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几十年,不过在重复废物的人生模式罢了!

活了几十年,不过在重复废物的人生模式罢了!
我们大家都想改变命运,但你有没有发现,虽然你活了可能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四五十年,但我们的人生命用一直在重复同一个模式。你有没有发现这个规律就是你小的时候是个2分,是个废物。你到了二十几岁的时候还是个二分,你到了 30 岁甚至 40 岁, 50 岁到老的时候你还是个二分的废物。
有没有人发现这个规律?很多人你发现我们从小也很辛苦,就是我们上课即使不愿意听也勉强要听课,作业不愿意写也要去写,对吧?考试不愿意考也要去考,我们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对吧?也工作的那么辛苦和努力,但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命运和别的人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就好像在原地踏步,一直在二分上绕圈圈,而别的人你看日新月异,今天是 3 分,明天就是 5 分,后天就是 10 分,等到 30 年之后,你发现人家已经是 100 分了,而我们还是 2 分。
这节课给大家揭秘这个规律,其实这和我们人类的大脑神经学有关系。
我们人类一个小孩子从刚生下来,他接触世界的时候,他的学习靠的是什么?大脑神经元之间的链接,你比如说神经元 a 和神经元b,他们第一次链接到一起的时候,这一个学习行为就形成了,第一次这样链接了,然后它第二天的时候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它又会走a、 b 这个线路,而且每走一层,这个像一个电线一样,它外面那个绝缘层就会包裹一层,第三天一走,那外面绝缘层包裹的更厚。
这个绝缘层越厚的话,a、 b 之间的电信号传导的越快,这就意味着什么?你下次只要看到 a还没反应过来,大脑已经自动走到 b 上了,它的反应速度会越来越快。
最后形成什么条件,反正就是一种习惯,我们叫习惯。那么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从小刚开始的这个神经链接走错方向的话,你以后的一辈子,你就是在重复这个错误的方向,可能重复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也就是说 3 岁看小, 7 岁看老,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很多人的命运其实小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我举例,比如说拿背诵课文为例,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背诵一篇古诗,背诵是个新的行为,那么他怎么去背呢?每一个孩子都在瞎摸索,对吧?凭感觉瞎摸索。于是有一个孩子他说,诶,我发现把这个课文多读几遍,因为太短了,多读几遍就会了。
好了,它的神经链接就变成什么了,看到课文神经链接,必试多读几遍。第一次今天这样读了,背会了,他很高兴,老师夸奖了他。好了,请问第二天背的时候他会怎么样?他继续去多读几遍。
第三天呢?多读几遍。一个月之后,他已经对背课文非常的熟门深巧,小学一年级这样。通过多读几遍背课文,小学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到了初一背语文课文也是这样。他还会迁移到什么?背政治课文,背历史课文也会一遍一遍去读,但这时候他发现他背起来很吃力了,因为那个课文变得非常长,这个时候他背怎么都记不住,记了忘了记,于是对这些科目就不感兴趣了。
到了高中还要背文言文,还要背政治、历史这些科目,他越学越烂,这时候他还没有觉悟。等到他上了大学的时候,背马哲的时候还是这样背的。
到了考研的时候,呵,还是这样背的,考公的时候还是这样背的。等到他工作了之后,在工作中要有一个什么考试的时候,他还是一遍一遍在读,甚至到他死的时候,如果让他干个什么事,他还要一遍遍读。这就是魔师论,根深蒂固,一条道走到黑,越走越熟练。你这样的怎么可能背的快,你的命,对吧?背诵就这样 game over 了。
