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需要的心理自救指南

2023-06-11 03:16 作者:沈_默___  | 我要投稿

前言

       本文将绝大多数心理病理过程总结为六类,这六类关系密切,难以分割,必须一次讲完,所以,即使您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反对、不解的地方,也请务必读完全文。

       由于我国青少年心理障碍患者高达27%,而抑郁症三次以上治疗率不足0.3%,故此文读者大多有成为精神病患者的潜质。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有:交流减少、习惯性的撒谎与偷拿东西、多动症或抽动、焦虑和抑郁。焦虑表现为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抑郁有心情低落,对周围的人或者事失去兴趣。

       如有类似症状,建议前往三甲医院精神医学科接受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少花钱,少受罪(作者一年医药费花销已逾数万)

       此文仅有通俗入门之用,可反复阅读,绝无法代替药品和心理医生!如不幸患病,请契而不舍的寻找合适的医生,尽管这很困难。

正文

病因一:经验性回避——试图回避无法回避的痛苦

例如:遇到打击后饮酒、消沉、弃学、吸电子香烟…

错在:并非所有问题均会自然过去,且这样太耗时间,固然,我们需要在遇到打击后休息,但消沉逃避对一个人的损失是可怕的。

该怎么做:改变可以改变的,接纳不可以改变的

接受事实(甚至是接受自己不能接受事实的事实)

放弃幻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本应……,如果我当初……)

对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打击,亡羊补牢,尤为未晚,在沮丧和压力前保持理智,这样可以以最快速度补救败局,及时止损。

注:承认无法改变的困难,并做出妥协,不算是“修正主义”。因为我们明白一时的退让是为了将损失降至最低,是为了最终目标的达成,这恰恰是对我们的目标最有益的。

而“修正主义”则表现在抛弃底线,彻底背弃目标和初心,在退让妥协的路上一去不返,并乐在其中。

 

病因二:认知融合——把不客观的想法当真

例如:产生诸如“如果我死了,别人会过的更好”,“我一事无成”,“她看我,她肯定喜欢我”的想法,并深信不疑。

错在:想法是客观世界反映的,且易受情绪影响,有主观色彩,对想法不加考量的接受并付诸行动,这是很小丑的。

该怎么做:出现极端想法时问自己:“这是想法还是事实?”如果有情绪就去表达或发泄,而非任其影响生活。但想法的产生与存在是正常的,也无需过度在意。这只是一个想法,它可以存在,你无需践行。

对在:这里需引入一个核心的理论依据:自主能动性。示意图如下:


 

过去经历和当下情绪影响当下想法,当下想法又影响未来行动。那有同志要问,如果我完全受外界影响,那我本人对自己的控制体现在哪?

这个问题很经典。我们本人对自己的控制体现在能够觉察当下的想法,并做出认可或反对的选择。

那我缺的觉察力这块儿谁给我补啊?

一是思考。痛苦本身不会让人成长,但它往往会让人思考。多思辨,可避开一些痛苦。

二是正念冥想。这种方法还可以让人摆脱当下思绪纷乱、躯体紧张、焦虑抑郁的状态。

注:在此冥想仅作为回复心理状态的工具使用,无唯心主义色彩。冥想音频可在now冥想和喜马拉雅上获取(不是打广告)

 

病因三:脱离当下——过度回忆过去或担忧未来

例如:在吵架输了后想:“如果我当时这样吵就能赢!”

“如果我当时选择这门专业就…”

“如果我当时不转学就”

错在:1.这种想法是受情绪影响而产生的,并非理智的。

2.这些想法都是假设,并不现实。即使回到当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现在就会更好吗?谁知道呢!

3.这会让我们被想法拉着跑,越想越远,思绪一去不返。完全是被动的思考,是不自主的。

4.对当下的困境不利。

正确的做法:定期理智的复盘过去,立足现在,规划未来。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

对在:

1.不受情绪影响,而是理智的思考。

2.制作好的计划是可以实行的而非假设的,非常现实。

3.这种思考可以在个人需要时自主停下,是自主的思考。

4.有助于解决当下的困境。

 

病因四:概念化自我——武断的给自己贴标签

例如:

“我是一个搞笑女”

“我就是infj”

“你个不孝子,我就不该生你出来!”

“别人说我是网左,我因此觉得我是”

错在:

1.人是会变的,我们的身体,想法,角色,感受都会随时间而改变,从没有标签可以定义一个人

2.标签毕竟是来自于外界,给自己贴上标签或被他人贴上标签,都不代表了解自己。

3.缺少自我觉察,无法培养个人觉察力,这是一个循环。即:越盲目的相信标签,就越不会理性的审视、评判自己(自我觉察);越不自我觉察,自我觉察的能力就越不得不到锻炼,从而降低;而自我觉察力越低,就越会盲目的相信标签…

4.标签往往是一种绝对、武断,甚至可能是伴随辱骂贬低的情绪化描述,它既不客观,也不唯物,更不理性,不可轻信。

 

 

 

病因五:不明白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价值不清

例如:妈妈说要出人头地,当人上人;爸爸说要给家族争口气超过表兄弟;奶奶劝我考公端铁饭碗…活到中年才发现自己做的根本不是自己想做的,学的也不是自己想学的,但一切又好像都来不及了(中年危机)

错在:当事人实际上是被外界的想法控制成了傀儡,对自己进行了压抑

该怎么做:澄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认真思考为什么而活,明确价值,他人的要求仅供参考

对在:真正的独立,绝非帮家里洗衣刷碗,而是弄清自己的想法并且坚持下去

 

病因六:“三分钟热度”“摆烂颓废”或付出很大努力却一无所获,即冲动、不动和无效行动

冲动即“三分钟热度”,想到啥做啥,结果一团糟。

不动即完全放弃行动。

无效行动例如刷题时,只刷会的题,不会的完全不钻研琢磨,看似做了很多,实则对学习几乎无效。

错在:冲动实际上是一种投机主义,机会主义是浮躁的表现。

不动即单纯的放弃自我,可能认为已无希望,如上文认知融合部分。

无效行动:这往往与个人学习、工作技巧、心理有关。不知道什么学习工作方法效率最高。

该怎么做:做有用的事情,不白费力气。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行动——承诺行动。

对在:实事求是的工作学习精神和先进的工作学习方法。

后记

       此文于2022年11月份便已定稿,由于各种原因,一拖再拖。加之笔者亦羞于自己理论不通,文笔不佳,恐耽误读者,故多欲辍笔。

      但又数次看到我青年同志因家庭、学校诸事,心理健康一再受损,休学自杀;父母家庭愚昧封建,认为是鬼神作祟,延误就诊;心理医疗资源紧缺,且价格昂贵;共青团等组织端官僚架子,高高在上毫不作为,哀嚎呻吟声每每淹没于歌功颂德之中...再联想到自己的经历,遂无法忍耐,便著此文,但愿能成为这漫漫长夜中的萤火之光。

       此文涉猎极浅,心理疾病常见病症,如何就医以及挑选合适自己的医生和心理医生,服药注意事项等均未讲解;具体的心理学理论更是几乎只字未提。整篇文章可以说是漏洞百出,惨不忍睹。

        笔者会在此后陆续更文,也真心希望此文能起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同志和社会人士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并服务于大家。

横流、陈墨

2023.5.27


你需要的心理自救指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