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主对谈】你看我入坑姿势标准吗? POG TALK 第2回:入坑史篇

POG TALK 第2期是“故事会”,我们三人将要分享我们同物理和日圈,从相遇到相爱的入坑史。不知为何我们聊了很久的村本大辅……
当时聊得比较久,而且是二本撮り,所以体力见底,开始语言破碎,所以文字版本做了比较多的删改以提高流畅度。

惯例前言 正文下划
点开这篇专栏的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我是日圈一名微不足道的个人字幕制作人,老May。我和另外其他二位烤肉老师,薛定谔的网名老师和Ephe老师,自发组织了一个闲聊谈话节目,标题起为“POG TALK”。
POG TALK 将围绕三个主题展开,P: Physics 物理学,O:Owarai 日本搞笑, G:Girls 女孩。这三个主题也正是我们三个人的共同点。总结一下,我们三人都是沉迷日本搞笑的物理系女孩。
在较为小众的日系烤肉圈子里,居然出现如此巧合正是这个节目诞生的原因。本节目的主旨在于分享经历,相互启发,以及探究一个终极谜题:我们之间的巧合是不是某种必然的结果。
这专栏是对谈的精华的文字整理。为了更好的呈现内容,我在文字转录时对部分内容稍作了删改。(后期或许会有电台版,但是我最近没空做编辑,甚至这个文字版已然鸽了很久。)
这个节目完全从零开始,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意见和建议请评论或私信分享给我们;如果觉得这个内容有趣,做的不错请点赞投币转发评论鼓励下我们;如果节目分享的内容对你的学术或者工作有帮助,请私信我们,我们或许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材料。
前一期:

正文

May(之后标记为“M”): ok咱们的POG第二期开始了,大家应该感觉习惯了一点吧。
薛定谔的网名(之后标记为“X”): 好一点了,ok。
Ephe(之后标记为“E”):嗯。
M: 没有那么尴尬,咱们就开始我们的故事会了。
今天我们的主题主要是讲讲大家是怎么入坑的,包括入坑日圈和入坑物理。大家要捋出时间线,讲讲历史,从我自己开始。
我准备直接分成两条线,先讲怎么入坑日圈的,再讲怎么入坑物理的。我最早接触日圈的时间应该是初中时期看动漫,从最开始看看柯南,看看守护甜心这一类的东西,再慢慢到去看看鲁鲁修,再到看新番,跟着追番,很标准的一个二次元成长流程。到了初中中后期彻底成为了二次元小鬼,开始买那种三无产品的谷子(周边)以外,比如贴纸,文件夹之类的东西。当时还不懂什么叫做正版,什么叫做盗版。然后逐渐开始买国内能买得到的引进轻小说,最终进化到秋叶原买手办。高中期间又沉迷v家和唱见(头像已然暴露)。当时fate系列很火,然后我又顺带入了型月的坑。我甚至做过cosplay,但是都属于黑历史,别人要是给我看我当年的照片,我肯定会把人暴打一顿的那种水平。大学本科成为了J家饭,但是很不巧,找到真爱后半年我的真爱就退社了。

