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再看才发现低估了
李濬益导演的电影《东柱》(2015)重新回顾了诗人兼独立运动家尹东柱的人生。
但是,这部电影中有不亚于尹东柱的重要人物,便是他的堂兄宋梦奎。

宋梦奎是《东柱》中占据着微妙位置的人物。可以说是接近主人公的配角,在电影的前面经常出现。
饰演宋梦奎的朴正民也通过这个角色获得了百想电影部门的最佳男新人奖。
但究竟,李濬益导演是如何刻画这个角色的呢?
多年后再刷这部片的小画才发现,啊~
真的是很多地方暗藏玄机啊。
前面所说的,电影前面这个角色经常出现,那么我们就从开场的片段开始聊。

在东柱接受日本警察审查的戏结束后,电影以闪回的手法,回到东柱过去住在北间岛龙井的时间点。
但是,这时摄影机捕捉的不是尹东柱,而是宋梦奎。
在电影正式开始的场面中,把这个画面的支配权给到了不是主人公的人物,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导演在这场戏通过深度聚焦把宋梦奎放在前景,尹东柱放在后景。
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持续了这种人物构图。
部分导演会使用深度聚焦来描述人物间的关系,而在这个场景中,深度聚焦不仅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他们的性格与行动。

在群像镜头中,电影的主人公东柱位于画面的最深处,即画框内最远的地方。就连无名的村民在画面构图里也站东柱的前面。
看到这里,让人想起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导演为什么要这么拍主人公尹东柱呢?”
就像前面提及到的,《东柱》虽然分明是尹东柱的电影,但也是突出宋梦奎的电影。

如果说尹东柱是在亡国的现实和无法现实的梦想之间彷徨和苦恼的青春表象,那么宋梦奎则是克服这些现实并积极行动的实践家和革命家的形象。
因此,导演持续将宋梦奎安排在前(或者说是上),尹东柱安排在后(或者说是下),不仅体现了人物间的关系,还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用同样的脉络去分析的话,《东柱》是关于宋梦奎正面形象的电影,也是关于尹东柱背影的电影。
在电影里,这个堪称最戏剧性时刻的场面有一个宋梦奎和尹东柱的交叉剪辑。
在日留学生面前燃烧革命意志的宋梦奎和因诗集翻译工作与熟人通话的尹东柱的交叉剪辑,引起了场面与场面间的冲突,同时将两个人的距离刻印在银幕上。

电影的后半部分,宋梦奎和尹东柱的人物构图发生了逆转。
宋梦奎在革命失败后被日本警察追捕,尹东柱在上面看着他的对话的这个场面。
接着,电影中又一次出现了交叉剪辑,日本警察强迫两人在虚假陈述书上签名后,两人觉得“羞愧”。
虽然宋梦奎嘴上说着“羞愧”但却签下了名字,而尹东柱则并没有签名。

事实上,这部电影虽然不是要分别谁的价值观更为正确(或者错误)的电影,但是以上两个场面的人物构图和交叉剪辑,赤裸裸地展现出了宋梦奎的没落,实在是意味深长。
导演通过前后、上下的构图以及适当的交叉剪辑,不仅刻画了各个角色的特征和关系,还把在亡国土地上倒下的青春形象在电影中优秀地进行了形象化。
翻译 / 优琪 排版 / 优琪
你们的 “点赞”、“在看” 、“评论”、“分享”
就是小画(mai)前(zhou)进(bian)的动力^^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拥有者所有
*禁止二改二传截取部分,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请勿摘抄复制
画外音VoiceOver
微博画外音voice_over_
微信号voice_over_
B站畫外音voice_over_
投稿p78i6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