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奇:37度已不是正常体温?专家证实每过十年,人的体温降0.03度
每当人们感觉自己被感冒困扰的时候,想要知道自己发没发烧,首先第一项工作,就是要用温度计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在人的认知中,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度,如果超过37.5度,就说明这个人已经处于低烧状态了。
37摄氏度是一个人体温正常的标准状态,但是这个被人们一致认同的体温标准从何处得来的呢?这个温度到底还适不适用现代人的体温标准呢?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其实经过科学家的证明,37度这已经渐渐不适合用来描述现代人的正常体温标准了。基本上每过十年左右,人的平均正常体温都要下降0.03度。
在公元1800年以后,人类的正常平均体温确实是37度左右,而现代人类的平均气温大约已经降到了36.6度。那么37度和36.6度这两个温度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19世纪50年代初,一名叫做卡尔温德力西的德国医生就人体的平均温度是多少做了一系列观察记录,他一共收集了将近二万五千名病人的体温,并且确定了人体的平均体温等于37度。这也是人们第一次了解到,人类平均体温到底是多少度。
直到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的实验完成。科学家从19世纪60年代一直到近几年,采集了总样本数量将近68万名人类的体温。并且得出每过10年,人类的正常体温就会下降0.03度的结论。


人类的体温为什么会逐年下降呢?科学家也在逐步进行研究,但其中该项目的负责人朱莉帕森内特,通过数据分析猜测,这可能和现代人类居住的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现代人类拥有条件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保湿保温,保持恒定温度,使人相对稳定的居住空间生活,所以温度会越来越低。

而许多科学家认为,人体的体温下降是与许多病菌和病毒有关系的,由于现在的卫生医疗条件要比过去好得多,不会像几百年前的人一样,容易染上肺结核,炎症引起的各类疾病,这也会导致人体的体温逐渐下降。
人类可以选择抗生素一类的药物,就不需要加速人的身体的新陈代谢来抵御疾病,体温自然也就降了下来。而以前的人对抗疾病都要通过发烧,逐渐提高体温才可以帮助杀死体内的病原体。
但是科学家们已经达成共识,无论人体的平均体温降到什么多少度,一旦体温超过了37.5摄氏度,就可以认为这个人已经是发了低烧。

但也有许多科学家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人体的温度只是一种变量的表现,是不恒定的,像人体的内脏器官肯定是最温度最高的,而皮肤是最冷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每个人都在早上,中午和晚上不同时间段,体温也会出现变化。
所以这种制定恒定体温的观点并不适合于判断人的体温是否正常。体温只是过去的几百年中构成一种生理机能的现象而已。
科学家还在研究,这种体温下降的趋势会不会影响人类的寿命,而且降到一定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些都要后续研究得出。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