X: 你当时自担是谁?
M: 我当时担当是关8的涩谷昴,所以就很悲惨,刚入坑就被退坑。我如今看得很开,但是当年那段时间还是很痛苦的。因为他退社人间蒸发了大概一年左右,在这段时间我开始疯狂看日综,听日音来弥补内心的空缺,所以我的日语的飞跃是在那段时间。为了打发时间,我看了非常多的生肉,逐渐从依赖字幕组,变成我自己能听得懂的这种状态。期间发现了神舌(深夜硬核搞笑番组)和Ippon(大喜利大奖赛),打开了我的owarai任督二脉。
然后疫情开始以后变得很闲,就想做字幕,做字幕以后就慢慢变成现在这个状态。从一开始的不是很赶,也做得比较小心,到现在特别随便地做字幕。总结下,初中入坑,高中逐渐变得沉迷,大学以后转变方向,到现在做烤肉的一个过程。
然后换一个话题,就是关于我的物理。最早接触的时候,实际上是小的时候被我的母上大人灌输了大量的天文纪录片。因为我妈妈曾经有一个天文梦,但是她物理自从学了动量以后就再也没有及过格。她希望我能完成她的梦想,她没有强加我她的观念,她也没有能力去教我物理,只是让我看这些关于天文的纪录片,什么摩根弗里曼,和经常会在 CCTV9播的那些东西。我确实也被培养了不少兴趣,但是逐渐发现在物理上面,有相对较高的能力的时候,是高中。发现物理学起来比其他的学科要轻松,也和其他同学比起来可能相对轻松一点,所以开始慢慢有了兴趣。
在高中的时候才知道有物理竞赛这个玩意儿,所以的话起步相对比较晚,而且没有什么成绩,跟那种天才属性的人比,我没有任何竞争力。然后当时因为起步太晚,所以很多微积分我全都不会,就相当于不会解方程去鸡兔同笼,就是根本解不过别人,所以成绩不是非常的好。但是相对来说,我对物理兴趣跟其他学科比起来的更多一些。
所以到大学自然而然,我就选了物理专业,等到大学以后不用刷题了成绩变得更好了。而且大学期间科研我是一直是solo的做的,没有团队,我做的课题没有前面的学长学姐能够带我,就基本上我跟导师一对一的。这个经历也导致我越发不太擅长团队合作。本科期间科研是偏光子晶体实验的,也有一点点理论的部分,但是理论特别浅显,我一分钟就能解释出来这是个什么玩意儿。所以基本上只是在实验方面有了一些体验,发了paper,但是这个paper实在是质量不高,拿不出手,羞耻度堪比过去的cosplay黑照。
Phd入学美帝后,经历了疫情这个问题,第一年是在家里读网课,然后到了第二年才过来。所以我跟薛定谔的网名老师虽然差了一学年,但是我们来美国的时机是一样的,就是今年才来。现在我是在做量子光学,也是刚刚定下来的,而且是偏理论方面的。下面请薛定谔的网名老师来介绍一下你的入坑历史。
X: 其实我觉得我入坑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其实跟May是差不多的,从动漫入的坑,而且也守护甜心。初中成为了重度宅女,有一段时间就是新番看50%的那种程度。然后宅了三年之后,就是突然有一天就厌了,之后就彻底退坑,自那之后只看过工作细胞这种程度了。

