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教流传中国记6:摩尼教(明教)在西方的兴亡,波高米尔派和阿尔比派的最终失败

2022-12-17 19:12 作者:燕赵节度使  | 我要投稿

波高米尔派

波高米尔派,公元11、12世纪的保加利亚基督教异端教派。

它的名称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是它的创立者叫波高米尔;

二是波尔米尔是“上帝所喜爱的人”的意思,这个教派的人以此来强调自己是基督教中的正宗信仰。当然,任何一个异端都这样标榜自我。


波高米尔派流行于保加利亚农民中,随着保罗派信徒的到来,他们吸收了许多保罗派的教义,丰富了自己的教义。

从它的教义来看,主要部分教义简直和保罗派如出一辙,一脉相承!


比如,波高米尔派深受保罗派中摩尼教善恶二元论的思想影响,认为上帝有两子:撒旦和耶稣。撒旦是恶的代表,耶稣是善的代表。

认为善终将战胜恶。它反对教会的封建特权,反对教阶制,主张废弃教会礼仪,提出消灭封建一切压迫的口号。

认为人的肉身和尘世是恶之原,而人的灵魂和天国才是善之原,因为人的肉身和尘世是魔鬼撒旦创造的,人要跟自己的肉身和尘世断绝,让自己的灵魂返回天国。

这种创世思想简直和《圣经》中上帝创造的世界和人简直是截然相反,难怪基督教会认为它是异端。


波高米尔派还吸收了保罗派的斗争思想,针对当时保加利亚人民被贵族和地主压迫的现状,认为世间所有的富人和贵族都是魔鬼的仆人,痛斥穷奢极欲的教会上层教士。

此外,他们拒绝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如洗礼、圣餐、婚礼等,对教堂、圣像和圣物也毫无尊敬之情,对十字架更是鄙视。

其实他们不过是以宗教形式组织起来,从事反封建压迫而已。


除了保加利亚地区之外,波尔米尔派还传播到了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如马其顿、波黑、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南部),向东甚至达到了乌克兰的基辅,向西传播到了意大利北部、法国南部、英国。



波高米尔派这这种异端思想触怒了拜占庭皇帝阿里西亚一世(公元1048~1118),他下令逮捕一批波尔米尔信徒,并以死亡为威胁,强迫波尔米尔信徒改变信仰。


阿里西亚一世让军队竖立了两根刑柱,一根上面带有十字架,而另一根没有。

他下令,如果波高米尔派信徒走向带有十字架的刑柱,那么就表示更改了信仰,就可以获得赦免;如果走到没有十字架的刑柱,一律处死。

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大多数波高米尔派信徒走向了没有十字架的刑柱,以身殉教。


12世纪是波高米尔派运动的高潮时期,但他们受到了保加利亚统治阶级和东罗马帝国的镇压。

14~15世纪,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的到来,波高米尔派信徒在屠刀下,或者被迫改宗伊斯兰教,或者被屠杀。

波高米尔派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波高米尔派消失了,就代表摩尼教思想在西方消失了吗?

当然不是。


阿尔比派

我们上文说道,波高米尔派从巴尔干半岛北部传播到了意大利北部,随后大约于1145年又传到了法国南部。

在法国南部,波高米尔派思想和以前罗马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摩尼教教徒结合起来,死灰复燃,最初以反对法兰西南部天主教神职人员的丑闻和放荡的生活而赢得了众多的信徒,再次壮大,形成了一个新的基督教异端教派——阿尔比派。


阿尔比派原名卡塔尔派(Cathari,又译卡特里派,该词源自希腊文Katharoi,“纯洁、清洁”的意思),和中东石油小土豪卡塔尔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这一派又被称为“纯洁派”。

其实很多异端都挺意思,就是总喜欢标榜自己“纯洁”,然后认为同一宗教的其他异端教派、异教徒和无神论者,都是肮脏的、丑陋的、可耻的、粗鄙的、无知的、愚昧的,走上邪路的,不可救药的,该下地狱的,以此来获得莫名其妙的精神上的优越感,强行给自己加上高光buff。


