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上的一些绿林山寨,为何能维持1000年以上的存在?

2021-02-03 23:53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最近突然对土匪史比较感兴趣,晚上又把十几岁时就看过的水浒传和荡寇志等又看了一遍,十几岁时看这类书和五十岁后看这类书其实认知完全是不一样的。梁山上的人被称为好汉,其实梁山就是一股较大的土匪起事,后来发生了流动,变成了“流寇”,跑到了海上,然后被截击,很快就彻底失败了。虽然没在历史上成大事,却也算是也有实际记录的。现代研究往往把梁山当成农民起义,实际上看水浒本身,一百单八将里面就几乎没有地地道道的农民。猎户和渔民已经算是出身最低的了。反倒其中的小官L,比如宋江;大地主,比如柴进和卢俊义,倒成了梁山的核心人物。当然,如果把梁山说成是土匪。肯定包括梁山好汉们自己都是不太乐意的。他们更愿意被称为“绿林”或者绿林好汉。绿林的称呼来源于绿林军,是东汉刘秀发家的基础之一,最终还获得了正规的一代王朝政Q。


因此此后两千年,用绿林来指代拦路抢劫打家劫舍的团伙,总比被叫做强盗、山贼和土匪好听得多,但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区别。土匪和农民起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土匪本身的构成,最多的成员还是失地的农民。历史上有些土匪团伙也会主动并入农民起义的队伍。但是农民起义大多数是G逼民反。而绝大多数土匪,却是和地方G府长期勾结,为害一方的恶势力。因此如果一定要区分清楚土匪和起义的农民,那么可以从规模,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和诉求,以及历史综合评价来区分。在狼山看来,99%的土匪都不是农民起义。而是盘踞一方,长期打家劫舍的惯匪。因此绝大多数土匪都是有固定的活动区域。不同的土匪之间有明确的地域和势力范围的划分,原则上“井水不犯河水”。也就是说土匪都有一定的地方性和地域特征,因此带有一个“土”字。而大的农民起义,会席卷数省到十几省,一般的土匪绝不会有这样的能力,更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往最好里说,就是地头蛇一类。


那么既然土匪长期盘踞在一个地方,这就会形成固定的土匪窝。也就是山寨。而梁山那种水寨大多数只存在于小说和话本里;因为山寨更容易防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也许是湘西土匪,被称为有上千年历史的最顽固的匪患。其实历史上“条件好”的土匪窝都差不多。延续上千年真的不是说说而是历史事实。上千年的土匪窝也不是只有湘西有,其实各地都有。在东亚历史上还没有持续上千年的王朝。理论和名义上延续最长的朝代也不过是周朝的800年,但实际上到了战国时代,周朝早就名存实亡。但是就在狼山居住地的20公里半径内,就有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土匪窝。考古研究证明,山寨中的部分遗迹,确实从唐代就有了。 一个土匪窝可以从唐代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初,肯定有其特别之处。以后会多拍摄一些现场资料。这里就简单地说几点。第一,土匪窝其实也是一个需要有经济支持才能长期存在的循环体。如果没有经济来源,即使土匪的生活,也维持不下去。


土匪窝的经济来源,第一自然是“剪径”,也就是拦路抢劫。第二是绑P勒索,这个很好理解。第三是主动出击打家劫舍。第四是受雇当地其他势力当枪使唤。这其中的4条,都决定了土匪窝不能距离比较繁华的城市和城镇太远,也不能太近;四五十华里最合适。过去四五十华里,即使套车也恰好来回走一天。这样土匪下山“作业”,正好早出晚归。另外土匪窝一般不在交通要道上,特别是主要的G道旁边,因为如果频繁抢劫G道。自然会引发较大的反应,这样的土匪窝是活不长的。但是可以开设在一些次要的商道旁边,既有一定的油水,又不会出太轰动的事情。再一点,山寨的自然环境也非常重要。第一要务是这山上有比较丰富的天然水源,有泉水最好,最好还有较大的蓄水池。即使大旱三年也不会断了水源。一旦山道被G兵封锁,可以长期坚持。而狼山说的这个天然土匪窝。恰恰既有丰富的山泉,还有2个数千平的半山腰的天然大蓄水池。另外,附近山下最好有几个村庄,可以作为土匪活动的眼线和白手套。这些村庄,明里暗里都会从土匪的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好处。而土匪则一般“兔子不吃窝边草”。各种条件齐备之下,出现延续千年之久的山寨也就不奇怪了。


历史上的一些绿林山寨,为何能维持1000年以上的存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