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应常碰“三种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达到以学促干目的。作为党员干部应常喝理论的“墨水”、常走基层的“泥水”、常流吃苦的“汗水”,方能适应新时代发展新要求,作风形象达到群众新期待。
自觉提高综合素养,常喝理论的“墨水”。没有思想上破冰,就没有行动上突破,党员干部要认识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尤其是理论素养,是人生必修课,完整准确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核心要义,是做好日常工作行动指南,必须在深钻细研上舍得下“笨功夫”。对党政理论知识做到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给党员干部群众解疑释惑有理有据,分析研判、解决问题有政策可依,撰写党政机关稿件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令人信服,成为所在领域行家里手。
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常走基层的“泥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了解基层最真实情况,只有亲自去“微服私访”,在与群众聊家常、摆闲话过程中,才能让群众说出掏心窝子话,把准村情民意,了解到最真实农村发展现状,为党和国家做出科学决策部署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为身边领导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找到“病根”,开出“良方”。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深入细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全面架起各级党委政府与村民沟通的“连心桥”。只有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常趟基层的“泥水”,才能获得撰写党政机关文稿第一手资料,做到列举的现象真实、讲述道理透彻、提出建议中肯、制定措施管用,文字充满“泥土味”“牛粪味”“酥油味”,从本质上揭示城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痛点、堵点和规律,把话说到点子上、党员干部群众心坎上,达到以文辅政目的。
培养坚韧不拔精神,常流吃苦的“汗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党员干部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责任是为党工作,就要以身许党、夙夜在公,经常加班下基层、熬夜写材料是常态,就得常流吃苦“汗水”,才能胜任现在工作。拥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严谨求实,方能取得领导欣赏、同事信任,练就安身立业的“三板斧”。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急难险重任务、乡村振兴主战场,是锻炼培养干部的“大熔炉”和“练兵场”,让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涉险滩、经风雨、见世面、壮经骨,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党员干部,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