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入缅远征军的装备情况。

2020-03-05 21:12 作者:习雪小半月  | 我要投稿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在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

中国远征军前前后后出兵30余万,基本上是国军精锐,他们在滇西缅北和印度的作战中英勇不屈痛击日军,有力的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反攻。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从中国入缅时,主力部队的装备基本上是德国武器,但是绝大多数是用各种不同的武器,比如毛瑟,中正试,捷克之类的,武器非常杂。后来在印度整编的像新一军新六军,都是全美式装备。

中国远征军实际上有两批,第一批是1942年入缅作战的远征军,这支部队由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共计约10万人。

当时,国内很多部队没有什么美械,这三个军中装备最精良的为第5军,该军主力为新22师、96师和200师。

第5军当时实际上主要的武器是苏械,当时中国从苏联引进了几十个师的武器装备,优先装备于国内部分王牌军,其中第5军自然在此之列。而同期参战的第6军、第66军中大多数部队实际上装备很差,以国械为主。

全网最高清大图

可惜的是第一次缅甸作战,远征军伤亡惨重,战斗损失达1.7万余人,撤退途中的非战斗损失两倍于此,总计有5万多人损失在了缅甸和滇西,有幸撤退到印度的远征军余部以新22师和新38师为主,外加国内空运的3个师和补充兵员,扩编成了新1军和新6军,是为中国驻印军,获得了部分美式装备。

第二次组建的中国驻印远征军规模很大,下辖11集团军和20集团军,计有第2军、第6军、第8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及配属部队组成,这些部队所辖师中有当年的老牌主力,也有大量新编部队,总兵力将近20万人不过这支部队的装备并不是特别理想

根据统计,1942年到1944年9月期间,美国空运到远征军的武器一共有冲锋枪2724支、步枪20000支、机关枪663支、迫击炮284门、火箭筒524具、山炮302门,步枪1784支、轻机枪156挺、重机枪48挺、迫击炮62门、山野炮全无。弹药方面,步枪弹169600发、轻机枪弹135000发、重机枪弹114500发、迫击炮弹2340枚。up:这个数量可谓是十分苛刻了 。后期因为租借法案美军以租借的方式支援了入缅远征军一部分武器(up:这笔武器可谓丰厚许多)

up:还是要还的

up:入缅作战的前因后果。

1942年春,日军进攻缅甸。为粉碎日军的进攻,应英美盟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于1942年3月上旬出兵缅甸,投入作战。中国远征军下辖第5、第6、第66军,约10万兵力,其中第5军为当时中国惟一的机械化军。 

  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机械化第5军第200师,在师长戴安澜将军的指挥下千里跃进,开抵缅甸南部重镇同古。这个师立足未稳,便与日军第55师团在同古城外围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不断增兵,以4倍的优势兵力合围同古城。中国远征军援兵受阻,第200师孤军奋斗,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奉命弃城突围。 

  同古之战后,中国远征军调整部署,准备在缅甸中部平满纳地区与日军主力决战。但是,在西路作战的英军一路败退。4月16日,英军主力7000余人在仁安羌油田附近被日军包围。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挺身而出,率部救出英军。为感谢中国军队的解救,英国以女王的名义向孙立人将军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当时其实是乔治六世的时代,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女王的名义。可能是因为英国崇尚女王赐爵吧。)

  由于西路英军败退和东路中国军队失利,平满纳决战计划流产。中国远征军北撤,计划在曼德勒地区作最后决战。但是狡猾的日军迂回包抄,攻占滇缅公路重要枢纽腊戍,切断中国远征军归国的退路。中国远征军被迫放弃曼德勒会战,分多路撤退。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从缅北向云南瑞丽方向撤退时,遭到日军伏击,戴安澜身负重伤,于5月26日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年仅38岁。戴安澜英勇殉国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哀悼,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也撰写挽诗致祭。 

也是二战唯一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杜聿明率领的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廖耀湘部穿越缅北丛林,向印度撤退。官兵们在险恶的丛林中挣扎了近两个月,历尽千辛万苦,饱受常人难以想像的磨难,于7月底退至印度。 

  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部队,翻越缅甸中部山脉,辗转进入印度境内。 

  其他几路撤退部队也都惨遭重创。据统计,中国远征军共损失5万余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于饥饿和丛林病害。 

  中国官兵发誓要打回缅甸,重开滇缅公路,报仇雪恨。为此,中国政府将退到印度的新22师、新38师残部整编为新1军,代号“X”部队。郑洞国将军奉调赴印出任军长。其后,中国政府在云南组建了中国远征军部队。 

  1943年下半年,世界大战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盟军开始战略反攻。根据开罗会议决定,中国远征军X部队投入反攻缅甸作战。返身杀回缅北的中国官兵,沿着当年撤退时留下的斑斑血迹奋勇向前,节节推进,连克孟关、孟拱、加迈等缅北战略要点,全歼精锐的日军第18师团,重创第53师团。与此相呼应,中国远征军部队也从滇西奋勇出击。1944年5月中旬,第二次入缅 由卫立煌、宋希濂等将军指挥的部队2个集团军近20万人,渡过怒江,分别向松山、腾冲、龙陵等日军据点发起雷霆般的攻势。 

缅北、滇西战场连成一片,炮声震天,杀声撼地,立时成了二次大战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大战场。 然而,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攻城战却打得极为艰难。日军负隅顽抗,城池久攻不下。1944年7月,史迪威将军委派郑洞国将军指挥攻城,郑军长选择在7月7日这个有号召力的日子发起总攻,中国官兵同仇敌忾,奋勇争先,突破城防。之后,步步为营,掘壕推进,最终攻占缅北战略枢纽密支那。 

 中国远征军部队,一路沿中印公路从缅北往回打,一路由滇缅公路往外突。两路大军相向而行,奋勇冲杀。1945年1月27日,两路中国远征军部队终于在缅北重镇芒友胜利会师。至此,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宣告胜利结束。

up:珍惜和平缅怀过去,像那些英勇奋战为国牺牲的将士们致敬。


中国入缅远征军的装备情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