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睿见HR:建议35+的HR一定要思考你的甲方经验和成熟度!

2023-03-08 12:58 作者:职场睿见  | 我要投稿


睿见HR


发布一个HRD的岗位,不到1小时投递简历人数达到238位!

在甲方岗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很多HR开始思考要不要自己做了?

不确定的时代,往往馈赠机遇与挑战。有人重新规划职业发展,有人对创业蠢蠢欲动,而对于我们HR来讲,积累了多年经验后,往往面临创业或者继续在企业内深耕管理的两条路。


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比较扎心的现实:没有多少人认为HR是个“专业”。


当我们说什么是“专业人士”的时候,医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其次是律师。财务人员一般会被认为是有专业的,但其中大部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人士”。

相比于医生、律师、财务人员,HR能算的上个专业吗?

显然,HR并不是一个被社会和市场普遍承认的“专业”。

这只是被少数“识家”所承认和重视的“专业”。

所以,即使你成功转型成为一个你想象的“专业人士”,你也会发现,你只能“货与识家”。“识家不用”的话,你只能去行侠仗义了。


不要把创业想得太简单

很多HR在工作的时候,因为收到过一些需求、兼职过几个单子或者熟识一些客户,他会觉创业其实很简单,觉得自己成立一个公司,也可以做起来。

但他没有仔细思考这种接单的频率是不是能够持续地发生,以及要做的这个事情是不是能够养活自己甚至养活公司。

包括创业的赛道选什么?他并没有沉下心来去思考

很多人喜欢人云亦云蹭热点,市场上什么赛道火他就做什么,这个是特别要命的。曾经见过一些比较年轻的HR,早几年招聘特别火的时候,他就做招聘,然后过两年招聘热度下降了,他就开始做绩效。

这其实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专业性就会打折扣,所以很多时候客户是很难选择你的,就算是在客户糊涂的情况下选择了你,那这大概率也就是一锤子买卖。

这就是一种只看当下的思维,但你看市场上,无论是HR创业还是其他公司,最终做的好的、做的长的、走得远的,全都是那些拥有长线思维的CEO或者高管。


专业度不够扎实、心态不够强大

创业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费用,面对也许没有业务的局面,也会遇见比较糟心的合作,这种情况下你该怎么办?

很明显,创业和上班完全不同,上班的时候,就算天塌下来也有老板顶着,就算有一天公司关门,你面临的局面最多是换一份工作,但是创业不一样,一切要亲力亲为,全权承担。

但是有很多人在创业前期并没有将这些问题想清楚,所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心态就出现崩塌。这往往是因为在能力维度、心态维度上都没有准备好

从能力维度说,大部分HR出来创业,虽然本身的专业很不错,但是他看事情的格局高度是不够高的,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弱一些,这就是比较大的短板,因为创业对格局视野的要求,是远远大于你的专业能力。所以千万不要头脑一热,就去创业,一定要想清楚才可以,至少了解的足够全面,就算问题发生了,在一定程度上你是有心理准备的,心理维度得到了建设,就不至于溃不成军。


自己擅长什么,明晰自己需要什么

35+的HR一定要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自己擅长什么,明晰自己需要什么,这些对于20出头的同学来说就是优势,比如你和20出头的同学讲职业规划,那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因为他没体验过,所以不管你说什么,他都很迷茫。

我给年轻的同学做职业辅导,我永远都会说你不用想太多,你就去尝试、去体验,很多事情你没做过,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那更别说你适不适合了。但对于35+的HR来说,他已经尝试了很多东西,他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及工作的看法,脉络就清晰很多。

那清晰意味着什么?清晰意味着你在去做选择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容易。比如说 HR的支持业务,什么样的leader或者CEO,是你不想合作的?这对于经验比较丰富的HR来说,他就很清晰。这并不是说年龄低,对于这些判断就一定不足,但对于35+的HR来说,社会身份的变化、社会角色的增加带给他的是精力的重新分配,这种分配意味着要去深度的思考,这些年龄带来的阅历一定是比20+的同学更有优势的。

不过,对于35岁的HR,首先要评估自身的专业、更重要的专业之外的软实力。我是不建议去创业的。从年龄上讲我觉得有点年轻,还需要在企业里多去沉淀,比如说你对培训或者管理咨询感兴趣,那你可以提前规划,假设你40岁创业,那你现在还有5年的时间,这5年你在企业里边,可以一边做着本职工作,一边去了解HR创业,想清楚自己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遇见哪些坑,然后等积累成熟之后,在离开也不迟。

在这个过程中,你每个月甚至每周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支持远期的目标实现,你自然就会忽略35+这个事情,有目标感可以让每一天都过得更加意义



结 语

身边有有一部分35+HR能够转型成功(其实或许也包括我)

其实核心优势就是“甲方经验”和“成熟度”。“甲方经验”意味着你会更了解和理解你的客户。

借用苏世民的一句话,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站到客户角度思考问题,即客户思维。

比如: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项目交付的效率和质量,赢得客户满意,为客户创造价值。缺少客户思维,在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很大可能会导致项目交付物与预期偏离,项目成果不满足客户需求,项目交付延期等等,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客户思维的核心就是利他思维,“一切为了客户”,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用利他思维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是个持续性的行动!

客户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工作方法。

“成熟度”对于HR、组织这个领域也很有价值。做“专业人士”虽然不能说是“越老越吃香”,但是大部分客户还是非常希望你有丰富的经验。就像我们有病找医生,我们都希望找那些经验丰富的医生。

这就意味着,你很可能延长你的职业生命,一直干到75岁以上。我曾经遇见一个接近70岁的人,每月应邀去给不同的客户去做一次工作坊,既能保持与社会接触,又不是很累,还能挣点小钱。

如果能做到这种程度,你未来四五十年的人生,可能会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当然,持续学习和提高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不过,如果做个“专业人士”符合你个人的使命和天赋,那么持续学习和提高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了。

即使没有取得你想象的成功,这个转型的过程也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比如,有人就说过,“没做过乙方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做过了乙方,会更理解自己,更理解什么是专业,更理解什么是管理。还有,有了专业转型的积累,即使以后再转回去再做企业内部HR,也会做得更好、更坚定。

如果你早就决定不想转型,那我也会理解和支持你。在企业内也可以把HR工作做得很专业,而且价值也很大,生活方式也不错。碰上好的公司,也可能有很高的回报。但是,要注意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甚至,即使你都不想在职业上有什么追求,只是想把小日子过得轻松惬意一点,那我也理解和祝福你。毕竟,人生不只是工作和职业发展。而且,不同的人的天赋和机遇都是很不同的。

转型本身不应成为目的,快乐感和意义感才是目的。

祝愿你未来四五十年的人生快乐而有意义。


睿见HR:建议35+的HR一定要思考你的甲方经验和成熟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