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飞针使用场景的悖论

2023-06-11 03:17 作者:攒1000万进度与淡定  | 我要投稿

我从今年3月开始练习飞针,一周练两三次,上靶的距离从一开始两步不稳定上靶,到后来四步五步六步稳定上靶。动作就是看b站视频学,步伐按照拳馆教练教我的拳击步法,按照上步打后手拳的方式把针直飞甩出去,训练过程中我也比较重视移动,还在空击中设想打组合拳过程中把针飞出去。 在早期练习飞针的过程中,也更理解了为什么射箭不能空放(比如 练一小时飞针肩肘都会很疼)。 到现在也练了三个月,今天是最后一次练习,之后不继续练了。 主要是因为我认为飞针的使用场景存在着一组悖论。如下: 首先,飞针作为一种暗器,它的威力一般来说小于飞刀,为了使得它的攻击具有足够的杀伤力和停止作用,那么在练习中人们总是意图把针甩到对方的面部。理论上攻击身体也可,从我练习中它扎进靶子和树干的情况来说,穿透人们日常服装绰绰有余,但是实际的打斗中 比如常见的对手可能双手持外套至于身前做对刀的防御,所以攻击部位可能还是以面部为适宜。 飞针作为一种“概率武器”,很大程度上不光是我们对针的把握,更多是对对手的“下一个身位在哪里”的判断,如果要攻击的对手距离我们太远,那么命中的难度大大增加,命中要害部位更是困难,所以按我的理解,飞针最佳的攻击距离就在3—5米,成年人的五步之内。更远的距离命中难度大幅提高。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有两种情况: 一,在法治社会,如果是一般的冲突矛盾,我们不可能直接掏出一根钢针甩到对方脸上,对敌我双方的后果都太严重了。我不可能率先冲动干出伤人更害己的事,所以不会飞针。 二,如果面对极端危险情况,歹徒向你冲来,这时候你手中持有钢针,你会选择用一个“概率武器”去攻击他吗 如果万一没打到,或者伤害不够大,对方就冲到你面前,毕竟距离也就三五步,这就太危险了,所以不会飞针。 就好比,你手中有一把开山刀,一只老虎向你扑来,你练过飞刀,你会选择持刀与虎对峙?还是直接向老虎飞刀? 我会选择前者。后者一旦失败 自己就陷入手无寸铁坐以待毙的被动局面。 面对歹徒,在三到五步的距离,我认为持有钢针最好的应对办法,是用步法保持与敌距离,同时前手持有钢针,以打刺拳的方式,限制对方对我们的近身。同时择机找到更长的可以控制距离的手段比如说推倒地形中的柜子和转椅(成龙电影里那种方式(笑)) 小结来说 1.非极端情况你不能飞,2.极端情况你不敢飞。 除非是这样一种情况,飞针只是你的暗器,而你还有其他主武器,比如长刀 剑 棍,但这种情况我们还要考虑歹徒手里有没有武器。毕竟我们不是关羽赵云,也不是比武打擂。 综合来看,我不觉得飞针是一个好的方案,与其飞针,还不如从周围顺手抄起桌椅板凳、推倒柜子等砸向歹徒挡住来路,然后我们转身就跑。 所以我不练了。 放弃了,哈哈 晚安

飞针使用场景的悖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