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无奈——荒落的读书笔记(八十六)
继续研究《理想国》。 玩了一天游戏后,才想起今天还没阅读,所以一口气读完了《理想国》第二卷。 读第一卷的时候,我停了好几次才读完的。而第二卷之所以能一口气就读完了,并非是其内容写的比一卷好,而是因为第二卷只讲了一个命题,而且十分尖锐,简述出来就是:正义只是一个名头,“貌似正义”要远胜“真实的正义”。 我们应该要借着正义的名头,干些能对自己有利的事——得尽好处而不会被惩罚,甚至会被赞扬。 这是个非常有诱惑力的观点,几乎要把我说服了。 事实上,当下社会的大多数成功者不正是如此?钻营法律的空子,实际上在谋求着众人的利益,最终还得到了世人的赞扬与追捧。 也难怪罗翔老师如此追捧这本书,因为有太多反面的价值观却十分接近当下社会。 而且苏格拉底的阐述却并未让我往“正义”方拉拢,反而离得更远了。 他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认为那些美好的品质如坚韧、礼貌、爱国等等,都是需要从小培养并且让小孩子耳渲目染的,这样才能让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积极向上。 这自然是对的,现在统治者的角度,也确实应当如此。然而这一观点并不能反驳上面论述的角度,并且具体到社会下的个人来说,这种思考模式反而会带来不幸。 最直观的例子,便是《隐入尘烟》里的那对夫妻,为了他人操劳半辈子,却喝下了农药。 我当然认为社会积极向上是正确的,赞颂美好品质也是我们需要的——然而“公平”从一开始就无法做到。 当一个具备这些优秀品质的人,却看着那些打着正义名号为自己谋利的人得到了更大的利益,那他到底会选择继续保持下去,还是偏向利益呢? 我想在社会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之前,社会下大多数人选择前者的生活方式,或许也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