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常》Staff座谈会

2021-12-04 18:26 作者:京阿尼信使  | 我要投稿

监督石原立也×副监督石立太一×系列构成花田十辉


执导了《凉宫春日的忧郁》等诸多作品的石原立也

以《凉宫》系列为首、在众多京都动画作品中展露演出功力的石立太一

参与了《轻音少女》《学生会的一己之见》等很多作品的脚本家花田十辉

这次他们将要挑战的超级难题

就是拥有独特世界观的漫画作品——《日常》的动画化!



作业一度从将原作解体后再重新构成开始


——在《日常》动画化之际,首先请各位谈谈读完原作的感想吧。

石原:我之前也在别的场合讲过,这是一部动画化难度很高的作品。各位不这么认为吗?

花田:确实有这种感觉,动画化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石立:特别是单行本的第一卷,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故事啊。

石原:你是指那种超现实的因素比较明显吧?

石立:没错。因此,我觉得动画化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说实话,我一开始倾向于把这些“天马行空”的部分放着不管,但读完第二卷、第三卷之后,我逐渐明白了作品的优秀之处,回过头来重新看第一卷,也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了。

石原:虽说我这些年做了不少漫画和游戏的动画化工作,但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倒不如说很难。把已经采取某种表现方法发表过一次的作品,置换成另外一种表现方法,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了……简言之,《日常》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显著——因为漫画本身就是具有极高完成度的状态,节奏和留白等方面堪称完美。因此在把它做成动画的时候,无论如何都必须将时间一段段分割开来,希望尽量让大家都感受到那种节奏。

花田:脚本也是,并不是说原作完全无法改动,不过上来就是大爆炸,然后各种东西乱飞,最后居然说是鲑鱼,这就完全没有进行解释的余地了不是吗。因此也正如监督所言,这里面有一种节奏的问题存在,我们希望尽量不要去削弱它或是改变它。漫画这种东西啊,它的每一格每一页之间,意外地有一种细微的时间飞跃感。在动画化的时候,通常会对这些所谓的空白进行补完,但就这部作品而言,惯用的做法却常常会存在令原本的节奏和留白崩溃的危险,因此难度就体现在这里。


——记得在开始制作动画之前,主要的staff好像举办了一次合宿,那时各位进行了怎样的讨论呢?

石原:那可是一场残酷的合宿啊(全员笑)。总之我们决定保持原作的节奏,但如果播放顺序也完全按照漫画那样来的话,就没有动画化的意义了。因此我们先从对原作的解体工作开始,这里的解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原作的单行本复印下来,然后再拆得七零八落。


——也就是说这里的解体不是什么比喻手法,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解体对吧(笑)。

石原:把解体后的原作贴在墙壁上,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作品中有一些笑点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而另一些梗则比较难懂。总而言之,我们要在把这些东西大致均等地安排在30分钟之内。此外,对于动画而言,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全体的系列构成,也就是从兼具角色介绍功能的第一话开始到最终话,要考虑好每一集应该讲述哪些内容,并把它们以30分钟为单位进行分割。于是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日常》虽然乍一看是由一个个各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但其实它们在时间上紧密相连。正因如此,这种重新组合的作业也是十分困难的。

花田:把原作全部贴在墙上,从视觉上来说真的很棒,能够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分量(笑)。

石原:其实我们的辛苦程度远超各位电视观众的想象,可不是随随便便把故事并排贴在那里就完事了。

花田:当时荒井圭一老师也在场,他告诉我们了很多连载时读者提出的意见,比如“希望增加佑子她们的戏份”,或者“再多些点名乃她们的故事吧”等等。因此,围绕着这个话题,我们也对如何谋篇布局进行了讨论。

石原:说起来,我们还讨论过让名乃从后半期才开始上学的问题对吧,我认为这是本次动画化的一大重点。当然了,从第一话开始就让名乃一边喊着“迟到了,迟到了”,一边跑向学校,这种方法自然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呢!?(全员笑)

原作第一卷

译者注:与动画版不同,漫画原作中名乃一开始就是时定高中的学生,因此引发爆炸的原因并非追猫,而是着急去上学。动画版其实就把原作中杂糅在一起的故事强行分为了两条世界线,并从第14话开始将它们收束到了一起。

