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2)——从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看申论大作文和高考作文的异

全文字数|4.3千
阅读时间|15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从《赤兔之死》看高考高分作文的特点
2.在对比中,理解申论大作文审题的要求

一、赤兔之死
通过上一篇《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1)——从〈是,首相〉的经典台词说起》,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申论大作文的本质,即「展现自己的综合文字能力」。今天,西瓜将通过一篇高考名作,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申论大作文的要求有哪些特别之处。
这篇高考名作就是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赤兔马一生的经历颇为传奇,而在2001江苏高考考场上,作者蒋昕捷将「历史、演义与自己的虚构的情节」相结合,同样创造了一篇传奇般的高考作文。从85后到00后,《赤兔之死》一直都是各个时间段高中生的必读作文之一。
《赤兔之死》
作者:蒋昕捷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不到50字,把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交待得清清楚楚)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设置悬念,关键人物全部出场。随后的内容基本都是马忠和赤兔马的对话,不再有多余内容,作者对情节的把控力度之强可见一斑)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这段信息量非常密集,但读起来没有任何违和感或停滞感,「引」「回」「至」「但见」「伏」「抚」「叹」「念」「从」「相依」「负」等动词用得非常简洁又精妙,伯喜和赤兔马对谈的情形仿佛跃然纸上)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的,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勇武,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常闻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这么多关于「诚信」的描写,西瓜个人想了很久,感觉有一个游戏术语特别符合文章的状态,那就是「硬凹」,即强行想办法让自己达到一定的标准——在本文中,作者凹的浑然天成,不露痕迹,可谓高手中的高手)
这篇文章写的好不好?好!
这篇文章值不值得满分?值得!而且西瓜个人认为,哪怕把几十篇高考满分作为放在一起,然后选出一篇最优秀的,那《赤兔之死》依然很可能胜出。
那么,如果从申论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有没有问题呢?

答案是「这个问法不对,不能用申论大作文的角度评判高考作文」。
《赤兔之死》显然是有问题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关羽——人言关羽必称忠义,怎么强行和「诚信」扯上关系了?
然而以高考语文标准来评判,作者「硬凹」一个「关二爷诚信」完全可以理解。当年的题目是这样的:
2001高考语文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不难发现,以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的审题难度几乎是0,出题者恨不得把「要这样审题」怼在考生脸上,即:
①有的年轻人认为(或则说当时有这么一类社会观点认为)诚信不重要,至少在7个品质中最不重要。
②但是——出题者认为「诚信」很重要。
所以如果在高考中遇到这种题,我们就一定要顺着出题者的毛来捋,通过各种方法来论证「诚信」很关键、「诚信」很重要,「诚信」即使在当代社会(2001年左右)也是要坚守的美好品质……
审好这个题,把作文写通顺了,结构写完整了,加点真情实感,再加点料渲染下,这个高考作文得70%分就没问题了,优秀的考生稍微再写好点甚至能得80%以上。
什么?有的考生竟然觉得诚信就应该不重要?要逆着出题者的意思捋毛?好吧……

好的,开个小玩笑。回到正题,不难看出,作者狠狠秀了一把文采,尤其是熟练的古代白话文写作能力和精准的动词运用,可以说震惊了当时的阅卷者。
同时,作者可一点也不勇,他很柔和地顺着出题者的毛在捋,很早就把「诚信」这个关键词提了出来,而且不断把「诚信」这个概念和关二爷的「忠义」绑定,属实是审题审到了出题者和阅卷人的心里。说白了:
高考作文拿分看基本功,高分乃至满分看文笔。
虽然说《赤兔之死》部分情节有点牵强(伯喜怎么和赤兔马无缝对话的?赤兔马怎么言罢就「伏地而亡」了,马也能瞬间当场自杀?孙权最后的哭怎么那么像鳄鱼的眼泪?),关二爷的「忠义」和「诚信」绑定的略显牵强,但是——
作者其他方面做的太好了,优点太突出了。由于考场时间紧张,这点小瑕疵反而像白璧微瑕,更加真实。
因此《赤兔之死》打动了当时所有的阅卷者,让他们集体给出了满分的评价。

