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部首>篆书书写》序

说到学习篆书,《说文部首》是我的启蒙读本,也是当时什么也不知道,在网上下载了些有关篆书的文件,印下来加了个封面就做了教材照着上面的练习。当时尚不知我编的内容有几多错误,就是从头到尾练习。

在我练习的过程中,逐渐知道了我所依照的,主要是王福庵先生所作的《说文部首》,因其易上手,字形无太多繁难的地方,所以特别适合初学。后来也接触到了释梦英所书的《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也觉得挺好。但由于对王福庵先生的《说文部首》接触的更久,练习的也更多,故行家看我的篆书书写,仍然能一眼看出其受王福庵影响深远,遂建议我法古,临习更古的碑帖。

我练习《说文部首》,初时是用的钢笔,后来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用白板笔在纸上书写是令人愉悦的,遂习硬笔,用白板笔书写为主了。我是将一张B5或A4大小的纸,折成十二部分在上面写,就写十二个字。如此,将《说文部首》上的所有的篆字从头到尾书写一遍,又开始书写另一遍,如此经年累月,练习书写攒下的纸装满了五个六十页的资料册,当然,我是每十张放一页的。

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我找到了释梦英的《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开始练习上面的书写。发现部分字形是与王福庵的《说文部首》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也让我明白,不同人对同一个字的字形的理解和诠释是不同的。
当然,对《说文部首》的大量练习,还是在我没有发影片的时候,这段时间,除了练习,也去学习字义,尝试理解一个字形产生的原因及演变。我同时借助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完整地将《说文部首》全部教了一遍。这也让我有了在影片中呈现《说文部首》的想法,于是便有了《<说文部首>篆书书写》这一合集。

此一合集,目前是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小字版《说文部首》,第二部分是大字版《说文部首》,第三部分是解析版《说文部首》,第四部分是字帖版《说文部首》。
小字版,是在1.5×2.3cm的格子中书写《说文部首》的实录,每个偏旁都是以篆书形式、楷书形式及注音符号三部分呈现。此一部分是每九个字一组书写,共做了六十期,其目的就是将全部的部首以小字的形式呈现在观众屏幕上,算是给观众的一个简介。当然,这一部分播放是相当不理想的。这其中,比较独特的地方是使用了注音符号,给每个字标音,这也让我在当时曾一度掌握了注音符号的用法。

大字版,是在A4纸上书写《说文部首》的全过程,当然,每一期是单独一页的书写。这部分内容算是驾轻就熟了,所以做的内容是极简单、易学的,算是对初学者较为有好的内容了。
解析版,是借助在线字典,将《说文部首》当中的每个字的意思都讲了一遍,采用的恰好是释梦英的《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上的内容,每个字除了简介意思,同时也将楷书形式和汉语拼音附在了每个字的左上角,这种标注方式在当时也是第一次用。

字帖版,是使用一本硬笔《说文部首》字帖做的内容,每个字一期,除了解说字义外,还会将这个字的西夏文形式及女书形式附上,算是给该字帖作注解。当然,是在该字有西夏文形式及女书形式的时候才会附上。西夏文,如果有该字的意译字,就写意译字,没有就找音译字。女书,又称江永女书,是在湖南省江永县,一种早先流行在妇女中间的文字,自学者发现伊始,便有了长期的研究,我的这部分内容,算是对江永女书的一种简单介绍罢!
当然,字帖版现在是处于一种停更的状态,主要原因是精力不足,无法在时间上安排。至于续更,则可能还要等很长时间。
《说文部首》部分的更新,使我长期的默默练习成为了别人可以品评的影片,向广大网友介绍了习篆的第二级阶梯,算是打破认知壁垒的一件事。当然,随着更新的持续,该合集播放量的萎靡不振,也让我意识到我所更新的是多么的小众,毕竟某些爱好及事情也是有其门槛的。
从开更,到停更,《说文部首》一直是我篆书书写的根基,今后,通过篆书笔画分解、篆书诗词书写等,均将对我的篆书书写形成影响,但这份根基,必将伴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