X: 我们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M: 对,你可能就脱离了那个阶段了,我始终脱离不了。虽然我中间歇了一会儿,但是现在又开始看起来了。
X:之后进入了第二阶段,初中三年级,14年左右,有一个日本花样滑冰的选手叫羽生结弦,他在中国粉丝也非常多。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花样滑冰,然后自己也滑,当然滑得肯定没他那么好。
E,M: wow。
X: ephe如果你去学校的官网上,还可以看到我给学校录的湖上滑冰宣传片。
E: 我在湖上划过,但是我有一次掉下去过。
X: 真的吗?
E: 真的。不过这是题外话。
X: 太神奇了。我第一次见到真的掉下去的人。
E: 对。
X: 从14年之后一直到高中,可能高中毕业,甚至到大一大二都和日圈没什么交集,跟日圈唯一的交集也就是追羽生结弦。
M: 懂了。
X: 然后到了第三阶段,大概两三年前入坑的日综。当时是就在b站上刷到了人力字幕组(当时还存在)还在做人间观察这个节目,那个时候Becky还没有出事。然后人力字幕组的人间观察,看了一期你就会看所有期,然后你就会去看人力字幕组翻过的所有东西。
M: 对。
X: 然后就彻底入坑了日综。然后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准确入坑日综的时机的话,我觉得水曜这个节目,是让我真的觉得,以后是离不开搞笑节目了。人间观察现在我已经不看了。
M: 人间观察现在太烂了,看不下去,已经变完全变成番宣节目了。
X: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比较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决定开始做字幕是2020年的七八月份,大幅度促进我日语水平的提高,也导致我现在正在和你们谈话。然后第二个比较标志性的,是21年的2月,想要搞一个大家一起讨论一些词汇的网站,当然这也是我想要建立一个community迈出的第一步。当然可能现在这个计划话可能就要停滞于此。不过我还是觉得挺有趣的,因为我当时搞网站也是现学现卖,从有 idea到搞出网站之间只有两天。
M: 你执行力太强了。
X: 所以当时花了很多精力,我觉得可能两天就没怎么睡,希望能把它赶紧搞出来。然后还算顺利。我与日圈的交集可能基本上也就是这个程度了。
接下来就切换到物理。虽然我在问卷里面没有填写,但是我惊人的发现,我其实最开始也是先入坑的天文,我小学的时候非常喜欢天文,喜欢到自己家里买大望远镜的。我家里现在还有一个反射式的望远镜,当然已经不太会装了。
总之小学的时候非常喜欢天文,可能从那开始对物理渐渐有了一点点兴趣。然后我真正决定走上物理道路的相变点,我觉得出现在了初三。当时我有两本书,一个是网络小说叫《奥术神座》,一个是《费曼物理学讲义》的一点点皮毛,当时肯定没有看完了,根本不可能。
M: 对,我三本物理学讲义,最后都被我拿来垫笔记本了。
X: 理解,它就像《朗道(物理学教程)》一样,就是适合供起来。
M: 确实,有一本是肯定有的,但是读完那是不可能的。
X: 《奥术神座》有点类似于《苏菲的世界》那样的小说。《苏菲的世界》是把哲学史串进一个故事里,然后《奥术神座》是把物理学串在一个西幻的框架下,大概意思是说魔法的起源可能和物理本身的概念相关,然后他就把这两个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故事里。当时我就觉得特别神奇,特别里面有一段讲黑体辐射,然后提出量子化的部分,直接导致我决定去读懂《费曼物理学讲义》的对应部分。
M: 太厉害了,我很少会遇到这种能够让我去查资料的情况。
X: 资料这些倒也不是刻意去查,是因为当时我读费曼物理学讲义是被迫的。因为我们初中有一个变态的课外班,让我们选费曼物理学讲义的其中一个小节去读懂它,然后做一个报告。当时他让我们读英文版的。
M: 你这个课是上物理还是上英语啊?
X: 我也不知道在上什么了。但是当时同学都没有很投入在这个上面,但是我就有一种,因为我看了上面这本小说,觉得它非常有趣,就想把它读懂,然后我就选了黑体辐射这一章,这章实在太难了,但是我可以去把自己投入进去。之后就和大家经历差不多,高中的时候学了一点点竞赛,然后拿了个省二就算了。
M: 我和你一样。
E: 巧了,我也是。
M: 连等级都一样,这个也太巧了。
X:大学就想了想,别的也没有什么兴趣,一直以来就学物理,那就学物理吧。然后大学阶段做了一些理论工作,然后发现自己不太能够做理论工作,所以现在在做应用物理,希望能够把一些现存在的物理概念用到实践上,比如说我现在做量子计算,量子计算就是应用。我觉得我的与物理结缘的经历算是按部就班,不过我觉得可能一个有点有趣的转折点,就是我读PhD完全换个新方向,我以前是做nano photonics,然后现在换成 Quantum engineering,算是一个对我而言全新的领域。我也不知道换方向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选择这件事情本来也没有对错之分,你要承担起对自己未来的责任就好了。
M: 嗯,最后一个ephe酱你来讲讲。
E: 好,我感觉我跟大家不是特别一样。最不一样的一点,大家学日语都是因为二次元,所有知道我学日语的人,大家都会问我看不看动漫,然后我就会说我不看,之前我导师就问我这个问题,“你学日语干嘛?”。现在我都想不清我到底是为什么开始学的日语,可能当时就真的单纯觉得我是全班唯一一个学日语的人,就...非常的...你懂的。

