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纪录片越做越无聊?这5个技巧或许能给一些帮助

任何好的纪录片首要目标就是提供信息。不过,为让观众顺利的接收你想表述的信息,就必须利用一些技巧使影片引人入胜。由于纪录片也是一种电影类型,所以用于电影故事的很多技巧与窍门,同样能用在纪录片创作上。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纪录片开始让人觉得无聊,甚至自己都不想剪,那么下面的一些技巧或许能帮你回归正轨。
处理好影片故事和架构
纪录片让人感到“无聊”或剪不出来的大部分原因,很可能源于影片故事和架构本身。许多刚入手操作纪录片的同行,或刚开始实拍的学生也多会出现逻辑混乱,事件或故事没有表述清晰的失误。这是纪录片好坏的根本问题,所以在前期的文案脚本阶段就尤其要处理好。
不论你是刚开始着手项目,还是已深入剪辑流程,都可以随时问自己:我能直接写出(或画出)影片的故事和架构吗?
如果不能,为何不能?如果多花一点时间专注于整体故事架构,就能给整个影片有极大帮助。在此之后,便是利用各种技巧,将那个故事更好传达给观众。

根据需要融入包装和特效
对纪录片导演来说,在项目中添加定制的包装或特效很有吸引力。这种做法对那些过于依赖采访内容,缺少实拍画面或辅助镜头素材的纪录片尤其有用,因为你能用它们展示可能永远没机会拍到的素材。现在很多纪录片已经采用了这个方法。

不过,过度使用包装或特效也是需要避免的行为,因为它们可能需要极高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让镜头运动起来
除了融入包装和特效,利用一些小的拍摄剪辑技巧其实也有助于使节奏更有动感。比如在拍摄标准的静态采访镜头时,可以考虑添加更多拍摄角度或镜头运动,如利用滑轨,摄影小车,稳定器,包括后期添加些微妙的运动效果都可以。
转场效果也能营造有趣画面。只要使用得当,不令观众分心,你始终可以在合成镜头或剪辑时添加不同的转场元素。

减少解说内容
令人厌烦的纪录片常有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解说内容太多。虽然,解说是讲述故事的重要部分,但只要提到有用信息即可,并不需要到处都使用解说方式来表达,有些内容用画面就已经能够说明。
有时,你需要做的只是在黑屏上出现几行字,提供必要的阐述信息即可。其余信息可以交给画面或采访内容来提供。
做出艰难的剪辑决定
最后,从影片创造者的视角来看,纪录片的烦人之处在于素材量非常大。正因为花了许多时间拍摄和汇集素材,人们在应该怎样剪辑,以及最终版本上更难做出明智决定。这时,就需要根据时长的需求,挑拣出符合角本的内容。而现场拍摄的一些随机的内容,如果不能与纪录片的故事相融合,都应该坚决剔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