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天读一章·论语·述而篇第七(15)

2023-07-27 10:32 作者:陶朱少伯  | 我要投稿

【正文】

冉有曰:“夫子为①卫君②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解】

①为(wèi):帮助,支持。

②卫君:指卫出公蒯(kuǎi)辄。

【译文】

冉有说:“老师支持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问他。”

子贡进入孔子房间,说:“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贤人。”子贡说:“他们会怨悔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而又得到了仁,又怨悔什么呢?”

子贡走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支持卫国国君。”

卫出公蒯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太子蒯聩的儿子。蒯聩因得罪卫灵公的夫人南子,逃亡晋国。卫灵公死后,立蒯辄为君。晋国想借送蒯聩回卫国之机入侵,被卫国拒绝。蒯聩回卫国也会形成与蒯辄争夺君位之势。在这个背景下,冉有想知道孔子是否支持蒯辄。但冉有不好直接去问孔子的态度,于是他去找子贡打听。子贡也不好直接问孔子,于是他借伯夷、叔齐的典故(前文已有述及,其父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互让王位而逃),问明了孔子的价值取向,因而推断出了孔子对卫出公蒯辄的态度。


每天读一章·论语·述而篇第七(1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