石立:我们重读原作的时候,发现名乃和佑子她们虽然在高中的同一个班,但相互之间却并没有那么大的关联。因此,如果让故事从名乃上学的地方开始的话,就必须要将一些原本没有关系的故事强行关联起来,这样就会很难持续下去。考虑到这部作品共两季26话,为了让各位观众能够不厌烦地一直看下去,我们最终把名乃的入学设定在了故事的中间部分。

花田:原作第二卷中,加入了名乃开始上学的故事,只有那里从时间体系上采用了回顾的方式。因此在动画化的时候,无论如何都需要对此进行某种形式的处理,而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让名乃从第二季的时候开始去学校,于是就这么决定下来了。

原作第二卷

译者注:由于原作从第一卷开始名乃就是时定高中的学生,因此第二卷中出现的初次上学情景便成了一种回顾。动画改编时相关内容被放入了第14话,同时进行了大量的扩充。

石原:不过,其实也没有那么费心思。毕竟是两季的动画,无论什么作品都会在中间加入某种变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倒觉得也不是多么深刻的问题了。


——这样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呢,“名乃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去学校啊?”

花田:相反正是在开始上学的后半段,也就是原作中名乃没有出现的地方,她的戏份反而增加了,这也是我们有意为之的。

石原:如果一开始名乃就在的话,那后面戏份就会更多了呢。



真相大白的梗与残留至今的谜


——大概在14和15话的地方,也就是从名乃开始上学到她和佑子等人成为朋友,这里的剧情走向和之前不同,似乎是一个偏向于感人类型的故事呢。

石原:原作中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过在动画里,对人类抱有憧憬的名乃,从故事中途开始去上学,交到了很多很多朋友,并在最终话的时候确定了自身的存在意义。

花田:这是动画独有的故事走向呢。

石原:这样做到底好不好,我们考虑了很多。对于看动画的人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能够开心地笑出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条路走到底的故事更容易被接受。不过,这样做的话真的就是“日常”吗?对此我们也很是烦恼。

石立:对于“最终话要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荒井老师也提了一些意见,就是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把故事收束起来比较好。


——在最终话之前,有一段美绪、笹原和美里的故事,这种青春恋爱的展开让人感到很意外呢。

花田:动画人大概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做一部动画的时候,开始要怎么做,中间要怎么做,最后要怎么做,总是希望拿出一套流程来。但我们也在思考,就这样做出一部平平无奇的作品真的好吗?但我们也并不是说要背离原作,事实上荒井老师的原作中,也隐约铺垫着这样一条线索。

石原:阪本的故事也是如此,它第3话出场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与中村老师的关系这样一个伏笔。我们也是通过荒井老师才了解,原来阪本是中村老师养的猫。最终话的脚本是荒井老师的手笔,坂本的故事也迎来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结局。

动画第3话

译者注:动画第3话开篇的几个镜头分别展示了科学书籍、烧杯试管以及养猫书籍,为阪本和中村老师的关系埋下了伏笔,而原作第二卷中的相关内容并没有体现出两者的关系。

花田:到底是回到中村老师那里,还是继续跟名乃她们在一起,这其中也很纠结呢。

石原:从结果来看,各个故事意外地联系在了一起呢,虽然这话不应该由我来说吧(全员笑)。

花田:虽然看起来七零八落,但每个故事都紧密连结,且最终收束到了一起。这方面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果大家能够明白这一点的话,我们会非常开心(笑)。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每当感受到故事之间的相互联系时,内心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石立:虽说稍微有点难懂就是了(笑)。


——除了那些主要角色的故事,还有很多连续的小插曲呢,比如围棋足球部和菲伊王国什么的。

石原:围棋足球部也是个让人头疼的梗呢。因为在原作里他们就没搞过什么正经的活动,所以最后到底要如何处理呢?菲伊王国倒是并没有那么费心,毕竟是佑子的梦嘛,差不多弄一下就完了。

石立:感觉围棋足球部就是一个只靠气势而完全不讲道理的地方。不过他们花了那么多时间,费了那么多功夫,去做这么一件不知所谓的事情,倒是也挺有趣的。就是结局的包袱要读了原作才能懂就是了。

