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会对身体产生多大的影响?心碎后身体会有怎样的变化?

心碎综合征 章鱼壶心肌病
A突然感到胸口剧烈的疼痛,他开始感觉到呼吸苦难,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几天。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可能有人认为A因为情感问题患上了抑郁,但其实 这是一种心脏病。也是一种比较接近年轻人的心脏病(情感因素),那这种心脏病会带来什么影响?心脏病离我们又有多近?
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的母亲蒙太古夫人在她的儿子从维罗纳被流放后悲痛而死;有人可能会说她死于心碎。心碎?这样的命运似乎只在小说中才可能出现。心碎综合征和个人情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在早些时候,人们认为这是极端情绪所带来的短暂负面影响;毕竟心血管没有任何阻塞、也没受到物理攻击。但在1990年,日本学者研究病例时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心腔会改变形状,类似被吹打的气球一样膨胀起来。影响心脏有效泵血的能力。

在日本学者看来膨胀的心腔看起来类似于一种用于捕捉章鱼的罐子。

于是在1991年,心碎综合征也被称为章鱼壶心肌病。由于是日本首发 所以他们的研究自然也就比较深入,但自发现以来零零散散的报告就开始从世界各地露出了头;新发的病例也证实了情绪能引起疾病,而这种疾病并不局限于过度悲伤。1998年维特斯坦医生在冠心病病房第一次遇到心碎综合征,当时他接连遇到了三个不同寻常的病例。连续三个女病人 她们都经历过某种情绪紧张的事件。第一位是她母亲的去世,第二位是一场可怕的车祸,第三位是意外的重逢;没错 第三个显然是好事。然而她们每个人都带着非常相似的超声心动图结果进入医院,图像显示她们每个人的左心室都膨胀成一个奇怪的形状。这就是心碎综合征。

在这种疾病的影响下,受影响的人群中有超过75%的患者有胸痛症状,超过50%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超过25%的患者伴有头晕。而且心碎综合症的体格检查结果与急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一致,所以也容易被误诊;而这种病症在当时的美国很少有人知道。尽管患者血液检查显示出广泛的损伤,但这些女性的心肌并没有像心脏病发作那样永久改变或受损;在不久后她们都恢复了,就像是正常人一样。要说她们在患病前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一次情绪刺激。可在那时医学界没有人相信 情绪会对人类心脏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后来为了提高人们的认识,维特斯坦医生给它起了一个绰号“心碎综合征”。用“心碎综合症”这个名字来表示那些在亲人去世后患上这种综合症的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导致有关心碎综合征的研究数量迅速增加。
2011年10月之后 几乎世界各地都报告了该综合征,学者认为引起心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几乎每个人都避不开。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感情危机、亲人离世、车祸、失业、缺钱、中彩票等;好事坏事都可能会引起心碎综合征。可以发现在这些危险因素中 极端情绪往往会伴随出现;而极端情绪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左心室暂时减弱甚至停止正常泵血,导致为心肌供氧的冠状动脉痉挛。比如恋爱分手,这种情况一出来往往伴随着胸痛。当然这还构不成心碎综合症,只能是简单体验一下其中的某一症状;真正的心碎综合征要更剧烈一点。心脏的瞬间“冻结”会导致供氧减少,大脑在缺氧的影响下“眩晕”会紧随其后;所以我们也多多少少听说过因为感情破裂导致极度胸痛甚至晕厥的例子。但心碎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只能从现有的假说来解释。在相关文献中 都有提及绝大多数病例都涉及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理论表明过度的儿茶酚胺刺激对心肌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会引起类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症。可以这么理解,儿茶酚胺具有增强收缩的作用。在它的刺激下 心肌的收缩能力增加,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氧气和血液供给,心脏会因为缺乏血液和氧气开始“罢工”。因为自带增强收缩的属性,儿茶酚胺快速流入心肌细胞 会引起微血管功能障碍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休克和短暂性心肌病。还有雌激素原因,在全球范围内大约90%的心碎综合征是女性,绝经后患者占主要人群。因为疾病在绝经后妇女中更为普遍,雌激素可能在该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作用;然而文献中缺乏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只能说雌激素缺乏可能与疾病有关。

无论是心肌细胞、血管异常还是雌激素缺乏,从现有数据来看都在说明心碎综合征与儿茶酚胺的升高离不开关系。尽管该综合征在3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但其确切的病理生理学仍然是个谜。

心碎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会在数天到数周内自发消退。但它对人的威胁是发病期间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病理状态,一旦持续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起心脏衰竭之类的并发症,或者加强患者本身就患有的其他疾病;这么一来后果有多严重就很难预估了。心碎综合征的长期影响仍在研究中,尽管心机功能明显恢复。但一些研究表明患有心碎综合征的人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虽说其预后良好;大约95%的患者会在几周内恢复全部心脏功能,但目前的研究估计院内死亡率约达到5%,算得上不低了。而且根据一项从1600多名患者中提取的数据分析,复发率每年约为1.5%,6年积累复发率约为5%。此外在所有病例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与情绪冲击有关,三分之二是由身体因素引起的;临床上也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因此心碎综合征仍然是科学探究和医学的谜题。
来自内心深处的压力似乎也无法避免。随着年龄的增长承担更多的生活和工作责任,我们会经历更高的压力水平。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压力也在随之升高。那么该怎么做?调解压力和情绪才是我们与疾病达成和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