阿尔比派在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最活跃,人数最多,所以该派又被称为阿尔比派。

“阿尔比”一名来源于高卢-罗马时期的贵族阿尔比乌斯(Albius),因为他曾长居于此地,后来他的名字成为地名,首次在公元5世纪的《法兰克人史》中以“Albiga”的形式出现。

后来阿尔比派日趋壮大,影响力扩展到了法国北部和德国南部。

与保罗派、波高米尔派一样,阿尔比派的教义沿袭了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

比如该派认为,天国有善恶二神交战,尘世都是魔鬼所创,而魔鬼在人间的代表就是教皇。

他们信仰善恶两个神,一个是善神创造无形的精神世界,如灵魂, 一个是恶神创造了有形的物质世界,如肉身。善神与恶神不断斗争,灵魂高于肉体。


阿尔比派还创造性的把摩尼教和基督教的教义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圣经旧约时代的恶神把人的灵魂囚禁在尘世身体里,尘世的一切的物质都是恶的,因为尘世充满各种疾病、痛苦、情欲。

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死不是一种解脱,只是灵魂循环进入到另一个人或兽的身体里,

阿尔比派不认为耶稣是神,只视之为最高的受造者,他们认为耶稣来到这世上就是要带离他们脱离这物质的世界,解放他们脱离这可悲的循环,启示他们得救的真理。

而基督是赐生命的灵,他在这尘世中只是一个形相,基督不是为女人所生,所以没有人的成分,其肉身不具实体,所以既没有死亡,也无升天。甚至连圣灵也只是受造者,只是众灵(包括天使和人的灵魂)之首。

阿尔比派主张不杀生,这一点跟摩尼教很相似。


阿尔比派信仰者分为教徒与信众两种,教徒必须要全体都遵守斋戒、节欲、不说谎、不发誓等条规,宁死也不放弃他们的信仰。而信众则要宽松的多,但是要完全尊重教徒,教徒的命令要完全的遵守。

最让基督徒愤怒的是,阿尔比派否认天主教的三位一体、圣礼和炼狱等说法,公开申斥天主教会及其主教、神父、修士都是由魔鬼制造出来的,要打倒罗马教会。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思潮的兴起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尤其是经济,就是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当时法国南部、意大利沿海城市,作为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商业、手工业、航运业非常发达,并由此产生了庞大的城市平民阶级。

但国王贵族勾结教会,对城市平民肆意剥削,同时中世纪欧洲各国长期混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阿尔比派因此应运而生,成为欧洲12、13世纪声势最大的基督教异端派别。

但他们只不过是借摩尼的否定现世的思想来否定当时的教会,同时也否定国王贵族的封建腐朽的统治而已。


阿尔比城附近的图卢兹伯国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六世也非常支持阿尔比派,因为他厌恶罗马教皇的横征暴敛贪得无厌,也害怕法国国王觊觎其领土,他企图借住阿尔比派的力量来保住自己的爵位和土地。

因此阿尔比派的主要参加者除了市民之外,还有图卢兹伯国的许多骑士和贵族。


阿尔比派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当地教会和罗马教廷的恐慌。

1022年到1163年期间,阿尔比派被当地八个天主教会理事会谴责。

1179年,教皇亚力山大三世宣布为阿尔比派异端,宣布所有的阿尔比信徒“都应被监禁,并处没收财产”。

1198年,英诺森三世当选罗马教皇,在天主教徒的欢呼声中,阿尔比派的丧钟敲响了……


英诺森三世


英诺森三世是个战争狂魔,他曾多次组织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帝国,打击东正教会,镇压了法国南部的基督教异端阿尔比派,侵略波罗的海沿岸的斯拉夫人,以此来“打救世人”。

罗马教廷的势力随十字军的屠刀扩张,对欧洲各国人民征收名目繁多的教会捐税,巧立名目开始大量销售赎罪卷,欧洲各国大量财富的源源不断的流入罗马,供罗马教廷过着穷奢极欲犹如罗马皇帝般的糜烂生活。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德国宗教改革家。他曾到过罗马,目睹了教皇和主教们的穷奢极欲的生活,哀叹的说他们仿佛是罗马皇帝复活了。


