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口气看完商鞅,从小侍从到伟大改革家,变法强大秦国却被车裂

2023-05-22 23:35 作者:聪明的一xiu哥  | 我要投稿

一口气看完商鞅

他是法家巨子,是改革的先驱,有人说他天资刻薄,有人说他先进伟大,他是影响了整个封建王朝的人,最后却换来了车裂的悲惨结局。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一生,商鞅出生于约公元前390年,他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原姓是公孙氏,商鞅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后来在魏国侍奉当时的魏国国相公叔痤,在他门下担任中庶子一职。自三家分晋以来,魏国其实是比较强的,他们率先开始变法,成为了当时战国初期排名No. 1的国家,所以很多才子学者都跑去魏国找工作,魏国门前的信箱塞满了求职者的简历,而远在西北犄角旮旯的老秦在当时根本不值一提,没啥存在感,公叔痤慧眼识珠,知道商鞅这小子不一般,所以在临死之前跟魏惠王说,商鞅是个奇才,一定要重用商鞅,如果不能重用他,那就杀了他,不能让他投奔到其他国家去,但魏惠王不以为然,觉得是公叔痤病入膏肓了,在说胡话,所以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杀了他,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以后有你小子后悔的了。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孝公继位后在国内搞了个公务员大招聘,28岁的商鞅听说秦国在招工之后,就大老远跑来了秦国,见了老板秦孝公好几次,老板,您看这个尧舜二帝的治国经验您喜欢吗?商鞅对着秦孝公就是一顿输出,结果给秦孝公听睡着了,5天后商鞅又来了,老板,这次我带来的是夏商周历代王侯的治国计划,绝对包您满意,商鞅咔咔又是一顿输出,结果孝公也没听进去,第三次,商鞅带来了春秋五霸时期的治国资料,厚厚一沓,秦孝公听完后点点头,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我不听,商鞅这三次输出跟对牛弹琴似的,不过他也是个不撞南墙不死心的角色,三次谈话让商鞅摸透了秦孝公的心思,你不就是想当天下第一吗?我绝对能搞出个完美方案,最后,商鞅跟孝公说了一大通强兵之策、富国之术,描绘了一通宇宙最强秦国的未来蓝图,孝公听得十分入迷,两个人促膝长谈,愣是谈了几天几夜,这天下就没他商鞅搞不定的甲方。

公元前359年,商鞅31岁,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又有很多顾虑,犹豫不决,决定开会讨论,于是一场辩论大会由此开始,long one,反方辩手一号甘龙,杜挚是旧贵族的代表,他俩举双手反对变法,“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意思是利益没有增加百倍,就不要去变更法令制度,如果不能取得很多功业,就不要更换所使用的人才,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古时礼法不会有邪行。正方辩手一号商鞅听完浅浅一笑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我们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意思是不同时代治国的方法不一样,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就不用学古代,历代教化不同应该法哪一个古代呢?历代帝王谁也不沿袭前代,应遵循哪一个帝王的礼法,我们要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正方逻辑清晰,言辞有理,反方一时间无法反驳,所以,本次辩论以商鞅为代表的正方胜利,于是浩浩荡荡的商鞅变法开始了。

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34岁的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正式实行第一次变法。公元351年,商鞅39岁的时候,秦国将国都从栎阳(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在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促进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军事上奖励军功,制定20等爵制度,达到了强兵的目的,军队的战斗力直线飙升,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为秦国的下一步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商鞅向孝公为秦开帝业,但新法执行起来不免有些刺头,变法刚开始一年的时候,百姓都说不方便,太子甚至犯法,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反),于是处罚了太子的师傅公孙虔和公孙贾,杀鸡儆猴嘛,太子的老师我都罚,你们谁还敢不服呢?10年之后,秦民都适应了新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商鞅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将秦国发展成为了战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强国。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秦孝公趁魏军主力不在偷袭魏国,歼灭魏国的守军7000人,随后占领了少梁,公元前353年,秦孝公又趁魏国国内空虚,于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梁良造,包围了魏国并占领了魏国的旧都安邑,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占领了固阳,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同年九月公子卬被商鞅埋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没办法,只能割地求和,割让了河西部分土地,此时的魏惠王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说寡人真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我就说你小子会后悔吧,商鞅也因为这卓越的功绩,获得了一块绵延600里,名为商於的封地,并号称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商鞅此时52岁,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延续了几百年的贵族世袭制度被打破,这些变法影响到了贵族的利益,牵扯到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因此贵族对他十分不满,此外商鞅在推行变法过程,使用极端残忍的法律和惩罚,也让商鞅失去了民心,因此在秦孝公死后,贵族们终于有了机会解决掉商鞅这颗钉子,于是他们列了一大堆商鞅的罪状,诬陷他要谋反,商鞅百口莫辩,只能跑了,商鞅终究只是秦国的打工仔,被老板炒鱿鱼都算轻的,现在想活下去都难,走投无路的商鞅逃亡到了边关却无处可去,最后只能逃回自己的封地,仓促的组织了一支人马,起兵造反,攻打郑县,秦惠文王派兵征伐,最后商鞅在彤地战死,享年52岁,商鞅的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同时商鞅全家被诛灭,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有句评价对商鞅说得很公允,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可惜他的一生终究是以悲剧结尾,但他拼尽全力维护耕耘的秦国,也不负他的期望,成为了富庶繁华气势庞大的强国,也许“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吕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的统一大业便是给商鞅悲剧结尾最好的慰藉。

一口气看完商鞅,从小侍从到伟大改革家,变法强大秦国却被车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