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洞朗对峙“中国先眨眼”的评价不同,印媒称“印度输给中国”

作者:王德华
弥漫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麓的战争乌云,正渐渐散去。中印两国通过外交和军事谈判,双方一线部队正在撤军。据美媒CNN于2月18日报道,根据新的卫星图像,中国在与印度有争议的边界撤军,拆除基础设施,清空营地。中国于2月10日宣布,两国已同意在班公湖南岸和北岸脱离接触。
报道称,据美国一家科技公司1月30日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班公湖南岸沿线部署了大量军力。班公湖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湖泊,横跨两个核大国的实际控制线(LAC)。在2月16日拍摄的新照片中,解放军的数十辆车辆和建筑结构被移走,留下了空地。
《印度时报》同一天证明了这一消息。报道称,印度军队发布了简短的录像和照片,显示中国军方在班公湖周围地区撤军并拆除了掩体、营房和其他设施,这符合双方商定的脱离接触进程。
2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被问及脱离接触进程的进展时说:“有关进程总体上是顺利的。我们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印度《印刷报》援引前陆军中将乔希的话称,到目前为止,进展令人满意,解放军“表现出了诚意”。解放军的200多辆坦克和大炮被撤回。乔希中将还驳斥了有关“印度输给中国”的批评。他说,“根据目前达成的谅解,双方军队回到了2020年4月的位置”,“解放军不会在我们主张的地区,进行任何军事或其他活动。”
对于中印两军达成撤军协议,中国网民均表示赞同,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政府和军队一定会“寸土不让”。此前,解放军的最先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都上了高原。人民军队准备捍卫“老祖宗的领土一寸不能丢”,随时准备粉碎印度的军事冒险。
但是在印度,莫迪政府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国大党前主席拉胡尔•甘地上指责莫迪“懦弱”,“把印度领土拱手让给中国”。他还称中国仍占领重要战略要地,中国人仍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并质疑印度国防部长“只字不提”。
与四年前的洞朗对峙不同,印军不但有20名官兵成为莫迪政府“前进政策”的牺牲品,而且没有大肆宣传印度的胜利。2017年,中印两军在洞朗对峙73天,以没有伤亡一兵一卒而宣布撤军。为此,印度媒体和政客以大获全胜者的姿态对中国的冷嘲热讽,认为中国“先眨眼”,“中国最终向印度低头,同意停滞道路铺设并从洞朗撤军”。这令该国不在少数的网民感到自豪与骄傲,同时迎合了莫迪政府推行的印度教民族主义。
然而,就在洞朗对峙并撤军后,解放军实现了“永久驻扎”。2017年12月13日,印度媒体曝光的卫星照片显示,中国在洞朗中印对峙地点附近开展了大规模军事设施建设。报道称,“中国在靠近锡金、不丹、中国西藏交界处的洞朗地区建立了事实上的驻扎点”,“即使在冬天,中国军队也做好了随时行动的准备”。
另据央视军事在2月19日报道,在中印边境冲突中,4名边防官兵英勇牺牲 。这么久了,官方终于报道了当时的情况。 向英勇的戍边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青山有幸埋忠骨,人生处处是青山!
在持续9个多月的拉达克中印边境冲突中,莫迪政府尽管有美国人在背后撑腰,但华盛顿是口惠而实不至。同时,国内疫情仍在蔓延,并且经济下降5%,中国的GDP是印度的5倍。1989年,印度和中国的人均GDP都是300美元。两国的差距加一步加大。
此外,印度农民的抗议浪潮如火如荼,印巴边境炮声不断,克什米尔人民为独立正在进行不屈的武装斗争。莫迪政府妄图借新冠疫情,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的梦想也成了泡影。印度有什么资格与中国“硬碰硬”?
因此,从黄岩岛到南海岛礁建设,从洞朗对峙对班公湖撤军,无论是在军事施压还是外交谈判,无论舆论战还是贸易战,中国在不动武的情况下,在捍卫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方面,明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或者是印度国内称“印度输给中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