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与袁隆平齐名,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亿,却没几个人知道他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袁隆平的名字因此家喻户晓,上至老人,下至小孩,说到袁隆平都能侃侃而谈说几句。但是,说起袁隆平,还有一位与他齐名的农业科学家,叫做李登海,他的名字,相对来说就极其小众了,至少90%的人都不知道他。

李登海的成就有多高?我们来看几项数据:
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他是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另一个就是中国的李登海,是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
一个玉米新品种,从培育到成功,几率只有12万分之一。
李登海培育的玉米种,使中国土地由每亩养活 1个人提升到养活4.5个人。
李登海的玉米种子已累计在全国10亿亩土地上推广,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亿元。

这一系列的数据和荣誉,都是对李登海成就之大最直观的展现。但是令人惊奇的是,李登海只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
李登海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名誉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有着“南袁北李”之称。
1968年初中毕业后,文化大革命让这个本来想上大学的农村少年断了后路。他回到家乡,想要通过知识改变粮食低产的局面。

1972年,年仅23岁的李登海担任了村里农科队的队长,他提出要搞亩产1500斤的玉米新品种试验。这一想法自然受到了这边人的嘲笑和不信任。李登海没有胡说八道,更没有因此放弃。他开始查阅大量书籍,不断地实验,终于在1978年,成功培育出亩产1500斤的玉米!
6年来,没有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啥,只有他的妻子,一直以来默默支持着他,和他一样在试验田里面劳碌。
此后,李登海乘胜追击,在海南岛和家乡的土地上,先后培育掖单2号、掖单8号、掖单6号等高产玉米良种,其中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2号,亩产高达903.6公斤,创造了我国春玉米亩产最高记录。

2005年,李登海创办了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其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在2004和2005年上半年均排在137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位。
李登海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已经连续30多年在海南搞加代育种,研究的玉米品种7次刷新中国夏玉米高产记录,曾经创下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并保持至今。
他开创了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先河,有52个品种通过国家和有关省市审定,获得44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0项专利,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增产粮食800多亿公斤。

2022年,李登海以11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115名。
但是李登海所做的一切并不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他曾经说过,高产玉米的研发不能没有资金,在种子研发科技上面,李登海的花费多达十多亿元,是全国在这上面投入最大的企业。
他说,自己的企业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培育出越来越优质的新型玉米品种,为国家增加收益才是李登海的毕生追求。

李登海用40多年的时间,努力培养高产杂交玉米品种,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正是有了他和袁隆平以及众多的科学家们的努力,才有了人人都能吃饱饭的今天,这才是真正的专家,当之无愧的为国人造福的专家,值得国人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