M: 我懂。有高级感。
E: 对。然后非要说的话,可能有点那啥。小学的时候正好是311大地震,然后在电视上看到“津波”这个词,觉得就非常美丽。
M: 虽然说是灾难。
E: 对,所以就有点(不合适)。然后要说入日圈的话,最早是小学六年级到初中那段时间,看东野圭吾的书,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去看了《神探伽利略》那部日剧,里面的汤川真的是太帅了,实在是太帅,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
M: 我好像没看过。
E: 福山雅治演的。
X: 我没看过,但我可以想象他很帅。
M: 对。我也可以想象,因为福山雅治我们都认识。
E: 然后我到现在也依然非常喜欢福山雅治。从那时候开始去看了很多他的日剧,但是那个时候看的日剧其实都蛮古早的,就98年那种。
M: 经典日剧。
E: 对。《邂逅》,还有跟松岛菜菜子拍的《美女或野兽》,特别好看,后来我回去看了好多遍。很有意思的是因为《神探伽利略》里汤川他也是学物理的,然后感觉就诸多因素推动着我走上了后来的这一条路。说到owarai的话,最早看的一个漫才是村本的时事段子,真的就是非常厉害,击中我的心。
M: 特别理解。
E: 然后就开始看各种各样的漫才。后来还是特别喜欢和牛的笑点,然后到疫情期间那段时间,也是心情非常低落,然后就光靠着翻来覆去的看那些漫才,然后晚上听着睡觉。看了很多遍,以至于我能把台词背出来,然后听力也就这么练出来了。
M: 听力靠和牛。
E: 对,导致我日语有一股关西风味。看的第一部日综是月曜夜未央,我看的时候,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综艺节目,虽然疫情之后我就不怎么看了,因为街头采访的不多了。那时候特别喜欢松子和hina(村上信五)。其实我对J家经常会短暂地对某一个团,或者某几个人上头一段时间,但是上着上着就没了。然后要说重大事件的话,首先也是开始做字幕,以及那次跟村本本人交流了一下。其实我对村本这人感情蛮复杂,因为他有些观点我也不是非常认同,但是就本身他做搞笑的态度,我非常敬佩。
M: 我现在在等他来美国。这样还能在美国能看到owarai的live。其实我也挺喜欢村本的,但是我跟你一样,对他的感情比较的复杂。我觉得他是日本众多艺人里面,视野应该是相对来说高的,但是去跟其他国家的高层次相比的话,就显得没那么高了。怎么讲呢,日本的zz关心度相对层次比较低的,所以村本是属于矮子里面拔将军拔出来的。这话虽然有点过分,但是我觉得是这个道理。跟真正的美国的stand up comedy相比的话,水平层次还是差太远。但是作为日本搞笑的先锋者来说的话,存在的意义很大。
X: 认同。我觉得做第一个人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要看他每个观点,肯定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他是第一个说的人。
M: 是的,我觉得虽然他知道很多东西,但是还不够多,所以导致他的有些观点比较的偏激。
X: 我和ephe第一次认识好像就是通过村本的zoom live,当时看到你发的专栏。
E: 然后薛定谔的网名老师在评论问我是哪个专业的,然后发现可能是一个学校。
X: 我记得你当时在那个动态里面写了好像在做流体力学。
E: 我假装要考流体力学,然后翘了组会去看live了。
然后物理这一块的话,我也不是非常一样。我小学的时候,一直想当一个作家,但其实小学作文写得不是很好。然后初中的时候,我负责给我们班同学订杂志,然后当时我管钱特别迷糊,多订了一份《科幻世界》,多订的我只能自己看。但是看了之后我非常激动。我记得当初有一篇讲的是每天从北京酒仙桥到加州硅谷上班的中篇小说,靠宜家里的什么时空转换器。
M: 科幻小说是吧?
E: 对,我当时看了觉得热血沸腾,物理好有意思。
M: 这也太神奇了,如果你没有多订这本杂志,你可能就不学物理了。
E: 然后还有看《生活大爆炸》。当时我觉得当物理学家 so interesting,然后每天过的生活 so interesting。
M: 然后实际上好像并没有那么interesting。
E: 确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然后我高中也是就搞过物理竞赛,当时是天文社的,天文给人感觉就非常fancy,非常美丽的那种感觉。我大学从地质转去空间物理 Space physics。不能说完全是天文,因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是地球附近的电子离子,附近这些东西。
M: 你们的望远镜对准的是附近不是远方.
E: 对,我就觉得没劲。
M: 那你还准备转吗?
E: 其实我学的时间比较长了之后,觉得和天文相比,空间物理还是有更喜欢的地方。因为我们有探测器在上面,研究的实际上是一些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天文主要还是靠望远镜之类的观测遥感。
M: 做天文的话,我觉得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做data science。
E: 好在我们老师思维比较跳跃,然后大家做的方向也都比较跳跃。其实会做到很多和天文类似东西,有些交叉的地方。然后我其实对行星科学很感兴趣,然后希望可以做一些更fancy一点的东西。
M: 你加油,我对天文的幻想已经彻底熄灭了。唯一选过的天文课,也是我唯一一个在中途投降的课。Ok,我们个人故事会就到这儿为止了。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说的,或者想要问的吗?
X: 我发现很有趣,我们三个人好像跟天文多多少少有点交集。
M: 因为天文最容易被制作成一般大众能够理解的东西。包括绘本,杂志,纪录片……如果要是你出一个什么关于量子力学的纪录片,你放在CCTV9都没人看的。但是天文的话,放上非常fancy的图片,五彩斑斓的银河星系是人都会喜欢的。
X: 我觉得有道理,这说明我们以后做量子的人需要尽量把图片弄得好看。
M: 但是我觉得量子做图片也做不了好看。
X: 你找找那种谷歌的chips,你不觉得它非常有那种集成的金属的美感吗。
M: 那也是会吸引一部分有奇怪xp的人。

