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德经》学习笔记(五)

2023-01-19 15:46 作者:Singpt  | 我要投稿


王弼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马王堆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閒,其猷橐籥輿?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自解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蘥?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不若守于中。

自解译白:

        天地不亲,把万物当作刍狗;圣人不亲,把百姓当作刍狗。天地的中间,它像橐蘥中空的部分吗?虚无却不会枯竭,动用就会不断产生。过分地打听统计极限,不如保持在中间。

自解自悟:

        第一句列举了天地与万物、圣人与百姓的相似关系。刍狗,祭祀时用草扎起来的狗,得用为重,失用为轻。万物之于天地,天地不偏爱万物之二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天地不断变化,不会停留,眷顾上一代胜出者,而居功不顺应天地者,又会淘汰于下一场天择。这不就是历史周期律的内在原因吗?百姓之于圣人,圣人不偏爱百姓,教化可值得教化的百姓,选择符合条件的百姓,不因为仁义而偏袒。

        第二句讲述天地之间的特点来暗指圣人。橐蘥,内部中空,上下扇合就会鼓出空气。天地之间的部分是不是像橐蘥之间中空的那部分一样?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运动起来,源源不断的空气鼓出,似乎不会枯竭。首句讲述了天地和圣人的相似性,那么第二句天地的特点便是用来暗指圣人的特点。具体来说,圣人虽然平时是虚空的状态,似乎无所为,但当祂行动起来时仿佛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橐蘥

        第三句是由圣人的特点给出的建议。与其通过打听学习、查找统计,想要把握这天地的极限,不如保持在天地的中间,顺应天地;保持在虚无之处,虚心弱志。这就是求而不得,不求自得啊。


《道德经》学习笔记(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