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上昆经典《墙头马上》(秋思)

2023-01-01 03:59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2007年12月2日,华文漪、岳美缇两位老师再现上昆经典《墙头马上》,华岳两位老师的舞台表演我是在以前就见过的,不过那个时候还不怎么知道两位的厉害,而且对昆曲也不是很了解,虽然看了很多两位的好戏,但现在想起来几乎也是没什么印象了,这应该算是一种遗憾,还好这些遗憾在后来留下的影像资料里面一点一点的得到了弥补,但总还是觉得有些美中不足的。所以这次是特意要去做一些修正,以免以后留下更多的遗憾。


岳老师的表演,虽然不止一次的看过岳老师的演出,但这次人物出场给我的仍然是一种震撼,首先是化妆,岳老师借鉴了影视的化妆技巧,因为我是从DV镜头里面看的,所以又格外的清楚,她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曲化妆,但又不同于越剧女小生的化妆,整个装容看起来更饱满、更有立体感,更年轻,舞台感特别好。再者是人物,岳老师对人物的把握恰到好处,而且自然大气,毫无表演的痕迹,这应该就是舞台表演的至高境界了。以前看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但现在的体会是更加深刻的。特别是裴俊卿得中状元前后的台步、神情和气度就很容易区分在不同场景下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人物气质,我想这就是艺术家与演员的区别吧,相比现在满天飞的艺术家头衔,岳老师这样的表演称大师也毫不为过的。


华老师的表演,久违了的演出,很久以前就看过她的《玉簪记》和《游园惊梦》等戏,当时的感觉是美仑美奂,一个现代人怎么能把古人笔下的人物演绎的如此完美,可惜的是当时的我还不懂得如何欣赏,虽然今天我仍然是一个“小学生”,但毕竟时过境迁,如果现在让我说《墙头马上》演出成功的原因所在的话,我大概可以说出一大堆,比如演员的基本功扎实;有好的传授;演员本身的领悟能力极强,配角整齐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因。但这次演出给我最大的感受却不是这些,而是舞台上非常难得一见心灵感应,也就是所谓的人戏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绝对是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的。首先是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心灵相同,华岳两位老师虽然多年没有合作,但通过几天的磨合,已然找到了当年那种对人物驾轻就熟,对彼此惺惺相惜的感觉。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演员与人物之间的心灵相通,华老师的表演完全沉浸在人物的自由王国里,以她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人物性格精准的把握,自由驰骋在人物的心灵深处,层次分明的把李倩君的人物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表演对普通观众来说是一种享受,对同行来说是一种学习,而对曾经有幸一睹华岳两位老师风采的人而言应该是一种震撼,一种心灵的震撼,这种震撼足可以勾起人们对以前两位表演最美好的记忆。


华岳合璧独步曲坛,自从华老师去了美国之后,再也无缘看她们的现场舞台演出了,虽然也看过一些华老师在美国、台湾等地的演出录像;虽然岳老师的演出还是能够看到,但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尽管华老师的演出还是那么得好,岳老师的表演也依旧精彩,再看看两位的合作者,也都称得上当时当地的顶尖艺术家,那这缺的是什么呢!看了《墙头马上》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华老师缺的是岳老师,岳老师缺的是华老师,华岳合璧才是当今曲坛最为精彩,最为亮丽的一道灿烂风景线。华岳合璧不仅是观众的期待,我想更应该是当今昆曲人的福祉,年轻演员可以从她们身上学到很多表演和诠释人物的技巧和理念。


总听人说戏曲不景气,虽然现在进剧场看戏的人还是不少,但绝对值并不能代表相对值,四千人座位的剧场改成一千人也是事实,而当今剧坛被太多的艺术家头衔和太多的一级演员充斥着,根本就没有人想好好的打磨精品,我们能听到的被称为精品的东西也只不过是为了得奖而打造的所谓“精品”产物,与其说是精品还不如说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国家现在提倡的时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哪一个都不是得奖专业户,可能现在随便找一个所谓的一级演员,在得奖这件事上都可以超过前辈,可又有哪位的表演是超过前辈的呢,没有,甚至可以媲美的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当今演员的悲哀;不能不说是当今戏曲院团的悲哀,不能不说是当今剧坛的悲哀。更可悲的是现今得奖的那些演员和剧团,不思进取、毫无斗志,每天都捧着奖杯在混日子,更不用说是为观众着想打造精品了,现代的观众更是悲哀中的悲哀,明明看不到什么真正的精品艺术还要为那些“不可持续发展的产物”摇旗呐喊。看了华岳两位老师的演出,你会觉得当今剧坛缺少的不是艺术家的头衔,而是真正正真的好演员,特别是象他们这样心灵相通,而又技艺精湛的舞台守望者。(秋思 2007年12月3日于上海)

【旧文回顾】上昆经典《墙头马上》(秋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