M: 其实我们可以再多聊聊村本。
X: 确实。我觉得我第一次见到村本应该就是The Manzai的段子,它真的确实是impact特别强。
M: 他跟所有人都不一样,毕竟他说的话占95%的这种形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X: 是。他说话和我现在老板特别像,是别人的三倍速。我其实当时跟ephe推荐过村本上的第一期ametalk,不知道你后来找到资源了没有。
E: 对我后来应该都看了。
X: 真的是太闪亮了。如果他能坚持下来,真的就是冉冉升起的综艺新星啊。
M: 但是他不想。
X: 确实。
E: 其实村本有一场live就是讲……忘记叫什么了,复仇的什么蛋糕什么的(BV1Py4y1r7ss)。讲他讨厌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像便利贴一样贴满整个会场,他就随意挑一些他讨厌的事情讲,那场live其实也超神。

M: 听你的描述就已经想看了。全场都是在抱怨,吐槽,但是有意思的人的吐槽和没有意思的人的吐槽就是不一样,因为功底在那里。但是讨论到深刻议题,他能够去交流的对象,其实也非常有限。真的在这方面搞研究的人,可能也不屑于跟他去交流,所以他接触的东西就只能浅尝辄止了。
X: 确实。我觉得问题还是没有渠道,没有环境,就没有办法去很好地建立认知。
M: 是的,我曾经看过他去大雨受灾的灾区采访,发在油管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mnNfdre2I)。我最大的感受是,跟他的漫才形成了一种非常大的反差,漫才非常的具有冲击力,但是这种小纪录片就非常单调,他不能给出一些深入的东西。他是在吸收当地灾民的那些负面情绪,他也把那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漫才的内容。但是他给灾民的反馈,以及给视频观众的体验,都没有那么的好。感觉是我对他要求太高了,期望过重。
X: 是。我觉得他重点还是一个搞笑艺人。还有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我以前上过一门叫日本经济的课程,
E:我也上过。
X: 我觉得日本就是囚徒困境,没有办法。它就像一个优化问题一样,一直在做梯度下降,但是每次都只在找局部最优,其实已经没有办法做到更好了。
M: 咋办呢。日本就是这样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其实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想法,我工作一定不会选在日本。你们有这种想法吗?
X: 博后可能会去,但是教授可能还是算了。
M: 我也是这么个想法,我对日本的职场环境一直非常的抵触。当时我家人问我说你日语这么好,干嘛不去日本上学,特别是疫情的那段时间,美国过不来的时候。我就直接跟他们讲,我不想在日本当社会人,不想在那边打工,我觉得我会死。
X: 确实。我也觉得我撑不住,它太要求你一个人了,它会把每个人困在自己的生活里。

X:我其实有个事情想问一下ephe,你之前说你想翻译一些严肃的内容,是有一些计划,比如说具体想翻什么内容,还是有人要跟你一起翻,或者你有认识一些比较大佬的人可以带你吗?
E: 其实也没有特别明确的一个对象。我现在想的是,之前买的和牛的随笔集,想尝试翻一下。
M: 翻译书我觉得是个大工程噢。
X: 但是还没有整体计划,比如说怎么拿到那边版权,或者翻译完了之后怎么办。
E: 你是打算做到出版这个地步吗。
X: 我以为你会想得比较严肃。
M: 其实有点困难。我在微博上fo了一个做日语翻译的大佬(耳田_townb https://weibo.com/umbrellaku),会做出版的那种,我之后可以把那个人的微博给你看一下。他主要是做日本音乐相关的一些严肃翻译,包括像日本的音乐发展史,流行发展史这种。水平应该是相当高的。他翻译的《日本流行与资本主义》我一直想买。但是等到我出国的时候还是没有出版。