二、在对比中,理解申论大作文审题的要求
「申论大作文」的目的和高考不同,不仅要求文笔要好,还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说「不能用申论大作文的标准评判《赤兔之死》」,因为两者的标准完全不同。
今天首先谈谈「审题」这个核心点。
这里用2021国考省级卷的「申论大作文」和2001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对比,能够很明显看出两者区别:
2021国考省级卷大作文:
「给定资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不难看出,「申论大作文」的要求比「高考作文」复杂的多,审题方面就要花好大一番功夫。
首先通读「给定资料1」,可知驻村干部汪杰改变干部作风,推进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建立集市,帮助深山中的小谷村脱贫。而题干的这句话出自镇长陈青松和汪杰的彻夜长谈,其目的是「帮助辍学少女重新上学」。
然后通读「给定资料2」,可知这是S市黄局长总结「局区合一」改革精神的话。S市通过把市政府相关部门与功能区管委会两套班子合署办公,减少了信息传递环节,直接与企业沟通,解决了很多困难,从而促进开发区加速发展。
通读资料后,可发现两篇资料(两句话)各有侧重点。
在「给定资料1」我们能够快速找到的要点有:
①扶贫工作艰难险阻,要知难而上,艰苦奋斗,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
②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不仅要扶贫,还要防止返贫;不仅要让村民的孩子按时接受义务教育,还要想办法把辍学的大龄女童重新拉回学校。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黎明前最黑暗」,扶贫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④教育的重要性——「科教兴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全面脱贫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在「给定资料2」我们能够快速找到的要点有:
①强化法治保障、落实配套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②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听企业心声,访企业需求,解企业难题。
③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在依法治国的框架内,尽可能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改革原有制度,使其更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
在快速发散思维后,我们即可锁定「扶贫」「改革」两个要点,并突出「艰苦奋斗」「解放思想」「理性务实」「力求实效」等特质。
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的侧重点差距较大,「山村扶贫」和「开发区机构改革」似乎没什么共同点。此时不要慌,因为有一个特别宏观的话题,长久成为考生的护身符,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难发现,两个资料提到的事,都是国家近年来的工作重点,都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终极话题套用起来,所以如果实在拿不准该怎么写,就可以构建一个大框架,把刚才思考的点整理出来,填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终极话题,至少能做成一篇可看的文章。
除了刚才针对特定资料的解析之外,「申论大作文」的通用要求也是很有意思的,也就是「要求」这部分内容: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对申论大作文还不熟悉的小伙伴,一定要认真看看「要求」。虽然每年「申论」都会提出相同的要求,大家看都看腻了,但这几行字其实暗藏玄机。逐一分析: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翻译翻译,「观点明确」的含义其实就是「别废话,题目、开头、主体内容和结尾都要明确表述出你的观点,不要想着打哈哈抄材料混过去」。
因此西瓜非常鼓励大家使用「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即题目(如果允许自拟)和首段首句就把自己的观点明确展示出来,并紧扣题目到结尾。
而「见解深刻」其实有个隐藏含义,那就是「考生大作文的核心见解,不能与给定资料的内容雷同」。
作为考生,你的观点要么在材料中总结提炼,「源于材料并高于材料」;要么从更高的站位找点切入,把自己的个性观点鲜明展示出来。
这样说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考生大作文的核心是从「给定资料」中抄来的,那就不是考生自己的想法,也不可能「见解深刻」了。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这个要求几乎是把「不要盲目抄材料,要有自己的想法」怼在考生脸上了。
不吹不黑,稍微接触过申论大作文的考生,100%都能做到「参考『给定资料』」做题,但根据汉语语法可知,「不拘泥于『给定材料』」才是出题者强调的点。要知道「拘泥」可是个含义明确的贬义词,出题者每年每次公考都把这句话写上,其用意不言自明。
所以,有个特别简单的方法来判定某家公考机构申论行不行,直接看这家机构的「申论大作文」就行。
无论哪一次申论考试,但凡没有解读出核心见解要在「给定资料」以外的,没有强调「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的,一律视为垃圾水平,这种公考机构连看都不要看。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把控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思路清晰」的核心是「文章结构完整,各部分联系紧密,做到虎头、豹尾、猪肚」。不能写着写着发现「举例的结论无法支撑论点、引用重要文献太多导致中心跑题」等情况。
「语言流畅」反映到阅卷上,就是主要让阅卷人阅读体验流畅,读完你这篇文章后感到没有难以理解或语句逻辑不通顺的地方。
4.字数1000~1200字。
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为「最少800字」,申论大作文的要求显然更高。很多小伙伴都觉得找不出足够的论点,其原因就在于「即使找到了,肚子里也没有货」,无法把观点有效填充,最终被迫拼凑材料来强凑字数,这点是极为不可取的。
发布于 2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