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古装新戏中秋特辑:《嫦娥奔月》——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
梅兰芳古装新戏中秋特辑:《嫦娥奔月》
https://mp.weixin.qq.com/s/uu_9e6wH1eGtXLXoyoX4iw
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


时值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本期将为大家介绍梅兰芳先生编演的中秋应节戏《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梅兰芳先生创作的第一出古装新戏,开辟了梅兰芳先生古装新戏创作的先河。梅兰芳先生在以《嫦娥奔月》为首的一系列古装新戏中,对京剧旦角的表演程式与服装造型做出了积极创新与改良,使得旦角表演艺术在舞台上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古装新戏系列剧目是梅兰芳先生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梅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创编背景
1915年,梅兰芳先生及其友人决定为中秋创编一出以传统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为主题的应节戏,齐如山先生及李释戡先生依据《淮南子》与《搜神记》中对嫦娥的记载,共同创作了《嫦娥奔月》的剧本。梅兰芳先生根据古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与古代舞蹈图谱,设计了嫦娥的人物形象与身段舞蹈;又在舞美设计中,大胆使用了“追光”效果。在《嫦娥奔月》首演前,梅兰芳先生及齐如山先生等友人共同对这出剧目做出了精心雕琢与打磨,经过一致努力,嫦娥这一经典神话人物形象成功在京剧舞台上呈现。

剧情简介
后羿赴王母瑶池宴,得王母所赐灵丹仙药,回家后将仙药交予妻子嫦娥保管,嫦娥偷服仙药。后羿次日向嫦娥索要仙药,嫦娥拿不出,后羿大怒,痛责嫦娥,嫦娥逃入月宫。后羿追至月宫,受到吴刚与兔儿爷阻拦,向王母诉苦后得知仙药本就是王母赠予嫦娥的,无奈只好返回人间。嫦娥成为月宫仙子后,奉王母之命,采撷百花,酿成仙酒,以祝中秋佳节。中秋之日,嫦娥与众仙在广寒宫设宴,庆祝一年一度的佳节来临,宴毕,众仙散去,欢乐的景象顿然消失,嫦娥更衣遥望下界,只见人间众生成双成对庆贺团圆,不禁感到广寒宫的寂寞清冷,深悔当年不该偷吃灵药。

演出反响
1915年10月31日,梅兰芳先生在吉祥大戏院首演古装新戏《嫦娥奔月》,演出后在国内引起轰动,收获广泛好评。作为梅兰芳先生出国访问时常演的剧目之一,《嫦娥奔月》在访美、访日演出中受到国际友人的一致追捧与高度赞誉。

创新精进
在《嫦娥奔月》的创编中,梅兰芳先生从古仕女图中汲取灵感,对京剧中旦角的服装造型做出了极大的精进与改良。剧中,嫦娥出场时仍为穿帔、梳大头的传统扮相,在嫦娥奔入月宫后再度上场时,就变为上穿淡红色的软绸对胸短袄,下配白色软绸长裙,腰系丝绦玉佩,梳吕字形发髻,戴珠穗玉钗、鬓边点缀翠花的古装扮相,给当时观众以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

除了服装扮相以外,梅兰芳先生在京剧《嫦娥奔月》中对舞台灯光设计也做出了创新。梅兰芳先生在吉祥大戏院首演《嫦娥奔月》时,在舞台上使用了“追光”这一灯光技术。在嫦娥采花一场中,梅兰芳先生设计了一道追逐嫦娥移动的白光,突出了嫦娥仙姿绰约的舞台形象,营造出仙界如梦似幻的神奇氛围,这是京剧舞台上首次尝试追光技术。在此之后,梅兰芳先生多次尝试在京剧舞台上使用不同灯光效果,都获得了良好的效应。

艺术特色
梅兰芳先生在《嫦娥奔月》的创作中,既吸取了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又对京剧艺术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在这出戏中,梅兰芳先生为嫦娥设计了“花镰舞”与“袖舞”两段精彩的舞蹈身段。在以“花镰舞”为例舞蹈身段的设计中,梅兰芳先生一方面从古代舞蹈图谱中获取灵感,另一方面又从传统戏曲《虹霓关》中东方氏舞枪身段中寻找基础。创新与传承的结合使得梅兰芳先生对剧中舞蹈身段的设计大获成功。

梅兰芳先生在《嫦娥奔月》中,为展现嫦娥在月宫中思念人间的凄凉心境,设计了“南梆子”的新腔,剧中嫦娥连歌带舞,将舞蹈姿态都直接与唱腔关联,使得唱做发生了紧密的联系。这是梅兰芳先生从昆曲表演中获得的灵感。“南梆子”是梅兰芳先生在京剧板式方面的创新,此后,他反复在不同剧目中使用这一曲调,“南梆子”如今已成为京剧固有板式之一。

音像流传
1920年,百代唱片公司为梅兰芳录制《嫦娥奔月》唱片多面。1926年,高亭唱片公司为梅兰芳录制《嫦娥奔月》唱片多面。2006年,京剧《梅兰芳唱段选》音配像工程根据梅兰芳先生1926年录音,由魏海敏女士配像,梅葆玖先生担任艺术指导,将《嫦娥奔月》中最后一场“碧玉阶前莲步移”一段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传承发展
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2014年中秋节假期期间,由梅葆玖先生担任艺术顾问,梅派艺术第三代传人肖迪主演的京剧《嫦娥奔月》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是京剧《嫦娥奔月》失传数十年后首次复排,创作团队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现代化解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梅兰芳述,梅兰芳,许姬传,等.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2]李维一,京剧与梅兰芳[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谢思进,梅兰芳艺术年谱[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4]梁燕.从“古装新戏”的程式创造看梅兰芳的创新意识[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03):14-23.DOI:10.13917/j.cnki.drama.2014.03.002.
编辑:赵梓翔
责编:谢无霜 伏玥 王彤瑀
审核:梅玮 张晶 刘绍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