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视角】尝试做电影的对话者,而非接收者《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解读 ❸

一、Max与老板
1.故事在现实和回忆之间来回切换,导演意在提示我们不仅要关注故事,还要关注讲故事的人Max。
2.老板没完全信任Max,所以这个双人镜头用浅景深分隔二人,强调疏离感。

3.老板主导镜头运动,越过轴线,双方位置发生调换,他重新主导谈话。

4.故事脉络:从终曲联系到唱片,唱片带出钢琴,钢琴又引出邮轮,而邮轮里就是1900活动的唯一场所。
5.1900的一生被设定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可他却始终在船上与音乐为伴,导演将1900塑造成乱世之中唯一不变的精神信仰,增添了乌托邦的浪漫色彩。

二、1900邂逅钢琴
1.丹尼去世后,再次出现1900的单人大全景,时间被设定在夜晚,因为夜晚可以加强思念与孤独的氛围。

2.暖黄明亮的光线照在1900脸上,它是希望的象征。

3.门上的特写“禁止入内”,强调这是一道划分阶级的门。

4.1900主观视角,构图的纵深线条把观众的视觉重心调动到走廊尽头,那个被玻璃阻隔的舞厅。

5.1900通过虚掩的门看见女性的大腿,他回头便继续追寻着钢琴声,这与他日后没有为女孩下船形成呼应。

6.低角度背跟,中间吊着一盏大灯,就像上台登场,暗示1900新的人生就此拉开序幕。

7.1900的心理镜头,人物越来越不真实,因为距离1900的观察点越来越远。

8.镜头径直落到钢琴上,这段超现实的处理富有浪漫梦幻的气息,展现了1900和音乐冥冥中的联系。丹尼海葬前,钢琴首次出现在1900的生命中,对他来说每个音符都是丹尼的呼唤。

三、警察搜寻1900
1.空中晾挂的破旧衣物交代地点——弗吉尼亚号的三等舱。

2.通过镜头推演谈判场上的局势变化
(1)警察的画面空间中,全员正对镜头,营造一种压迫感。

(2)船长的主观视角:画左的两位警察侧逆光、大光比,面部的大片阴影渲染出阴森恐怖的感觉。

(3)船长同意放1900下船,于是所有警察攻入他的画面空间。

Tip:台词怎么说是一回事,镜头怎么给是另一回事,后者其实更能反映角色内心的想法。
(4)类似喇叭形状的物品特写,暗示1900已得知自己要被遣返陆地的消息。

3.警察搜寻1900不能持续太久,因为单一的信息量容易让观众无聊,但同时又不能结束得太快,因为1900再次出现时他已学会弹钢琴。导演省略了中间的过程,所以必须给观众留出遐想的间隙,也就是留白。

四、1900弹奏钢琴
1.1900第一次弹钢琴就如此惊艳,现实情况下虽然不可能,但整个故事是Max的讲述,它天然就带有Max的主观性。而Max讲述中明显的夸张成分,也反映出他心中仍保有理想主义。

2.侧逆光打亮1900面部的轮廓,他灰头土脸,引导观众和人物他共情:这个小男孩在这20多天里为了躲避警察,是如何艰难度过的呢?

3.画面焦点给到画右的夫人,表示她完全沉浸在1900的音乐之中。而距离最近的船长却是虚焦状态,因为他考虑更多的是1900而非音乐。

五、Max的上船
1.当初的豪华邮轮已锈迹斑斑,曾见证1900开启音乐之旅的吊灯也被卸下,为这幅景象又增添了一份落寞。

2.Max的主观镜头都极具象征意义,是人物内心的刻画。
(1)下船的吊灯与上船的炸药,一上一下象征着时代的更替。

(2)中间的栏杆突出面试官和应聘者之间的隔阂。

3.这个动作跟Max在典当行关上盒子形成呼应,前者是开始,后者是结束。

4.仰拍镜头,突出Max的高大,场面完全由他主导。

5.因为当时风靡的爵士乐,其一大特点就是即兴创作。

6.马的象征

(1)马是欧洲贵族的象征,托运马意味着欧洲贵族也时兴去美国。
(2)在很长一段时期,马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而进入到工业社会后,马的角色和地位都发生颠覆性变化,就像现在这样被五花大绑地吊上船,这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7.告别场面看似欢迎鼓舞,但构图很压抑,人们被框在方框之中,画右还露出两根粗大显眼的麻绳。暗示这趟旅程并不会轻松。

Tip:有张力的镜头里面包含的信息,往往不是同步的,而是持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