毕业在即,作为社团创始人之一,是最有资格、也是最有必要为这个社团撰写一份回忆录的,

通过回忆录,让漂移轮滑的继承者们了解这段小故事,恐怕也是步入社会前我能为这个社团做的最后一件有意思的事了。


2

一切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命中注

严格上说,漂移轮滑社的创建,要归功于我那爱开玩笑的室友们。

2009年9月刚读大学,报道前我在纠结学校会不会像某些高校那样禁止轮滑,刷校园会不会遇到保安的围追堵截,总之各种顾虑。

结果9月8日中午两个室友吃完午饭回寝兴奋地嚷嚷,便利店门口有一个玩速滑的男生!

当时的我一听见这消息就如被打了鸡血般,下午就买了到学院广场转悠,结果却扑了空,后来确认俩室友嚷嚷的状态是装的,当时又气又无奈...

可巧的是,我就这样成了学校里玩轮滑的第一人。

和另外两位创始人的相遇很投缘,像是上天安排好我们见面一样。

通过军训和新生见面会认识了同专业2班喜欢轮滑的向阳,俩人一起在广场切磋时遇到了热爱轮滑的小光。

三个人刚聚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主攻方向,我主攻速滑速降,向阳主攻刹车,小光主攻平花,后来又认识了酷爱漂移板的俊羽。

我们的社团叫漂移轮滑,除了所谓 “旨在广大轮滑爱好者能在同一社团里追逐自己的轮滑梦,漂移出属于自己的速度与精彩”,还有一点是考虑到漂移板的客观存在。

几个人在一起待了一段时间,心想总不能大学四年下来一直是“散兵游勇”吧,还是要有一个正式的组织,并让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把校园轮滑运动继承发扬下去,就这样,我们四个萌生了创建社团的想法。

但是不料被大二的学姐抢先递交了轮滑社团申请,经过好一番沟通协商,才将我们的管理资格拿下来,而这也成为后面“罢免事件”的端头。

社团正式成立前的答辩安排在2009年10月10日。由于答辩是创建社团需要面对的最后一关,那一天也就成了漂移轮滑社的生日。

图片来源丨oood_Bob

3

“守时”与“有求必应”是她的座右铭

2009年末,“三分钟热度”愈发突显,参加社团活动的社员一天比一天少,社团内部的管理一天比一天乱。

2010年春,社团算是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即便我每晚饭后立刻赶往活动场地坚守到熄灯前5分钟,参加活动的社员也三三两两少的可怜,更多的时候,偌大的场地只有我一个人。

这一年的社团文化节以两位学姐社长为首的绝大部分社团大二管理层无预告地集体缺席。

我挨个儿打电话质询,听到的全都是荒唐的理由,觉察到的则是无所谓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积累了数月怒火的我终于爆发了,活动结束后,以两位学姐社长为首的社团大二管理层被正式罢免。

那段时间我的健康状况极速下降,学习之余,即便每天努力维持着社团的运转,证明社团的存在,但越来越力不从心。

最终我在QQ群上发布了辞呈,于2010年4月28日正式辞去技术安全部部长的职务。

宣布辞职之后,我是以“漂移轮滑社的象征”的身份继续留在社团的(再次自恋一番)。

即便不再担任任何职务,该做的还是得做,有人找我学轮滑,该教的还是得教,遇到招新、友谊、刷街、社团文化节之类的活动,该出马的还是得出马,

这便是我在社团内部一有机会就不忘强调的“有求必应”。


4

经历了起死回生的情谊非同一般

“罢免社长事件”之后,漂移轮滑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生死存亡”已成了过去式。

当然,稳定只是一个中性词,新的管理层和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遗憾的是,从2010年6月到10月,社团的实际规模也不过9人而已。

向阳、小光、紫薇、菜菜、嫂嫂、小鱼、小强、小程程,我们这帮老骨头们共同经历了社团最为艰难的时光,

见证了她的起死回生,也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才使我们之间的情谊非同一般。

为社团设计logo,大概是我们这9位老骨头们在社团所做的不留遗憾又颇具意义的事了。

社徽的中心是轴承的横截面,上下两侧是一对抽象的翅膀,同时也是双向刹停的印记。

图片来源丨oood_Bob

还有九个人的个性图标:

