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岛国家被美国大当量核弹炸了67次,终于受够了

有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其实起源非常有意思。比如某种泳装被叫做比基尼,现代的人们都很熟悉,却未必知道其具体的来历。都认为西欧人和美国人是最开放的。其实并非一向如此。如果看看二战以前欧美女性的泳装,就会发现与穿着风衣游泳差不了多少。最多露出上臂和小腿,膝关节以上都不敢露。可见女性着装的保守传统并非亚洲独有。二战刚刚结束的那几年。正是原子弹和原子能仍然火爆的时代,几乎任何新发明都会和原子联系起来。比如很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的人,还会记得圆珠笔曾经被叫做“原子笔”,就是二战后发明了这种比较方便廉价的新型书写笔。硬往毫无关系的原子能上靠。而在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前,原子弹只被美国一家垄断。因此每次新的核试验都会引发全球的一阵骚动。1946年6月30日,美国人太平洋中部的比基尼环礁Bikini 附近首次试爆了水中原子弹。
其实试验是分2次连续进行。美军主要是想测验原子弹在水中爆炸,能不能直接把一个大舰队当即摧毁。为此美国人甚至不惜把二战退役的95艘大型舰船都放在爆炸中心附近的海面上。第一次爆炸只沉没的少数舰艇。2艘二战航母都未沉没,第二次爆炸才又炸沉的一部分舰船。一艘二战航母还是没沉没,但是已经被严重的核辐射污染,美军最终只能将其用鱼雷炸到海底,防止进一步的放射扩散。不过这些操作当时外界大部分不得而知。西方的各种报纸只宣传美国人又在海洋上进行了惊人的试验。就在比基尼环礁的大爆炸之后的18天。一名法国服装设计师,请了一位女性模特展示了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清凉泳装新样式,被报纸刊登后,对全球观众的视觉冲击,绝不亚于太平洋上刚刚进行的人工大爆炸。于是人们把这种新式泳装直接和比基尼爆炸联系起来,就叫比基尼。

可以说比基尼的出现,也算是意味着二战后全球新思想新潮流的一个开端。虽然比基尼这个名字最终和女性泳装联系起来,但是在它的原先的命名地。却远远没有那么有情调了。毕竟比基尼环礁是一个地质基础和环境都非常脆弱的热带海洋上的珊瑚岛礁。虽然这里的核爆炸是试验性质的,但是瀚海狼山认为和用核弹直接炸岛没有任何区别。比基尼环礁上原先也是有原住民的,几千年来都是以渔业为生。美军在进行核试验前,只告诉他们这里要临时征用,用完了就立即让他们回来,并没说明是要进行威力巨大的核爆炸。原住民被集体搬迁到了环境更差的岛礁上,甚至连房子也没有,只能常年住在美军临时设立的帐篷内。
而美军在当地的核试验一发不可收。居然在12年内进行了多达67次大当量试验。这些试验的爆炸威力,可比广岛原子弹大的多。为了和苏联竞争。美军居然在这里进行了威力巨大的超级氢弹试验。而且由于早期没经验,热核材料多装了,原本600万吨当量的装置,实际爆炸当量接近2000万吨!环礁上顿时被炸出一个深度超过80米的巨坑!污染范围大大超过了原先的预期,导致附近多个岛上的数千原住民受到了严重的辐射伤害。美国事后同意这些人到美国本土进行“治疗”,这些受害者却发现自己成了美国核试验生物效应物的一部分!
到了1958年在舆论压力下,美国被迫停止了大当量核试验。有些原住民冒险返回已经面目全非的比基尼环礁,很快就得了严重的辐射病,才知道这家是永远回不去了。12年里,由于在这些珊瑚岛上进行的67次试验总当量太大,居然相当于平均一天爆炸一枚广岛原子弹。其严重污染的后果可想而知。比基尼环礁属于马绍尔群岛的其中一个岛礁。

2012年,联合国有毒废物问题专家曾发表报告,美国有必要对马绍尔群岛提供额外的补偿,以解决受到核试验后续影响的居民所提出的赔偿要求。但是美国仍然对这个小岛国家严格控制。现在美国虽然不再把这个群岛当做核弹试验场,但是仍然当做洲际导弹试射和反导拦截的靶场。因此马绍尔群岛隔三差五挨一次炸的命运仍然没有结束。到目前,太平洋小岛国家中,还没和谁谁家建交的仅剩瑙鲁、帕劳、图瓦卢、马绍尔群岛4个。而马绍尔可能会最先起变化。要改变自己被人当靶子和试验品的命运,必须主动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