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周瑜 字公瑾

周瑜 字公瑾

周瑜(公元175年-公元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统帅 A-
(周公瑾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鹗视荆襄,鹰扬赤壁。孙权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武力 C+
(周瑜尝跨马擽陈,亲受矢石。及遭流矢中胁,疮甚而还。)
军谋 B+
(周瑜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北船灰飞。遂乃开拓荆州,张吴之臂。)
智略 A
(周公瑾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三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内政 B-
(周郎恩信著于庐江。孙策死后,与张昭共掌众事,统筹内外。)
魅力 S
(周瑜长壮有姿貌,性度恢廓,折节下士,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蒋干称瑜雅量高致,中州人仕以此多之。初程普与其不睦,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