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季上海高口口试回忆贴
时间:2023年5月28日周日上午
地点:杭州,浙江外国语学院小和山校区
天气:梅雨季前期,非常潮闷
形式:面对面口试,评委老师用录音机播放录音材料(两位评委老师)
考题:口语 + 口译
考题回忆
口语
材料:climate change
问题:
What are the main causes of climate change?
Why do you think shoul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urb climate change?
Why climate change can be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for China?
口译
英译中
passage one: 联合国近年所做的工作
passage two: 线上服务的普及对老年群体的影响
中译英
passage one: 运河对地区发展的助力(其中有提到长江经济带)
passage two: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助力
建议
口语:
能多流利就说多流利。 小技巧,本人测试有效:
5分钟的备考时长,备考的时候想好材料下面每个问题的回答要点,写在准考证背面,然后记住每个问题都是什么。
进考场 —— 开始作答 —— 作答过程中把每个问题重复一遍
ps. 我就是这么作答的,口语说到最后瞄见老师在打分表的第一部分写了个优。
作答模版示例: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xxx. the topic that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is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becoming an urgent issue for humanity.
The first question is xxxxxx, and my answer for this question is as follows. First, xxx. Second, xxx.
For the second question, which is xxx, my answer is, first, xxx. Second, xxx.
As for the last question, xxx, in my view, first, xxx. Second, xxx.
This should be the end of my answer. Thank you.
作答过程中如果思路卡住了,可以说以下fillers缓解卡顿:
like, you know, it’s like, seems like, actually
口译:
能多流利就多流利。
多打印几张准考证。 考试现场草稿纸不够,口译部分开始之前评委老师只肯给两张,翻译过程中确实不够用了再要才肯多给。我当时打印了两张准考证,其中一张口语备考的时候还用掉了。建议大家打印个五六张。
关于笔记:
是应该多记还是应该多听少记,口译总体原则是听与脑记为主笔记为辅。但是就之前二口(没过)和这次高口的考试经历来说,我认为这种信息点密集的材料,少笔记的策略不太适用。大家平常练习的时候可以集中练习一些信息点密集的材料,针对它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脑笔记节奏。
关于紧张:
深呼吸吧。适量喝水,据说有助于保持大脑活跃。我前一天晚上恰巧有点晕车,考试当天早上胃还有点轻微的难受,分散了我的注意力,考试过程中倒是一点不紧张了。

个人感想:
这是我第二次到杭州,第一次还是2017年,已经是快6年前了。现在对那次的记忆只剩下,匆匆忙忙地逛西湖,去乌镇,吃外婆家。这一次,除了对气候的不适应,稍微感受到了杭州的美,仿佛是个四处都能看到青山绿水的城市,真满目青山。问我喜欢吗?也谈不上。遇到美好的城市和美好的人,大家对它们都会有好印象,但谈不上喜不喜欢。现阶段的我更倾向于认为,真实的喜欢是建立在足够的了解和感情的基础上的。那些美好的短暂的相遇,短暂恰恰是印象美好的原因之一。匆匆两天后,从杭州回到北京,对比之下,明显感受到了北京春夏之交的清透干爽。希望考试可以通过吧,过不了就再考。要越挫越勇,对生活,你强它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