同样,我们看另外一个孩子,一年级的时候,他不是一遍遍读,他是怎么样?他一看,唉,这一小篇课文好像上下文之间有逻辑关系,它通过逻辑推理,从第一个关键词推出第二个关键词,一步一步推,对吧?比如说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他想秋天到了和树叶花有个逻辑关系吗?有,秋天一到,树叶怎么样?这个天冷了,树叶自然就变黄了吗?然后是什么?一片片树叶都落下来了,你看秋天到,树叶黄了,对吧?黄了之后自然要去嘛,一片片落下来,它有逻辑关系。
如果一年级就这样用逻辑关系记忆的同学,他第一次时间连接组队了。第二天老师备课,问他是不是又通过逻辑理解去记忆了,这样越记他会越快。他小整个小学都是这样记的,越记越快。
刚开始可能看不出差别,因为小时的课文比较简单,你用理解记忆法的和同学和多读几遍的孩子好像看不出什么差别,快慢看不出差别,但是到了初中,到这个课文比较复杂的时候,差别立马就出现了。
用理解记忆的孩子,记起来课文非常快,速度特别快,而且记完之后不容易忘。他学这些科目就很简单,很容易,于是他对这部车科目就感兴趣,越感兴趣学的越好,走向正循环。到了高中的时候,他也学得好,到了考研考公考编的时候,他同样背的比别人快,他就能考上,别人就考不上,到了工作里面也是一模一样的,看到了没?你感觉好像我们的人生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
不,你的人生只有一种可能性,如果第一次路走错,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你会一条道走到黑。这就是大脑神经的这个链接规律。就像我们很多人去坐座位啊,你比如说在食堂去坐座位,你发现你经常就会端上饭,就往你常规坐那个地方走,只要你第一次坐在那个位置,如果没人占你那个座位,你第二次还会坐在那个位置,第三次还会坐在那位置。
包括你去图书馆学习,你往往就喜欢怎么样到你固定的位置去学习,因为大脑神经第一次走过以后,就会一直重复那个线路,明白了没?所以 3 岁看小, 7 岁看老。
我们人生改变有两次机会,第一次是在 3 岁的时候,大脑神经元链接会断掉,就是把常用的神经元会保存,不常用的偶尔用一两次,那个神经元件就断掉,这是第一次机会,这就叫早教的重要性。
第二次机会在什么时候?在青春期,在大概十七八岁,就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大脑神经元会再一次断掉。断什么呢?就是你不常用的链接全断掉,把你经常用的链接怎么样固定下来?青春期一过,你发现人的改变就很难了,可塑性就越来越慢。
是有这个改变可能性,但是什么越来越慢?为什么?因为你旧的那个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就像那个树一样,我们后面这个树一样小的时候就是非常小的一个小树苗,对吧?可能一个向这边走,刚开始他们的差距很小,在下面的时候差距很小,但是他一条道走到黑,你看这个直直的上去了,这个翩翩的过来了,你看他们的差距会怎么样?越走越大,而且会根深蒂固,稳固下来。
所以如果一个人小的时候,那路怎么样?像一个树一样,小的时候就不像直长,它怎么样?它小的时候就像偏了歪脖子树,那么它长 30 年,那个树会越来越粗。但是方向是什么?向歪走的,虽然他也很辛苦的在活着,但是他路线歪着,而另外一个向直走的越走越好。
这两个人你说都没有努力吗?都努力了,但问题是什么路走偏了?就像我高中的作文一样,我高二高三两年的语文作文,我每次都是不及格,老师说了,不及格的同学 40 分以下再重新写一篇。于是别人写一篇作文,我每次要写两篇作文,但是我写的这另外一篇作文同样是一篇垃圾作文。所以虽然我写的作文数量是别人的翻了一倍,但是我的质量为什么不变?因为我每次写作文都是用同一套模式在写,那个模式就注定了它只能成为一个垃圾作文。所以,虽然你写了好多篇没用,人生也是如此,我们的命运也是如此。那我们可以总归类下来。
总结下来有两种,第一种,我们在做事方面,做事方面,包括在学习方面,很多人是不动脑子的,就是凭感觉学习,这是一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什么?动脑子思考规律,叫研究模式。在做事方面,有的人是凭感觉一股就去忙,就去努力,盲目就往进冲。另外一种人是什么?去研究这个事有没有规律?有没有方法?这就是两种人,如果从小学的时候他们有区别的话,那未来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90% 都属于什么?凭感觉的。
