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7.21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2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亦称机械唯物主义。是以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去解释、说明世界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学说,是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个历史形态之一。它是在欧洲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种观点在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高举无神论的旗帜,在反对封建主义、经院哲学的斗争中曾经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重视自然、研究自然、反对宗教迷信,用科学捍卫了唯物主义的应有权威。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现象总画面的一般性质,但是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个总画面的各个部分的细节;而细节不清楚,对总画面也就不可能有具体的深入的了解。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以及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因此,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如下三个方面不可避免的缺陷:(1)机械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企图用机械力学的观点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过程,结果把世间纷纭复杂、变化万千的不同质的事物和现象都用机械力学的原理加以说明,甚至把人也看成是机器,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不过是人这种机器比动物这种机器“多几个齿轮”而已;(2)形而上学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来观察世界,他们不懂得世界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把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时虽然他们也认为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但却把运动的原因只归结为外力的作用,结果必然导致上帝是第一推动力,为唯心主义开了后门;(3)唯心史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只限于在自然领域中研究自然现象时坚持唯物主义原则,而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则用唯心主义观点去观察、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用社会意识去说明社会存在,他们脱离开人的社会性、脱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成了资产阶级反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