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戴建业】洞中半年,人间300年的《刘阮遇仙》志怪小说体现人的终极追求?

2022-08-13 09:49 作者:铃岚苏  | 我要投稿

概要:本期视频讲一篇志怪小说《刘阮遇仙》。


《刘阮遇仙》来源于南朝·宋的刘义庆编著的《幽明录》。刘义庆是宋代开国皇帝宋武帝的侄子,曾编著过《世说新语》、《幽明录》。




01:07


故事概述

汉永平5年(公元62年),剡人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刘阮二人只管埋头采药,不觉得天色已晚,肚子饥饿了,怎么办?忽然发现山上有桃,就随手摘几个桃子充饥。一边吃桃子,一边沿山湾小溪走,在小溪边以茶杯取水时,看见溪中有一碗“胡麻饭”漂过来,他们想溪中有胡麻饭,山中必定有人家,二人就沿小溪往前走,只见溪边有两位女子,十分漂亮。这二位女子看见刘阮二人手持茶杯,便笑笑说:“刘、阮二郎为何来晚也?”好像老朋友相识一样。

刘阮二人一惊,不容迟疑,就被邀到家。走进家门,房内绛罗帐,帐角上挂着金铃,上有金银交错,还有几名婢女。进入餐桌吃饭时,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菜肴相当丰富,又有美酒,还有吹、弦、拉、弹伴唱,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地吃喜酒。用完饭,几个侍女捧着桃子,笑笑说:“二位贵婿随我来。”

随伴进房间与二位仙女结为夫妻,各就一间帐宿。过了十天,刘阮要求回乡,仙女不同意,苦苦挽留半年。刘阮思乡心切,二位仙女终于允许他们回去,并指点回去路途。刘阮到家找不到旧址,到处打听,结果在一个小孩子(第七代孙子)口中听到,长辈传说祖翁入山采药,因迷路不知道在哪里?刘阮在山上半年,山下已经到了第七世即晋太元八年 (383年),过去了几百年时间,没了老家,只得返回采药处寻妻子。

结果刘阮二人怎么找也找不到妻子,就在那溪边踱来又踱去,徘徊不定。后来该溪叫惆怅溪、溪上的桥叫惆怅桥。这溪就是现在的桃源溪,桥即桃树坞的迎仙桥。后人在那里建了刘阮庙,庙内塑有头戴斗笠,肩背竹篓,手拿药锄的刘阮像。山上有采药径、阮公坛、仙人洞等。

刘阮二人在那里徘徊了一阵以后,便在山上住下了来,不久就在当地成家繁衍后代,这就是现在的刘门山。




05:28


《刘阮遇仙》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

元朝末年有一个四折杂剧《刘晨阮肇误入桃花源》,收录于《全元杂剧》。我们的词里有些词牌,直接来源于这个故事。如《天仙子》、《阮郎归》;在诗歌里,有也《刘阮遇仙》的典故,如李商隐的《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06:39


解读《刘阮遇仙》

小说里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主角成仙;第二,主角遇到了美女,并且这些美女完全是倒贴的那种。在南朝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我们道教的影响。道教的目的就是修仙,长生不老,去往极乐世界,过上快乐、富有的生活。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宗教都来自于人的建构。并且,道教是我们的本土宗教。鲁迅先生说:要读懂了道教就读懂了中国人。所以说,我们的古人对于人生的终极价值无非就是长寿,美好的而且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爱情,以及无尽的财富。




08:17


《殷芸小说》

同样是六朝时期,有一部叫《殷芸小说》的小说集,其中有一篇小说,讲的是四个读书人谈各自的理想。第一个读书人想要富有;第二想要当官;第三个想要长生不老;第四个则表示我全都要。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们的名族宗教,是非常现实化的。道教塑造了我们名族的价值追求,影响了我们名族文学的创作。



























































【戴建业】洞中半年,人间300年的《刘阮遇仙》志怪小说体现人的终极追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