这个课我就这样听,这个作业我就这样写,从来不想这个课讲的内容本质是什么。这个作业,这几道题它的规律是什么?我们没有人去研究,就是拿到题就做嘛,不会了就问老师。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就是做事的时候不讲方法,这是第一个做事的时候,你看自己是不是如此,拿到题就做。
小学、初中、高中就这样,到了考公考编,考研的时候还是拿到那些题就做,还是去什么搞一个这个什么封闭课堂,这个课堂那个课堂,听老师讲完就做,从来没研究过这个题的规律是什么,你研究过吗?你没有这个意识,因为你从小就没这个意识,你是一条道走到黑的,所以注定了你考不上。
你考不上是有原因的,包括到未来你也竞争不过别人百分当然不怪你,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和你一样凭感觉,所以能考上的永远是那少数的人,他们的方向就不一样,不是你的不努力,你很努力了,你很努力。你自己问一下自己,难道自己不努力吗?你还要怎么努力?但你方向错了吗?一条道走到黑吗?越努力反而什么?把这个错误的模式重复的越厉害?就是那个错误的模式重复的根深蒂固,越描越黑吗?连改变的机会都没了。
这是第一,做事,第二,我们在做人上,大多数人都处于这是什么等客要的思想就是利己的,很少有人是利他思维。
我们往往都希望是别人给我们这个班儿,马老师,我上班儿不开心,我上学也不开心,咋地?你希望那个工作让你开心,那个上课老师讲的让你开心,都是一种等靠要的思想。被动的人生,希望别人让我们舒服,别人让我们怎么样,别人让我们怎么样。
被动的人生,这就注定了你只会抱怨,一旦不如意就会抱怨,然后就泄气,就会自怨自予,然后就开始自卑,就这种。而极少数人是一种利他思维。
什么意思?他想去做事的时候,或希望是得到别人认可的时候,他不是说我要等着别人给我,而是什么我主动去给别人我利他,我主动先给别人东西,然后别人自然会给我。
我想赢得别人的尊重,我先去尊重别人。我想赚别人的钱,我先给别人钱,我先能给别人价值,别人自然就会给我钱。这种利他的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这个时候对吧?
他想获得什么,他会什么?主动先给别人利他的让别人尊敬你,咋尊敬你?你都不给别人说好话,你不去帮别人,指望着别人帮你,怎么可能对不对?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知道他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要跟别人打交道,一定要先什么帮别人,而不是等着别人帮你。
而且他会想起来我能为别人做什么,他往往想的是我能解决别人的什么问题,而不是让别人来解决你的问题。帮你解决问题,别人凭什么帮你解决问题?你算老几?你算哪根葱?嗯呵,对不对?这就是这样走下去的人生。
你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这样的话长大,根深蒂固是截然不同的人生,现在发现了没?然后再要到我们的 0. 1 最小成功法,我们上次只说的是什么?很简单的让大家迈出一步,那叫 0. 1,不是的, 0. 1 最小成功法的更高阶层的一种玩法,不是那样玩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讲的是模式论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人刚开始的第一步踏错,他一辈子就会重复这个错误的线路。所以这个 0. 1 代表的是什么?我们在这个最小成功的时候,这个 0. 1 就等于100。
你做 0. 1 这个事情的时候,如果你的思维和你的行为,你的模式是什么样?如果效率很低的话,你在做 D0. 2 的时候,你还会重复这种低效率,这再重复 0. 2,这样你的 0. 30. 4- 100 都是非常低效率的。
就像马老师当年的高中作文一样,你无论写多少篇作文都是 30 多分,明白了没?也就是你会发现我们很多人就是一样自卑的人,从小自卑,一直自卑下去。
讨好性人格的人,从小就讨好别人,到了青春期讨好,到了工作里面讨好别人,到婚姻里面讨好别人,到一辈子都在讨好别人,他是根深蒂固的,这就是我们的人的性格为什么难以改变?因为已经那个神经线路重复了,厚的不得了。
所以我们做 0. 1 的时候,这个时候说的最小成功,一定要什么?多动脑子思考出来,做事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个 0. 1 的规律,你的效率是不是最高的。
同样你如果面对人的话,这个 0. 1 能不能先去利他思维?明白了没?帮助别人,别想着别人来帮你,别人没有这个义务来帮你,你要先去给别人,别人才会给你。明白了,up,这是一个最 0. 1 的理解。
