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舞》重现?回顾乔丹的管理时代,从“篮球之神”到管理灾难
许多球迷尊称乔丹为"篮球之神"。这个称号是对他在球员时代取得的成就的赞美,而不是对他在夏洛特黄蜂队管理方面的成绩的颂扬。基本上可以说,他的管理工作可以用灾难来形容。尽管不多人关注他如何将2.75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变成30亿美元的利润,各界仍然关注他荒谬的决策。在这篇文章中,将讨论2010年至2023年山猫队和"后黄蜂"时代,就像《最后一舞》纪录片一样回顾历史。
乔丹在2010年初接管黄蜂队,当时他们还叫山猫队。球队名称来自前任东家、BET媒体集团约翰逊的绰号。有一位生涯摘下六座总冠军的传奇老板,人们对乔丹充满了期待,尤其他还是第一位拥有多数控股权的前NBA球员老板。人们相信,有这样一位终极的赢家操盘,山猫队的未来指日可待。然而,乔丹在2011年开始就表现不佳。他主导的第一笔交易是用斯蒂芬·杰克逊、肖恩·利文斯顿和2011年首轮第19顺位选秀权,从密尔沃基雄鹿队换来科里·马盖蒂和首轮第7顺位选秀权。乔丹用这个第7顺位选秀权选中了中锋比永博。显而易见,这并不成功!幸运的是,他们选到了康涅狄格大学夺冠的肯巴·沃克,成为接下来十年的核心球员。

接着,2011-12赛季因为工会问题而缩短,山猫队创下了史上最差的7胜59负的糟糕记录。顺理成章地,他们获得了2012年的状元签,当年的"头号大物"安东尼·戴维斯毫不意外地去了黄蜂队,只不过不是在夏洛特市,而是在新奥尔良市的那支黄蜂队。至于山猫队选择了当届号称第二强的新秀迈克尔·基德-吉尔克里斯特,在夏洛特始终无法展现出色,已经在2020年后销声匿迹。
刚接管山猫队时,乔丹还介入了缩水球季的劳资谈判。然而,作为一名前球员,他选择站在雇主这一边。早在参与华盛顿奇才队经营时,乔丹就主张过高薪资会导致球员变得懒散,无法进步。他无法理解那些凭天赋打球的人,相信成功者必须像他一样具备疯狂的纪律和训练量。因此,在2011-12球季中断的5个月时间里,以乔丹为首的强硬派领袖反对联盟与球员的谈判让步。然而,他的声音被大部分球员视为背叛行为,批评他极度虚伪。最明显的例子是乔丹曾在1998-99年球季停摆期间,以球员身份批评当时的奇才队老板:"如果你无法赚钱,就应该把球队卖掉,而不是剥削球员。"

由于交易失败、无法培养出担当大任的新秀,加上与球员对立,乔丹的声望不及他的球员时代辉煌,作为球队老板的失败之声越来越高。曾为NBA球员,乔丹的亲密友人巴克利在电视节目中公开批评,称乔丹身边都是一些唯命是从的人,阻止他做出明智决策。这番话让乔丹非常反感,除了严加否认外,还终止了彼此的友谊。回想起来,乔丹确实在人员选择上不如他打球时聪明,他的球探系统依赖于大学篮球的声誉来选人,没有认真评估未来的潜力。例如,在2015年选秀中,他们竟然用首轮第9顺位选了威斯康星大学的大四生弗兰克·卡明斯基,将迈尔斯·特纳和德文·布克拱手让给其他球队。这个笑话至今在职业体育界仍然传播。
在争议声中,乔丹只让山猫和后黄蜂队三次进入季后赛,而且都在首轮出局。如今,他终于放手不再经营球队,将球队以3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投资者加布·普洛特金和里克·斯奈尔,成功获利。即使扣除税收、中介费等,他至少进账了25亿美元。在13年的经营中,被外界批评一事无成,但球队在他手中增值近十倍。从商业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个举动并不算失败。然而,如果乔丹在任期内真的带领球队几次进入季后赛,甚至是夺冠登顶,相信交易价格会更高。

更换东家后的黄蜂队是否能焕然一新?这很难说。在投资者眼里,拥有职业球队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做出什么改变。明显的例子是乔丹加入后,他的高尔夫球技越发精湛,频繁出现在名流社交场合,球队的价值增长了约十倍。与其做出错误的举动或投资,并期望在几年内以新舵手的身份将黄蜂送进季后赛,也许不做什么反而更简单,只需等待球队价值继续增加。我们可以这样说,未来黄蜂队可能仍然不会变得出色,但球员们应该不必像蒙克一样经常受到"篮球之神"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