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译】小林多喜二——人与作品

2019-02-12 21:46 作者:AkariKobayasi  | 我要投稿

原标题:小林多喜二――人と作品

原作者:小田切进

译者:Akari Kobayasi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图片,所以图文无关。)

(水平有限,此译文如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欢迎指出。)

《生活在海上的人们》与《蟹工船》

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与《为党生活的人》,不仅仅是这个作家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代表着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杰作。

《蟹工船》在昭和四年五、六月的《战旗》杂志上发表,与同样在藏原惟人的“无产阶级现实主义论”影响下、在前年写出的《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一起,成为以后的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后来的全日本无产者艺术团体协议会,简称“纳普”)的无产阶级文学空前高涨的划时代作品。

《蟹工船》和影响小林多喜二的前田河广一郎的《三等船客》、叶山嘉树的《生活在海上的人们》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和《生活在海上的人们》非常相似。但是,尽管小林同样是描写海上劳动者的自觉与斗争,他还是尝试了与《生活在海上的人们》完全不同的方法。叶山的情况是,浪漫地展现再三重复的幻想一般的登场人物的梦与愿望,一边表示作者自身的感情、一边推进故事情节。

与之相比,《蟹工船》的作者是描写资本主义是“以怎样残忍无情的形态侵入未开发地、殖民地,持续进行着原始的剥削;一边将官吏警察与军队作为‘门卫’‘看守’‘保镖’、一边对人民进行着不知满足的残酷驱使;然后,是如何急剧地进行资本主义的工作”(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寄给藏原的书信)。

小林的情况是,根据积极的主题和藏原提倡的“战斗的无产阶级的观点”,全部的题材由“帝国军队——财阀——国际关系——工人”(同一书信)的关系来整理汇总,描写“原始的剥削形态”以及与之的斗争。

同样是在寄给藏原的书信中,小林有意地将登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描写完全舍弃掉,不写人而写群体、不写个性而明确地把握与陈述阶级;因而《蟹工船》采取不设置主人公、有意地将人物非人格化、避开直接表述自己的理想和感情的这种方法,无非是出于这样的理由。

叶山和小林这两大非常相似的纪念碑式作品,说是展示初期无产阶级文学和纳普运动的两大里程碑也不为过。

《蟹工船》尽管因此没能免于人物类型化、人物图表式行动的弱点,然而因为完全注入了作者的如火般高涨的热情、创造力,最终达成了当时日本文学中,前无古人的无产阶级文学新艺术成就。

《为党生活的人》

小林另一大纪念碑式作品是《为党生活的人》。《蟹工船》发表之后不久就被北海道拓殖银行解雇的小林,在第二年也就是昭和五年春去了东京,昭和六年成为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的中央委员,进而当选为作家同盟的秘书长,加入了日本共产党,为将直面革命运动的课题文学化而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在昭和七年对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联盟(简称“克普”)的镇压开始后,开始了非合法的生活。《为党生活的人》在那年八月,随着地下活动而写就了《前篇》;然而,因小林在昭和八年二月被虐杀,《后篇》未能完成。小林牺牲后,出于回避审查的考虑,《为党生活的人》以《转换时代》的假标题在《中央公论》四月号、五月号上发表。

小林在《为党生活的人》中,鲜明地描写了“满洲事变”(注:原文如此,即“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生产防毒面具与降落伞等军需工厂内共产党党支部的活动,和以“我”为中心的几位共产主义者代表,为了反战和解放运动,已经“没有一点点私人生活”的共产主义者人物形象。

战后,针对笠原对主人公的房屋管理员的非人类的态度,人们进行了大量的集中的批判,这也是不可以当做没有看到的不良影响,并且出现了由此全面否定无产阶级文学的议论。

然而不管这些弱点、完成了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变革的作者自身的目标是,在这里展示基于现实的不可磨灭的东西。

围绕着上文的《为党生活的人》的作者的人物把握问题,与中野重治展开了激烈争论的平野谦,发表了一篇题为《小林多喜二和无产阶级文学》(收录于《日本的近代文学》,昭和三十九年一月一日,读卖新闻社)的文章。平野在这篇文章中,说小林的“灼热的生涯除了正如文字所写的‘超出常人的’以外无法形容。正因如此,对于为无产阶级文学赌上死亡而献身的不灭的意义,现在的我们有重新讨论的必要”,说道:“只有小林多喜二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地在国内外保障纳普文学正统性的作家”,从将《为党生活的人》看做从克服“非政治主义的倾向”以来的视角来看,主张着应该将《为党生活的人》作为从“实践者和表现者的更高程度的合一的课题”生发而出的作品来看待。平野下结论说:《为党生活的人》至今仍不褪色的原因,“无非是将非合法生活者的不安感与紧张感构成为深奥的中心思想”,并将小林的生涯总结为“以实践者与表现者的更高程度的合一作为目标”“在逼近新头绪的可能性的入口倒毙了”,提出了这样的新的见解。