第二个 0. 1 是什么?最小成功,也就是第一个 0. 1 一定要什么?把这个里面的总结了,必须要成功。然后我要我 0. 2 少复制,往 0. 2 上复制, 0. 3 上也同样复制,就是一种高效率的模式,一定每个链条上都复制上去,这样的话你走到100,你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往往是凭经验, 0. 1 可能他把这个高效率的模式复制了,但 0. 2 的时候,可能比如说遇到另外一个领域了,他不复制了,他 0. 2 靠经验去了, 0. 3 又靠经验去了,这样就效率太低了,一定是一以贯之。
这样有的同学数学学的好,他其实把学数学的方法可以用在学什么?学语文和英语上,但他没这个概念,它是一种经验思维,没有一种什么本质思维。我既然数学是这样做的,我可以贯彻到什么语文英语。同样我在学习上是这样,我在工作上也可以去贯彻,我在家庭中、婚姻中、事业中,什么上都可以贯彻这一个,什么一个模式走到黑,所以优秀的人和不优秀的人其实都是在什么重复一种模式,但这个模式的效率不一样。
有的人重复的模式是 1 + 1,一直在重复 1 + 1,所以一辈子是2。有的人重复的模式是什么?它一直在重复一种迭代思维,它 1 + 1 等于二,二的时候,它又开始迭代到三,三到四,四到五,一辈子是迭代上去的。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模式,这两个人生活都会很辛苦,都会付出很多努力,但是他们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明白了,记住,一加一永远等于2,骑自行车骑 100 年,它永远是自行车,它不可能变成飞机的。所以很多人不要以为你好像再过多少年,生活就会改变,不会的,不好意思,一辈子都这样。
那我说为什么要迈出 0. 1?能够往出迈一步,是因为迈出一步就打破你的什么那个 1 + 1 那个循环了,就变成 2. 1 了,再迈出一就变成 2. 2 了,是为了鼓励大家动起来。那你去做。
但我今天已经给你解释了 0. 1 的另外一种用法,这叫系统漏和模式漏,这叫怎么让世界做的什么更成功的方式?开始已经追求什么效率了?你这个 0. 1 不要用低效率去重复下来,虽然行动了,但是那个结果不太好。所以现在评论区我们来剖析,你有没有发现你自己过去的哪些模式。
就现在吧,你的很多模式,你看你那个习惯啥时候养成的,就是小时候养成的,对吧?你的学习习惯可能不动脑子,无脑刷题,然后自卑,经常不跟人交流。很小就有这个毛病对吧?社恐从小就有这个毛病,青春期就有毛病,包括这个人参也是种被动人生。
什么是等抗药对吧?也不利,他不想着去帮别人,指望着别人来帮你,别人来救你,看这种是不是从小就有,而且现在一直在重复。抛下这个模式你会非常的震惊,你发现你的人生好像活了几十年,但都在重复,只不过是把 3 岁的东西重复了几十年而已。你并人并没有变过。那怎么办?
我刚才答案已经说了,在做事方面成为 10% 思考规律,在做人方面去给别人价值,给别人提供价值,就像马老师一样。我为什么现在很自信?我很清楚,我不怕我会饿死,为什么不是说别人会是给我,对吧?恩赐我,而是什么?我会主动去为别人提供价值,我只要提供了,他一定会给我对应的反馈的。
我接受,我很认同这个理念,我这后面的一生一直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才能这么自信我大不了我还能去跑这个快餐,我去拿个电动车去跑快餐,难道赚不上钱吗?都可以,我可以出卖我的劳动力,我只要能解决别人的问题,给别人送餐,别人就会给我钱。
同样,我如果出卖我的思想力,我去成立一个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工作室,我去替别人解决问题,他同样会给我钱,所以我不怕。明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赶快在评论区剖析你的模式,是不是根深蒂固的先震惊一下自己,知道这个原理之后,如果你想你未来的人生继续重复下去会是什么结果。
第二,那我们现在开始改变你的那个禁止,是你的人生,我们走向什么?迭代性的人生?开始改变那个逻辑闭环,从思维和行为都去改变。现在在评论区赶快写,不写就攻啊,这已经把逻辑给你搞得清清楚楚了,大脑神经的逻辑搞清楚了,你的改变命运的原理你也知道了,现在去用快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