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简单谈一下,国内国产芯片在车规级上的发展和感想

2023-02-19 01:20 作者:lmshahaBili  | 我要投稿

本人主要嵌入式电子软件工程师,主要专注汽车行业,AUTOSAR和MCU嵌入式底层,去过五百强,博世,伟世通一类的外企也呆过 芯片这十年一直是热门话题,不懂得领域我不多说,车规级这块,从前两年开始,国产芯片才真正开始起步,每当看到往上一群营销号和一群不懂装懂的人在哪里海吹西方或者硬抬国产的时候,就感觉互联网的氛围真的浮躁,可以说对芯片的讨论的都是一群牛鬼蛇神和自媒体 没技术但希望看到搞出来的人很多,但是懂技术却了解基本行情的人很少,而趁着大众热情玩弄虚假信息的自媒体,不懂装懂的网民更是多如牛毛,导致了信息杂乱,更有人乱起哄。 我不多说废话,手上有一些资料数据。这里只列举部分相关数据和语句 资料来源

从我自己的工作经历看,从2021年前后开始,我先后工作的一些大厂都开始投入国产化项目进程,包括博世 法雷奥 伟世通 ,TIER1我所了解到的也有不少。我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政策内部鼓励还是华为的制裁让主机厂担忧,但是我收到的指令是一些新项目中要追求完全国产化平台,也就是不仅是MCU芯片,包括SBC,收发器等各种外设芯片也完全采用国产,在过去这些平台都是使用英飞凌的成熟模板所以很明显这是像国产化过度的整体行业信号。

至于上面这东西说的,是不是有政府补贴或政策强制支持,我没有去了解明确的消息。但我的想法是,必然是有的,重新开发一个平台不仅要钱而功能却差不多,有更大的风险,车厂集体这样做的目的除了政策有鼓励国产化我想不出什么理由

这里提一下,我当时接触的是芯钛的MCU ,这是国产厂商,一个M7核和一个M4核构成的,也有HSM。用在车规级上没什么大问题,适配起来难度其实不大。根据我的了解工具链厂商也在协助开发这些国产芯片的MCAL。

从资料上看,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对国外大量依赖的,光刻机卡脖子不是开玩笑。但是注意到一点的是,虽然依然是微小的份额,但是最近四年间国产很多设备占有率提升非常高,都在一倍甚至数倍以上。这和以前光打雷不下雨是完全两个概念的。 至少现在能看到实打实在车规级这块可以用得上,而个人评估按照这个发展速度的话 占有率的提升是迅速的。所以困难还有,但是前途很光明。

中国这块在十年内应该还是很难做到平起平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差距这几年在缩小。 真正想支持得靠政府出力和民众,搞研发很慢,而且是要钱的,要是个个都去买苹果特斯拉,也就不会有华为,比亚迪了。 说到网上的节奏 网上一部分人我很讨厌,我不知道是精美还是网军,吧光刻机和西方吹得跟在另一个世界一样,好像一股中国人就搞不出来的口气。有时候我觉得很可笑,要不是中国真的有能力对它们构成威胁了,他们为啥要制裁华为,搞封锁?为啥不去封锁阿三?事实相悖的情况是西方很害怕也很紧张 才会做这种事情。 作为行业内的人,我也希望有一天开发主流用的是中国的芯片,但是承认差距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丧失自信,中国一直都在创造奇迹不是么,现在的中国本身在西方人眼中就是一个奇迹,回想起20年前你能想到今天的生活么? 恕我直言,在我看来芯片和当初先驱们造原子弹火箭这些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难度,或许从技术上它并不比原子弹容易,但是当年别人可是吧核弹挂在你脖子上威胁我们,那可是生和死的区别。现在小小的芯片只不过是在一些应用领域卡我们脖子,而我们也不是那样一穷二白,好歹是第二大经济体和科技强国了,这种条件下有些人都不敢接受这个挑战的话,那当年先驱们顶着核威胁造核弹的时候的困难不比现在大十倍?怕是有些人跪久了吧骨气都丢了! 当年西方造出芯片光刻机的时候也没有外星人教他们,难道我们东方人就搞不出来?荒谬的西方优越论。 只是若有人在2023年对此这块感兴趣,你可以参考下我给你的看法,如果你不同意,那也没事,和我无关。

我是希望这篇东西能给那些真正关心中国芯片业发展的人提供一点参考和信息,我不是大咖,没有资格去预言未来几年或者十年会怎么样,但是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天天和芯片打交道的人,自己基于参考数据和工作经验所得出的结论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写这篇东西只是因为我无聊打发时间,不要来说我截图截的烂不专业什么的,写这玩意只是纯粹时间多出于好心,我不是自媒体,也不需要靠流量吃饭,不需要别人点赞投币。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看,如果不信那你也不需要跟我说。 希望以后更多人对此有清晰点的认知,而不是被自媒体变成流量工具。

简单谈一下,国内国产芯片在车规级上的发展和感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