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下的城市 回不去的家乡
时间步入十二月,虽然距离2022年还有二十来天的时间,但城市的街头已经开始逐渐有了过年的氛围。在深圳这个几乎都是外来人员组成的“移民城市”,同事和朋友间交谈的话题也心照不宣的变成了“你回家过年吗”?
其实,不只是深圳,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大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带着不同的愿望和憧憬,在陌生的城市里努力谋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人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座自己付出过青春和汗水的城市里,拥有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但充满机遇的大城市既是满怀希冀的,也是残酷的。当大家在这里赚到高于老家好几倍的薪水、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逐渐发现大城市昂贵的物价房价,让想要留下来的愿景变得愈发困难。
都说见识过花花世界,哪还能适应冷僻丘烟。早已习惯大城市繁华和便利生活,又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社交圈子的人们,一旦回到老家,就会有一种巨大的落差感,如同从一个彩色的世界跌入简单的黑白。老家的熟悉面孔、亲切的乡音却在长久离别后变得十分陌生,故乡之于他们,只有寒冬再无夏春秋。这时的大家就会发现,那个熟悉的家乡,好像变得生分了。
从改革初期开放到现在,四十年的打工潮,是无数的背井离乡的务工人员共同谱写出的一曲劳动之歌,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成就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或直接或间接的为城市繁荣建设出过力,但除去其中已少部分获得成功的人,他们中更多的人仍在城市力苦苦奋斗,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速发展的城市似乎在开始淘汰和抛弃他们,他们就成了处境尴尬的那群人,家乡回不去了,城市也留不下了。
深圳有一句著名的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如今也被很多网友改成来了“来了就是深圳人,没钱就是惠州/东莞人,还有吃不玩的猪脚饭和交不完的房租”,这一句玩笑调侃后面也是道尽了无数在大城市和家乡之间徘徊的打工人的心酸。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处心安即吾乡”。愿所有努力融入城市的打工人,都能找到心安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