原作第十卷

译者注:动画播出时原作还没有完结,京阿尼可能也不清楚围棋足球部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因此在第26话中留下了一个暧昧又开放的结局。从原作发展来看,第七卷明确指出了围棋足球是一项很危险的运动,甚至能够致人于死地。然而在最终的第十卷中,却是人畜无害的关口茱莉亚获得了全国大赛的冠军,这个结局或许就跟该项目本身一样可笑吧。

石原:结局的包袱并不是那种引人发笑的类型呢。

石立:我觉得比起结局更像是一种过程。另外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菲伊王国的飞船究竟该不该从小镇的上空飞过呢?原作中似乎飞过去了,但动画里这样做真的好吗……?

石原:飞过去的话世界观就会变得很麻烦呢。如果把佑子她们居住的世界,与菲伊王国同样看作是梦中的世界的话,那么动画就会变得很不妙吧。不过,《日常》的原作本来也很让人摸不着头脑就是了(全员笑)。说实话,一切都是佑子的梦境什么的,这样的结局听起来就很可怕不是么!就算我们这些人参与了作品的制作,但《日常》这个故事后面会发生什么也完全搞不清楚。

原作第四卷

译者注:从原作第四卷能够看出,飞船确实飞过了时定町的上空。而在动画第18话中,京阿尼用一个上拉镜头还原了漫画中的场景,也就是承认了两者的位置关系。不过从观众的视角来看,尽管里面出现了现实中的人和物,菲伊王国也只不过是佑子的梦境而已。

花田:有些设定是到动画的最终话才阐明了。

石原:这个梗不知道原作中用到了没有,就是校长的姓氏其实是“东云”,所以说其实……

动画第26话

译者注:校长姓东云其实是动画先行的设定,因为漫画第七卷是在动画放映结束后才出版的,这大概是京阿尼方面与原作者商量后的结果。然而原作漫画和动画中两个人基本没有交集,而在小说版《日常的小说》中则出现了暗示博士并不认识这位校长的情节,因此二者也有可能仅是同姓的远房亲戚。

——他和东云研究所有什么关系吗……?

石原:校长似乎和博士存在着某种关系,所以名乃才能够非常轻易地入学,我们是这么认为的。不过这方面今后会怎样处理,则超出我们了解的范畴了。



让人感觉不像是30分钟的镜头数和动画张数


——在动画版的《日常》中,出现了很多像是猜拳这样的小梗,这些灵感是从什么的地方获得的呢?

石原:最初是想做成娱乐节目那种感觉,就是有很多滑稽的小短剧。比如我小时候播出的《暴力暴力90分》[1]和《课程机器》[2]那样的小梗无数的节目,还有就是《我们是乐子族》[3]之类的,大概就是这种印象。其中最接近的果然还是《暴力暴力90分》吧?那个节目真的是1分钟都不放过,90分钟的时间内充满了各种短小的笑点。我想如果能做出那样的动画就太棒了,不过啊,虽然加入各种各样的梗确实很好,但我觉得弄一些每一话都会出现的固定栏目也不错,所以就产生了猜拳的想法。猜拳是每次播放CM之前一定会加的,跳绳什么的也是同理。其实现在想想,猜拳真是超乎想象的有趣,如果再做得长一些就好了。不过跳绳并没有什么梗就是了……

石立:因为想要延长所以我们就做长了,虽然只有一点点(笑)。

石原:还有就是单凭原作中的梗,或许在物理意义上分量会不太够。基于这个理由,我们加入了《Helvetica Standard》的内容……仔细想想,这次也可以说是《Helvetica Standard》被动画化了呢(笑)。

花田:因为登场角色完全不同,所以连色调都变了,我们也曾经商量过,像这样搞成大杂烩真的好么。


——画面的笔触和《日常》正篇完全不一样了呢。

石原:不仅笔触是这样,连音乐的感觉也变了。本篇采用的是管弦乐的演奏,营造出了一种柔和的氛围,而《Helvetica Standard》则要激烈一些,类似于数字音乐的感觉。顺便说一句,菲伊王国的部分使用的音乐也和平时完全不同,我拜托他们做成像那种雄伟壮大的SF电影的感觉,野见先生的音乐真的很棒。另外本次还有一个“卖点”,那就是音乐是在海外录制的。即便只是听音乐,也能发现全都是好曲子。


