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游戏!


提起游戏,相当一部分国人的印象,依然是玩物丧志,精神鸦片,暴力、色情、上瘾、沉迷。家长们避之不及,老师们谈之色变。事实上游戏本质上和音乐、电影、戏剧一样,是一种娱乐媒体,它可以登堂入室,是项高雅艺术,是时候用全新的视角,用更高的境界去重新定义游戏了。

很多游戏并非只有杀戮,在游戏美轮美奂的场景中追求境界的升华,享受这远离尘喧的恬静,这才是游戏这项娱乐的潜在奥义。好游戏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内在精神的审美洞察,是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游戏不仅仅是一个让人消遣的娱乐工具,更是一个用心创造的艺术结晶。游戏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传奇的载体,它所能承载的不只是游戏,游戏这个载体所承载的内容超出了“游戏”的范畴,承载了更多艺术性的东西所赋予的更深刻意义,它能传达出不可思议的感受,留给人不可思议的记忆,用抽象的游戏过程表达复杂而细腻的情感,游戏本身是一个皮,里面穿插的内容是价值观的传递。游戏给人思考和情感的地方太多。好的游戏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性的实质,揭示生命的本质,精神向真向善向上。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对此几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其实有一个电子虚拟社交游戏的名字给予了最好的答案:“第二人生”。艺术就是通过创造可能的人物与可能的世界,让人们突破真实世界的束缚,进行想象性的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一部电影,无论是什么样的叙事手法、故事类型,都是以投射在荧幕的方式上呈献给观众的,观众所见的,始终都是“他”的故事,而不是“我”的故事。观众之所以称之为观众,是因为其扮演的只是“旁观者”或“见证者”的角色,始终还是无法投身于故事当中。而游戏影的本质旨在让玩家参与其中,与故事产生互动,对剧情产生影响,而增加代入感,感觉这一切,都是玩家自己创造的。陶醉游戏并非逃避现实,相反,这更像是一种自我调节,陶醉虚拟只是为了以更好的状态迎接现实,一款伟大的游戏能够让玩家感染其中,让他们倾听游戏中的潜文化。我们更应该用心灵去触摸游戏的每一处细节,每一片角落,当你陶醉于游戏场景之中时你会获得憧憬现实美好未来的奇妙感受。

单机和网游、手游是完全不同的群体。玩网游、手游的大部分都是下班累了打发一下时光,而单机注重层次体验。我绝不否认任何一个玩家对某一款游戏“好玩”的评价。他们可能没有玩过经典,但他们现在玩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他们心中的经典。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厂商的制作理念也变了味,大量的快餐游戏进入玩家视野,玩家在迅速通关游戏后除了大吼一声“爽”之外,留下的依然是无尽的空虚和彷徨。碎片时间增多,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那些耗时的游戏大作越来越不受到玩家的青睐,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手机游戏越来越火的原因。手游的流行摧毁了希望把游戏变成更高雅艺术娱乐活动的人过去多年的努力。整个社会的游戏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而导致的游戏评价标准的缺失。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玩家心动不已的追求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游戏正难以避免的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生产的窘境。游戏的运营靠商业化,但是过分的商业化只会让游戏精神变了味。时下众多网游的出现,和手游市场的繁荣,让许多制作者迷失了方向,在作品开发过程中,接受大量的投资,在利益的诱惑下,最终产品往往千篇一律不再有棱角。游戏不再是给玩家玩的游戏,反而成了普通人身上实现“利滚利”的工具;游戏不再需要正儿八经的内涵与深意,而是以能捞多少钱来评判其价值的高低。在一个结果永远比过程有说服力的年代,曲高和寡的艺术远远不及务实的商业产品有意义。

盗版这只“黑羊”的存在的确令游戏开发者和经销商受到不小伤害。有不少玩家表示“转正”的原因是自己玩了太多盗版游戏,开始觉得有愧于游戏开发者。 如此想法也属于在接触了不少游戏,已经对整个游戏产业有所了解后才会形成的。现在国内的所谓“玩家”都是宁可买6000+的手机氪金上万也不愿意买主机买正版游戏的。我们一味渴求受益于索取得的利益和便利,却全然不顾做做所谓将导致天平失衡的僵局。但是一味的通过各种加密防破解真的有用吗?很多人对这些依赖脑力创作的“无形产品”并不认可,即使你加密再先进,终会被破解。比如《The Witcher》和《This war of mine》都没有加密,却通过优秀的游戏体验得到玩家尊重。一部优秀的作品,不是强迫玩家购买正版,而是玩家自愿掏钱入正。“玩物丧志”是个被许多老一辈的人常常提到的成语,正是这些人的不断努力扰乱了正常的市场,我并不相信有多少家长会支持让孩子买正版游戏。倒不如说在上小学到高考前这一段时间内,在“爱玩的天性还没有泯灭”的年纪就被疯狂打压,自然之后也很难养成正常的消费观。连游戏都不让玩,怎么支持正版游戏?即使是现在,还会有愚昧的家长看到孩子玩游戏就认为这是种瘾、是种病,恨不得四处寻医寻找教育问题的专家,来根治这种“病”。那么在这种环境下,许多人没有买正版游戏的零花钱,只能偷偷玩着免费游戏,仍然有很多家长会对“玩游戏还要钱”这种事感到诧异,甚至会有人觉得“68元一款游戏这么贵?!”——尽管这些人并不觉得花199买个LOL皮肤有什么问题。这个大问题导致的另一种奇特的现象是,有人会去骗或偷父母的钱去买皮肤和付费道具,也不会去攒钱买正版游戏。

曾经我以为阻碍国内游戏业发展的是盗版,现在发现真是太年轻了。中国的游戏是掌握在那批有用户,不懂游戏又急于变现的人的身上,在一个手游可以足够赚钱的市场,为什么还要去开发大作?投入资金和风险却并不能得到足够的回报,那么为什么要去做?长久以来都抱着一颗“捞一笔就走”的心态在做游戏。与其说做游戏,不如说做产品,某个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那就出这样的产品。艺术工作者不是摸别人都口袋,而是摸自己的良心。现如今的游戏市场不是荒凉,反而很繁荣,问题则是繁荣下的空洞。真正荒凉的是整个文化行业,游戏只是娱乐的一种而已,在整体上我们的社会有着难以根除的问题,才会以极端的方式在游戏行业得以体现而已。

随着绝地求生的火爆,揭露出了中国玩家巨大的素质危机,不过往好的方面想,吃鸡至少带火了steam平台,再加上国内游戏机的解禁以及腾讯wegame平台(目前还没看懂是腾讯的新捞钱工具还是腾讯良心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优秀游戏作品,我相信中国的游戏产业,终会迎来光明!


不过现在.......我加同学steam好友的时候,他至少不会问我“steam是啥”啦!
推荐阅读我们从游戏来,我们到游戏去》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TMwNjQyMg==&mid=2247485421&idx=1&sn=8a00debea92b7bf77a11261e38b2fcbf

我们相信游戏和书籍、电影、音乐一样应该被无数人赞颂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