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市民下乡养老:是价值流动,还是价值互补?哪些人不要下乡养老?

2021-10-03 11:39 作者:乡路十八弯  | 我要投稿

前段时间,发了一个讲述与上海小区老人聊天的视频,引发很大的争议。话题是关于市民下乡养老,其中焦点集中在城市老人为什么要下乡以及下乡后的医疗问题。

首先,现在鼓励市民下乡,虽然个别地方出现热点,但目前大多数农村环境还没有达到城市市民所能接受的条件。

目前来看,下乡养老只是轮廓,市民放弃城市生活,到农村去居住,条件根本不成熟。很多网友说,我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呢?农村各方面条件根本不能和城市相比,凭什么要到农村去养老?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理解的市民下乡,应该是一种价值流动,是宏观层面的导向,目的是促进城乡融合,价值互补。

城市生活条件固然便利,教育、医疗、生活等多方面远超农村,这是城市的特质。但农村有自身的优越性,比如自然水土、空气、新鲜蔬菜,空旷的田野,这些条件是城市无法给予的,这是农村的特质。

在物质层面,城市生活丰富,工资高,消费活跃,而农村相对贫乏,也就是大家认为的“穷”,不热闹。

如果来一个互补,让那些向往乡村生活的城市人走出去,来农村住上三五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喜欢这个环境还可以常住,不喜欢可以立刻走人,完全不受约束。

一方面促进市民和农民相互接触,消除彼此的隔阂,增强了解,另一方面,农村经济也活跃起来,文化氛围得以改善,所以,市民下乡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其次,人命关天。医疗条件无论对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来说,都是硬核指标,谁不想三甲医院离家一步之遥?更没有谁敢说自己不生病。但现实往往是即使住在城市,遇到突发病,也不见得就安然无恙。

应该说,现在的农村医疗条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与城市相比那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一般的小毛病还是能够就地解决的,解决不了才上大医院,路程也不过一两个小时。

如果你住在深山,也不必焦虑,现在通信和交通发达,提前买份保险,空中救援的速度,不比城市差。

所以,一般建议年龄在50-70岁,向往农村生活的健康老人来农村体验,身体不好的就不要冒风险了,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又想去,那就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体验3-5天,也很舒服。

还有人害怕到农村会有蚊虫叮咬,蛇,狼,野猪什么的,那还是在家呆着,哪里都不要去更安全。

总之,市民下乡,价值流动,价值互补,实现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时间来完善。首先好的资源不是任何农村都具备的。

市民下乡养老,大家都想想寻找山清水秀、交通和物流更加便利的乡村,而农村的老房改造需要投入,农民在没看到实际利益的情况下,一般不愿投入,而在目前农村房只能租住,不能买卖的情况下,市民投入几十万资金改造农村旧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样就限制下乡养老休闲的人群的规模。

即使这样,也挡不住那些想自己种无污染蔬菜、养鸡养鸭、种花养草,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天然山泉水的市民的脚步,他们是市民下乡的先行者,探索者,期待他们的成功!


市民下乡养老:是价值流动,还是价值互补?哪些人不要下乡养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