——扑克牌的故事那里,竟然完全没有台词,只是流淌着音乐呢。

石原:我们早就想这样试试,更何况那个地方原作本来就没有台词。

花田:那里究竟有多么难做,我想恐怕只有动画从业者才能够明白吧。要先把画面制作出来,然后再配上音乐才行,因此必须非常超前地完成作画,可以说是难度极高的作业了。

【动画第17话】纸牌塔完成前无比紧张的佑子和美绪。约4分钟的音乐和画面把那种难以言说的紧张感表现了出来。顺便一提,原作中名乃没有登场。

石立:不过,对于观众来说这种事情根本就无所谓吧。

石原:大概各位观众会认为,《日常》并非是动画张数非常多的作品吧。但其实本作的张数真的很多,搞不好今后公司内还要开会说这个事情呢(笑)。很少有作品镜头数会超过300,而本作则有400到500个,最终话接近500了。

花田:最终话有470个镜头呢。

石原:470啊,这难道是《全金属狂潮》吗(全员笑)!我也不太想过分强调张数的事情……30分钟的动画,大概超过一万张就差不多了[4]

花田:只是差不多呢(笑)。

石原:不过动作真的很有趣,总感觉,不想只是那么普通地动一下就完事了。

石立:啊啊,确实是这样!

石原:要说普通地动一下是什么感觉,举个例子,比如安中喊“高崎老师,中之条被埋起来了”,然后老师开始跑起来的时候,荒井老师的姿势就画得很有趣,所以我们也想在动画中把它表现出来。

动画第17话,该场景在原作第四卷中,只是一格的静止奔跑画面。

石立:在把漫画的画面做成动画时,动画师们一般都会有一种习惯,就是觉得人物应该怎样怎样动,但这样就没办法表现出荒井老师原作的魅力了。所以我们会对大家说,可以增添一些动作,不过也要尽量努力保证画面不崩。这样一来动画师们都充满了干劲,或许大家都感觉很有趣,于是张数就这样上来了。



原作的角色出现在了意外的地方


——那么现在想要问一下ED曲的事情……

石立:是说第二季的ED吗?

石原:我觉得是在说那张静止画哦。

石立:用静止画不是很普遍的事情嘛!那个地方是我、西屋还有大家一起想的主意,里面还融入了很多细小的梗。比如,中村老师就是一边走,一边做出“大将”的口型。

石原:其实啊,她是在找阪本。

寻找阪本的中村老师
从第14话开始,每一集ED曲都会变化,同时《日常》中几乎所有角色都会在其中登场。除了本文提到的地方之外,还隐藏着很多小彩蛋。与一般ED曲常用的完全静止的图片不同,它并非完全静止的图像,其中的角色和各种小物件都在运动,该图也被称为“日常上河图”或“时定上河图”。

石立:其实这些东西,我们都是一边想着即使大家不知道也无所谓,一边试着做出来的。像是在原作“日常的原型”中出场的角色鹈饲真美,以及被佑子错认成“双层芝士堡师傅”的田奈慕和澄香二人,她们虽然没有在动画中出现,但这样实在太浪费了,所以我们把她们也加了进去。

田奈慕和澄香


鹈饲真美

译者注:值得一提的是,动画第2话中戴着头套骗美绪的是姐姐佳乃,而在原作中则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鹈饲真美,另外旋风拳的次数也由原作的一次变为了动画的三次。


——本篇中也有很多难以发觉的梗吧?

石立:在19话中,小木说“final loved”之前,掉出来了一把梳子,然后他在第26话中找回了那把梳子,不过很难注意到就是了(笑)。还有那个代理教练的自行车什么的,好想让它再多飞驰一会儿啊。

在第19话中,小木因在围棋足球的比试中使出超奥义绝招而丢失了梳子。


到了第26话时,又因为佑子的一系列奇妙操作失而复得。

石原:有一点我读漫画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荒井老师真的很喜欢足球不是么。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Give,give,Cristian Chivu”[5],我根本就不知道克里斯蒂安•基伏是谁,然后还有……

花田:加斯科因。

【动画第5话】保罗•加斯科因(Paul Gascoigne),英格兰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现已退役。