对于阿尔比派,英诺森三世起初派人前去招安,但遭到了阿尔比派的严词拒绝。

1208年1月14日,他的使节皮埃尔·德·卡斯泰尔诺在当地传教,结果被阿尔比派教徒当街谋杀。

英诺森三世闻讯气急败坏,决定武力剿灭阿尔比派。

1209年,英诺森三世劝诱法国国王发动十字军(1208-1213)去攻击阿尔比派异端,宣称“只有亲自参加十字军运动的人,得免除犯罪的刑罚”,并承诺将阿尔比派的财物比如土地等分给十字军。

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纷纷响应,组织起了十字军,在孟福尔男爵率领下,以讨伐阿尔比派异端的名义去抢劫法国南方财富和屠杀。

法国十字军在宗教狂热和抢夺财富的刺激下,极为疯狂,大量卡特里派信徒被直接屠杀,或被送进异端裁判所处死。他们所到之处,城市被摧毁,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成百上千的阿尔比派教徒和法国南方人被捆绑起来,放到柴堆上被当成异端活活烧死。

十字军攻克了一个叫贝西叶的小城。

小城中有阿尔比教徒也有基督徒,十字军无法分辨,有一位想要减少杀戮的十字军将领向教皇的钦差、修道院院长阿尔诺德询问:“如果异端跟一个正统的天主教信徒恰好是邻居,我怎么区分他们呢?”

钦差恶狠狠的说道:“区分他们是天主的事,你只要把他们都送去见天主,这样就行了。”于是,贝西叶小城便被十字军屠城,都去见了上帝。

十字军侵入法国南方,大肆烧杀劫掠,战争持续了4年,阿尔比派被残酷镇压,残余势力被迫转入地下。

图卢兹伯爵雷蒙六世被迫屈服,向教皇投降。


1218年,图卢兹人民发动起义,反抗十字军的暴行,法国北方十字军头目孟福尔男爵被起义军所杀。

法国北部贵族再次组成新十字军,开到南方镇压起义。

1226年,法国国王路易八世也参加了战争。法国南部再次遭到洗劫,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

1229年,大获全胜的法国北方军队将图卢兹伯国大部分被并入路易八世的领地,每一个十字军屠夫都发了大财,将沾满法国南方人民鲜血的财物带回北方。

这场十字军战争持续了20年(1209-1229)之久。


经过二十年的战争,阿尔比派和法国南方一样,遭到了大劫难,信徒大为减少,许多经文手稿被焚毁,富有经验的教士被屠杀。

阿尔比宗教战争后,罗马教廷开始设立异端裁判所,用所谓的教会法律来惩治一些与正统基督教不同的“异端”思想。

异端裁判所成为中世纪教会恐怖统治的制度的象征。

在十字军的镇压下,阿尔比派转入地下,日渐式微。

阿尔比派无法在阿尔比等法国南部立足,被迫逃亡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的比利牛斯山,在山区继续传教活动。

但十字军并没有放过阿尔比派,而是深入山区,继续追剿。


1310年,阿尔比派在比利牛斯山的复兴运动领袖皮埃尔和雅克·奥蒂埃兄弟被捕,并被处以极刑,阿尔比派再次遭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1321年,阿尔比派最后一个阿尔比派教士“纯洁的菁英”纪尧姆·贝利巴斯特在宗教裁判所被施以火刑。

1330年后,宗教裁判所的文献中关于阿尔比派的记载和出现次数微乎其微。

由于受到宗教裁判所和十字军的打击和屠杀,在13世纪60年代阿尔比派基本绝迹。

14世纪末期,该派再也没有在文献中出现过。


自此,摩尼教在西方的传播,经过了保罗派、波高米尔派、阿尔比派三派的此起彼伏,最终湮灭无闻。


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一统天下,绝对不允许任何异端或者反对势力的存在,许多国王贵族都要匍匐在罗马教廷的脚下,更不要说摩尼教或者披着基督教的外衣、以基督教异端形式存在的有摩尼教成分的教派了。

在这种肃杀一切的宗教和政治氛围中,摩尼教以及受摩尼教影响的基督教派异端的灭亡,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

摩尼教在西方的命运如此悲惨,相比之下,它在东方就幸运的多了……


明教流传中国记6:摩尼教(明教)在西方的兴亡,波高米尔派和阿尔比派的最终失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