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蔡楚夫的雪中情

2022-03-28 07:29 作者:txbihai  | 我要投稿

雪是寂静的,路过有痕,有些人、有些事刹那间成为永恒。


一场场大雪,一个个故事,让人情绪起伏。林海雪原,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漫天大雪中让我们感受到正义的力量。长津湖,中国志愿军的冰雕连在漫天大雪里保家卫国,悲壮里让世界感受中国力量。北京的冬奥会,一位姑娘火了,她是谷爱凌,取得两金一银的成绩,中美混血儿完美展示冬季体育运动的滑雪之美,天下无双。



纽约的冬天常常漫天飞雪,这是蔡楚夫在海外度过的第44个冬天。这个冬天,他在纽约送走了与他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蔡吴文燕,纽约的冬天是冷的,冻得心痛。他已80高龄,从艺超过60年……


关山月在纽约与蔡楚夫一起


上世纪80年代,一位中国人用雪霁油画系列作品,叩开世界艺术之门,他画的雪,静谧而神秘,有界又无界,画面中缓慢流动的溪水呈太极幻象,他把中国文化用国际性的艺术语言向西方宣示,中国人可以进入西方艺术主流圈子,他就是蔡楚夫,一位中西艺术的践行者,一座中西艺术的桥梁。


油画艺术是西方艺术家在15世纪左右,在彩蛋绘画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油画来到中国并被艺术家接受仅有100多年历史,而中国油画市场的形成仅仅只有30多年时间。100多年来,中国油画在5代艺术家(按师承和年龄划分)的努力下,走过了一条引进与创新,曲折而光辉的探索道路。如果把蔡楚夫作为中国旅美画家,他属于第3代中国油画家,是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首批在纽约国际艺术之都主流市场和收藏界,具有较大知名度,并产生深远影响的艺术家。


融雪


暮雪


雾雪


冬曲


雪乡


萨拉.劳伦斯学院的艺术史教授菲立普.高尔德:“蔡楚夫根植古代中国画的传统,大量吸收西方美学。要在他的画中区分何者属于东方,何者属于西方,并不容易。因为两个世界的结合是如此紧密彻底。”


著名旅法艺术评论家马泽霖:“是莫奈的睡莲?是秀拉的点彩?或梵高的粗犷笔触?还是帕洛克的手迹?不,那是蔡楚夫怀旧的抒情世界!”“蔡楚夫告诉我纽约的雪景美得诱人,他摒弃高楼大厦的诱染睹目,而心怀雪霁、枯木、花卉、枫叶,还有万里以外的广西山水。”


中国美术家协会前主席靳尚谊:“旅美油画家蔡楚夫先生在纽约现代世界艺术中心,树立了自己特有的旗帜。他的绘画,以其深厚的哲学、丰富扎实的技巧,为西方艺术家所关注。他的绘画,既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又不失西方现代艺术的旋律,可为东西方结合的一种方式。他的艺术成就为我们中国的油画史增添了绚丽的一页。”



蔡楚夫于1989年在美国纽约皇后美术馆以雪霁系列作品获得“美国历届双年展最佳作品”,轰动一时。在美国艺术界,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雪人”。自上世纪80年代,一批批国内艺术家前往纽约时,慕名拜访蔡楚夫,或在蔡楚夫纽约的别墅住下来,他们中有:关山月、杨善深、靳尚谊、陈衍宁、杨之光、王恤珠、关则驹、何岸等,其中关山月3次访美,均住在蔡楚夫家中。蔡楚夫除了艺术上有卓越成就,平易近人,好交朋友也是出了名的。偶然的机会,经北京友人介绍我在珠海结识了蔡楚夫先生。


1989年美国纽约皇后美术馆:历届双年展最佳作品展上蔡楚夫和他的作品


我是一名书法篆刻的发烧友,在中国书法和篆刻的世界里,饱含东方的审美和哲学。“计白当黑”“朱白互换”“边界交融”“景象穿插”这些都是书法篆刻作品在构图和章法布局中专业的技法。在蔡楚夫的雪霁系列里,我们发现了这种东方的思维方式和技法成熟的运用。


虚实相生,刚柔相济,画外有画,动静相宜,意境高远……雪霁的画里,细腻的雪既是布白又是实景,溪水呈“S”或“之”形穿过,延伸画外,溪水似缓缓流动,倒映着画外的枯枝和天空。这些雪霁作品又分“雾雪”“暮雪”“冬曲”“融雪”“雪乡”,水在动,雪在潜,云在飘,风儿唱,我常常被深深打动着。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宁静、自在,同样能感受到画家无穷的智慧,以及对自然、生命、家乡、爱妻、友人的深情。这些情感,都在画里了。



欣赏蔡楚夫的作品,不禁读起了旅美诗人秦松为雪霁系列写的诗:


披雪的生命   从雪上踏过

听候自然的变奏

温度自然地升降

接纳所有的色彩

容忍所有的笔意

留下残雪的完整


我们踏雪而去

新绿从雪里走来

留下雪白就留下一切


雪是清净和宁静的,在中国画里,雪是一个至为丰富的体验世界,一个能彰显人的生命感受和情绪意志的对象。在中国的艺术语境中,与雪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总和人文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雪意阑珊中,中国文人追求不落凡俗,自保坚贞,自存高迥。


中国艺术史上有石涛的《雪景山水图》、徐渭的《雪竹图》、文徵明的《寒冷晴雪图》、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等。雪霁的意思是,雪停了,天晴了。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蔡楚夫的雪霁系列作品,是有厚重的中国文人画的历史作为依托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蔡楚夫的雪霁油画系列作品,也可视为中国文人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新的延伸。


这是一个让人焦虑的时期,人类的歧视与偏见有所抬头。瘟疫、意外、战争,让世界并不太平,覆巢之下无有完卵,我们或多或少被影响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蔡楚夫雪霁系列中呈现的意境,中西合璧,雪溶于水,溪水倒映画外的色彩,有着钱钟书《围城》的思考,作家用文学作品表达,而画家用画作来达意。比大海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喜欢在寂静的深夜看蔡楚夫的雪霁作品,感受他艺术生涯的坎坷和作品中饱含的情感,还有那全球视野的艺术观,以及对艺术的执着、奔腾的热血和才华。


珠海的冬天没有雪,有的是植物永远的翠绿,清新的空气,花香鸟语般的风,这里也有我和蔡楚夫先生的故事,故事的地点不仅在中国,也在美国,故事没有在冬天结束,而是在一个个春天里,来了又来。


本文作者湘刀文斌与蔡楚夫在香港留影


本文有关内容参考:

迈克尔.苏立文所著《中西方艺术的交会》

曾炜著《花花世界.美国》

关振东著《情满关山­­.关山月传》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蔡楚夫》油画卷

辽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油画价值汇考(二)》

中国台湾甄雅堂出版的《蔡楚夫画集》



谢谢阅读!


蔡楚夫的雪中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