X: 那就很遗憾了。
M: 是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因为版号是要钱的,考虑到成本问题的话,你发网上可能更好一点。
X: 是,但是我觉得,如果真的要做一些严肃翻译,可能希望结果能留下来,尤其我比较想做的是文学翻译。
M: 所以对你可以试一试,要是出书我肯定会买的。
X: 真的吗?我可记住了。
M: 对了,可以问问你们去过几次日本吗?
X: 我是去过两次。第一次是我以前在乐团里面,去演出。我是当时是吹单簧管,现在的话有点吹太久了,对别的乐器开始感兴趣了,就开始四处瞎玩。
M: 怪不得你会扒谱,你专业的。
X: 扒谱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当时我的想法是搞一个一人乐队,然后把宫迫的那首歌录出来,当时还有另一首,川岛明也出过一首歌。但是我发现我会的乐器,没有办法非常好地还原川岛明的那种风雅的感觉,就放弃了。

M: 你现在会的乐器是不是挺多的?
X: 也没有很多,我觉得可能三种。
M: 我特别崇拜会乐器的,因为我是严重的五音不全。我爸妈曾经把幼儿园的我拉到培训音乐的地方,然后就发现我的音痴已经到了令人震撼的程度,所以他们就直接放弃在音乐方面对我的培养。我对会音乐的人无比的敬佩。
X: 我第二次去就是单纯的去旅游,主要去了关西的部分,可惜那个时候还没有入坑,不然就太快乐了。
M: 我也很后悔,我也是去了两次日本,第一次去的时候也没有入坑,还在二次元,所以去秋叶原的时候非常的兴奋。但是如果让我再选一次的话,肯定必然会安排去看一场杰尼斯的演出,然后再去owarai剧场去看一看。第二次是单纯地看一下涩谷昴的live,当时正好赶上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所以不敢久留,看完我就赶快回来了。那个时候还没有传到日本,国内的话也只在武汉,不过回来以后很快开始就开始全球蔓延了。我赶在最后一波出门旅了一趟游,要不然的话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
X: 你真的很巧。
E: 我其实就去过一次,我本来是有计划再去的,但是也因为疫情就打乱了。其实我干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我现在在福山雅治的fan club里面,然后暑假的时候就抽到了一张票,但是又去不了,钱又划掉了,现在就非常头大。
M: 不允许退票?我记得现在因为疫情的关系,大部分的演出,如果因为疫情关系的话,都是允许退票的。
E: 对,但如果你是因为疫情去不了的话就不能退票,要是因为疫情取消了就可以退票。而且它本来有一个官方的转卖票的平台,但国外渠道购票也不能在上面转,就很头大。
M: 这就体现了杰尼斯的好处,先抽再花钱。
E: 对我一开始以为是先抽,抽中再收钱,结果瞬间就已经把钱划了。
M:你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你是用爱发电给人打钱。我是想想等疫情结束去以后,再去日本玩一圈,但是估计得等到毕业了。我觉得我们学年相近嘛,我们毕业的时机估计也差不多,如果有空的话,大家可以一起去日本玩一圈。
X: 对,可以一起去剧场多好。
M: 对,连排坐。

知道大家故事以后,感觉我们成长经历多多少少有些重叠,包括我们物理竞赛都拿了省二这种奇迹都已经出现了,但是时间也不早了,我们的POG talk的第二期节目也就快到结束的时间了。
下期预告:下期的视频暂定的内容(还没录)可能会聊聊mbti,甚至婚恋观之类乱七八糟的,或许会把重心放在girls上。因为还没录,所以下次更新不知道何时(咕咕咕)。我现在甚至有考虑公开收录这种形式,因为我着实没空制作音声版本,如果想要听我们聊天的话,我们或许可以探讨下能不能直播收录现场。
如果觉得我们节目有趣,做的不错的话,请点赞,投币转发评论,鼓励一下我们。感谢大家收看到这里。

向读者朋友募集问题
如果你有好奇的事情想要问我们,或者你有好的提议或者创意,请不要犹豫告诉我们,或许我们就根据你的反馈做一期节目。但是主题内容最好不要太偏离物理,日圈和女性。我们三个人的私信,评论区,以及匿名投稿箱都绝赞开放中。(提前拯救未来的ネタ切れ危机)
匿名投稿箱:https://www.tapechat.net/uu/VPZN6R/JJQCD3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