石原:加斯科因是我最搞不懂的!佑子敲麻衣的后脑勺然后出现“加斯科因”什么的,我完全不明白就凭感觉加了个效果音,然后一问才知道好像有一名叫做加斯科因的足球选手。还有美绪和佑子吵架的时候,那个开关的OFF处也有写名字呢。

【动画第14话】扬•海塞林克(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荷兰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

石立:那个下面写的是hesselink。有个名叫扬•海塞林克的足球选手,他真正的名字是带有“OF”的。

石原:我对足球完全不了解,所以挑出这些东西费了不少功夫,不过很可能还是没有完全挑干净。

花田:归根结底,这些与其说是冷笑话,倒不如说是一种“来,请你笑吧”之类的冷门梗呢。

石原:没错没错,最多也就是注意到会微笑一下的程度吧。原作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梗,真的很可怕(笑)。荒井老师所感受到的笑点,真的非常细微,大多集中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一些与故事完全无关之处。比如说有这么一处描写,佑子她们猜拳的那个台阶的侧面有一列排水沟,排水沟的管子中有一个易拉罐。这些地方实在是过于细致了,不过还是在第2话中再现了出来。

石立:这些梗就像排水沟中的空易拉罐那样小啊。

动画第2话

译者注:整体而言,京阿尼改编的动画完美还原了原作中的各种细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取舍。据统计,动画未采用的原作编号如下:34.5、35、36、40、63、88、98、107、108、112、114、116、117、119、120、121.5、122、123、124,以及短篇9-14。

——也许各位还有很多话想说,不过还是请对《日常》这部动画进行一下总结吧。

石原:就我个人而言,在“311大地震”发生的这个时期,能够制作这样一部让人纯粹地笑出来的作品,真的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我永生难忘的作品。

石立:自我从事动画这份工作开始,就一直以向人们带来欢笑为前提进行创作,因此《日常》是一部我非常感兴趣,并且单纯想要去做的作品。动画是一种具有很多功能的媒体形式,所以我想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就算它们无法全部实现,但我认为还是成就了一些东西。不过不能因此而自我满足,还是希望观众们能够看得开心,不知各位感觉如何呢?

花田:我想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这部作品。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它都会作为一生仅有一次的珍贵回忆,永远充实着我的内心。每当回忆起制作时的情景,都切实感受到staff对于作品的无限爱意。我时常能够感受到,他们是在开心地创作着,因此才打造出了这样一部幸福的作品。总之,我认为我们做出了一部比想象中更加深刻的动画,所以如果各位能够体察到这一点,我们将无比荣幸。


[1] 《暴力暴力90分》:1969-1971年日本电视台系列播出的娱乐节目,正式名称为《巨泉×前武暴力暴力90分》,主持人为大桥巨泉和前田武彦,此外还有滑稽55号(搞笑艺人组合)等嘉宾出演。

[2] 《课程机器》:1974-1978年日本电视台系列播出的面向儿童的教育节目,很多《暴力暴力90分》的员工和出演者均参与其中,该节目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儿童向的荒谬噱头。

[3] 《我们是乐子族》:1981-1989年富士电视台系列播出的娱乐节目,有众多如北野武(ビートたけし名义)和杉本高文(明石家さんま)等当时年轻但重量级的搞笑艺人参与其中,开创了电视节目史的一个时代。

[4] 日本动画业界通常单集的作画张数为4000-5000左右。

[5] 克里斯蒂安·齐沃(Cristian Chivu),前罗马尼亚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后卫。


最喜欢的角色是?


啊拉嘛小姐是《Helvetica Standard》中登场的角色,是一名口头禅为“啊拉嘛”的27岁单身白领女性。

石原立也:啊拉嘛小姐

虽然我想让她在动画中登场,不过是最近新出的角色所以没办法了。


关口茱莉亚

花田十辉:关口茱莉亚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一打开活动室的门,看到那孩子就坐在里面,感觉真的很棒啊。

中村加奈

石立太一:中村老师

勇往直前,就算失败也会再度奋起,希望自己能保持她那样的心态慢慢变老。


原文:《日常大百科》

翻译:yszk

润色:抚璃梦

《日常》Staff座谈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