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频跳跃音乐:只有充满表现力的声音,才能让音乐引人入胜
武汉音频跳跃音乐:只有充满表现力的声音,才能让音乐引人入胜
了解青峰的乐迷大概知道,青峰酷爱隐喻,这张专辑自然也继承衣钵,从专辑名称开始就暗藏玄机。
马拉美是 19世纪末的一位法国诗人,他会在每周二举办诗歌沙龙,当时巴黎的艺术家们时常共聚于此,互相交流。
吴青峰把这张专辑想象成他和不同艺术家们的沙龙聚会,让彼此不同的灵感碰撞、交融、集结成全新的音乐样貌。
因此,他为专辑起名《马拉美的星期二》,同时专辑中收录的 12首歌均邀请了不同领域的音乐家们合作,其中包含了华语天后孙燕姿、Bossa Nova传奇人物小野丽莎、法国圣马克儿童合唱团(曾出演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等等业内知名圣手。
整张专辑的核心围绕「创作」展开,青峰从「寻找自己」、「自我疗愈」、「自我觉醒」、「实验探索」等不同角度,来展现自己对于创作的理解。
专辑中的每首歌,几乎都能比作一部电影:歌词承担了营造画面,推进剧情的工作;编曲,是烘托氛围,让我们身临其境的配乐;演唱则堪比演员的演技,是电影的灵魂。唯有足够精妙的演技才能让跌宕起伏的剧情更有说服力,也只有充满表现力的声音,才能让音乐引人入胜。
这三者的平衡,青峰在专辑中都做的可圈可点。
中文系出身的他,在创作歌词时大量用典,将希腊神话、格林童话、宫崎骏、小王子、睡美人等等意象通通集结,为音乐幻化出了兼具神秘与童话色彩的画面感。
同时,他在和不同领域的音乐人合作中,巧妙地利用契合画面感的多元编曲,让人分分钟入戏。
就像在《......老顽童博士》中,青峰将创作者比作炼金术士,而创作的过程则是一场实验。
在歌词「步骤二,加温欲望」后突然加入的急促鼓点,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魔法电影中,因在坩埚中加错原料导致突然起火,让人顷刻间灰头土脸的场面。
又或者是在《......当幽灵失灵》中,青峰将回忆比作阴魂不散的幽灵,用不断循环的钢琴、低频阴郁的大提琴、缓慢行进的鼓点,营造如幽灵般缓缓飘过的渺无人烟、冰冷阴森,一同那些如鬼魅般的记忆碎片,在幽静深夜莫名来去,却勾动人情绪波澜。以上种种,再配上青峰诡谲多变的唱腔,共同促成了这张时而暗黑惊悚,时而悠哉摇摆,时而舒缓疗愈的奇幻专辑。
除此之外,专辑中还有许多的隐形彩蛋,可供热爱寻宝的乐迷慢慢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