图片来源丨oood_Bob

5

自己创建的社团,又怎舍得撒手不管

社团成立后的首要目标就是在招新活动中广拉新人,壮大队伍,而招新前的宣传工作主要是我在无意中完成的。

除了去澡堂和上体育课,我不论去哪里、做什么,总是穿着轮滑鞋,时间一长,几乎整个成龙校区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头戴鸭舌帽玩轮滑的男生。

社联统一组织的招新活动总共只开展了2天,我们的成果却非常喜人,再加上招新结束后陆陆续续联系我们入社的同学在内,那一年我们一共招了230多人。

招新时我们特意建了轮滑QQ群,每天晚上回到寝室上网,弹出来的群聊记录成百上千,看到社团成立之初能如此受人关注。

我、向阳和小光三人可谓是干劲十足,基本上每天吃过晚饭后就在龙湖大道南端的小空地上等着,直到熄灯前半小时。

为了不辜负广大社员的期望,我们也努力把社团办得正规化。

正式开展轮滑教学已是11月的事,几乎每年秋末冬初我的身体状态都不好,旧病缠身,此时社团内部管理也开始出现问题。

代购的鞋子清一色是成人休闲鞋,限制了新手的技术提升,个别骨干在QQ群里答应过社员的事也经常一而再再而三地变卦,某些内设部门的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等等等。矛盾激化前,我总要带病上阵尽力弥补,试图挽回社团在社员心中的形象。

不巧的是,我正是条爱操心的命,除了履行自己部门的职责、做好轮滑基础培训之外,还不得不协助处理其他部门的事务,甚至在病情加重时替安全部举办了两场轮滑安全讲座(也是大学四年里仅有的两场)。

自己亲手创建的社团,待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宝贝女儿一般,旧的管理层不负责任,我又怎能同样撒手不管。


6

从漂移轮滑诞生直到如今毕业,我一直都在

漂移轮滑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件必须提及的事,那就是转移活动场地。

虽然校方允许社团在指定区域开展活动,但还是会受到个别保安的干扰;活动区紧邻校内机动车道,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通安全隐患。

最重要的是,龙湖大道南端是露天场地,成都偏偏又是个多阴雨的城市,像我这样习惯了在雨中撑伞玩轮滑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

直到2011年3月的社团文化节,我们突然发现,图书馆北侧体育馆有一片能避雨的空地还没被其他社团征用。

把它当作轮滑活动区再合适不过,于是乎社团文化节结束没过多久,我们就正式迁往体育馆,直到现在。

有人问过我,大学四年做过的最自豪的事是什么。

答案并不是我作为大学里玩轮滑的第一人参与创建了漂移轮滑,也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做出来的毕业论文获得导师的认可拿到了多高的分,

而是从漂移轮滑诞生前直到如今毕业,我一直都在。

2013年毕业,由于照片年代感太强,我们保持欣赏的最美距离~
2013年毕业,由于照片年代感太强,我们保持欣赏的最美距离~


小编Ryan小话一下——

Bob的故事很长,我的内心触动很大。

大学四年的青春无一保留,都献给了轮滑。问起Bob,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从不后悔遇见这一群可爱的人。

然而终究是到了不得不放手的时候,往往也是最揪心,最不舍的。

因为不知道从何时起,轮滑真的成为心里的一种烙印,久而久之会尘封,偶尔翻开,却记忆犹新。

从创办社团到毕业一直陪着社团成长,如今Bob毕业七年了,这段故事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着这份感情,像一位历史见证者。

这种情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这样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校园轮滑圈里有迹可循,相信每一位社团创始人和继承者都在尽其所能,

让社团文化一脉相承,让每一位社员感受轮滑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的梦想在这里埋下种子,生根发芽。



真实故事 (二)丨从社团诞生直到如今毕业,我一直都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