荒正人也陈述了《为党生活的人》在当时的“反映无产阶级文学本身的界限”之前的近代要素一边在孕育着的同时,“表现了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弱点的一个知识分子,成为了能担当被暴露于极度的困难与不断的危险之中这样的环境的革命运动的前卫,并且自己坚持到底的这样一个意图”“并且这个成就,是被看做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的”。(《现代日本文学大事典》,昭和四十年一月一日,明治书院)。这样的话语正因为都是前记争论的当事者的发言而被注目。

从童年到习作时代

小林多喜二于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出生于秋田县的没落农家,四岁时举家移居到北海道小樽,之后直到昭和五年去东京为止都居住在小樽。一边接受者伯父的补助,一边自己劳动,小林多喜二先是上了小樽商业学校,然后于大正十年进入小樽高等商业学校学习。从这时起就热衷于阅读斯特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人的作品。他于大正十一年将短篇《兄》《健》等投稿到《文章俱乐部》《新兴文学》,并被入选、登载了。这个时期小林的作品极受志贺直哉的影响。他又在校友会杂志上发表了亨利·巴比塞的作品翻译《命运?》等等,在高等商业学校举办为关东大地震募捐的外语剧大会进行时,与一年级的下级生伊藤整他们一起用法语上演了梅特林克的作品《青鸟》,小林扮演山羊。(译者注:亨利·巴比塞为法国左翼作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梅特林克为比利时剧作家,象征派戏剧的代表。)

大正十三年(1924年)春,小林从小樽高等商业学校毕业,进入北海道拓殖银行上班,成为了月薪七十旧日元的银行职员。(译者注:旧日本帝国的日元购买力较高,因此此处称作“旧日元”以防混淆。据查,1921年1克黄金=1.36旧日元,一辆自行车价格六十旧日元。)小樽的文学伙伴与同人杂志《クラルテ》也在这一年创刊。不满于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的小林,从此开始了创作笔记原稿,每天锻炼自己的严格的生活。

对小林多喜二的生涯而言,大正十五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根据手冢英孝的年谱,小林在前年年末救出了遭遇不幸的田口泷(译者注:小林多喜二的恋人,比小林年幼五岁,于2009年6月19日去世),并将她带回了自己在小樽若竹町的家里。小林读了叶山嘉树的《卖淫妇》,受到了很强烈的感动。第二天,小林开始读高尔基的作品。小林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抱有强烈的关心。在大正十五年九月十九日的日记(《偶记》)中写道:“我自己通过叶山,见到了一种通过新意识创作的艺术。然后今天通过高尔基,发现了从悲惨生活中坚持活下去的不可思议的存在。”小林也从同年十一月刊行的《在海上生活的人们》中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根据《偶记》的记载除了叶山、高尔基,小林还反复阅读志贺直哉的作品,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斯特林堡,阅读里别津斯基、卢纳察尔斯基、马塞尔·马丁、小泉信三、高畠素之等等。从昭和二年三月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小林在以后的《不在地主》中描写的矶野农场的佃农争议,作为情报加入也是这年三月的事情。马上从六月到七月,出现了在日本的劳动运动史上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小樽港湾大争议小林尽管也有着疑惑与踌躇,也参加了这次运动,并随后接近了小樽的劳动连动。进一步,小林在这年八月参加了劳农艺术家联盟(机关志《文艺战线》),不久后成为了小樽支部的干事。

第二年昭和三年二月,小林在第一次的普通选举中为从劳农党中参加了竞选的共产党的山本悬藏,加入了演说队去了东俱知安方面一次。此时之事小林写在了以后的《到东俱知安去》中。三月十五日拂晓开始,在小樽也发生了被称为“三一五事件”的大规模逮捕。在小林热心参加的研究会的群组中有大量的人被逮捕了。根据手冢英孝的记载,仅仅在小樽两个月就有五百人被逮捕。小林在此时创作了描绘石狩川流域的开拓农民自然发生的斗争的长篇小说《防雪林》的笔记原稿。五月去东京,遇到了藏原惟人。

从《蟹工船》到《为党生活的人》

昭和三年三月,作为“三一五事件”后结成的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的指导理论家登场的藏原惟人,在机关志《战旗》五月创刊号上发表了《通往无产阶级现实主义之路》,与当时为止在近代文学中出现的个人主义的关切和方法相对,主张建立“无产阶级先锋队观点”的现实主义。找到了居住在芝公园五号地的藏原,回到了小樽的小林给藏原写感谢信,写道:“清算了至今为止的态度,今后想要写出不辜负期待的作品”。这以后,小林受到了藏原的强烈影响,并遵从藏原惟人的艺术理论,写下了《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等作品,并最终成为了纳普的无产阶级作家的活跃代表。

回到小樽后小林并没有发表《防雪林》,而是从五月二十六日开始着手写作《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满含着对三一五事件中小樽的工人们所受到的残酷镇压与拷问的“义愤填膺”而写就的原稿,八月送到了藏原惟人那里,刊载于《战旗》,受到了平林初之辅、胜本清一郎、片冈铁兵等人的高度评价,反响巨大。藏原评判其为“无产阶级文艺的划时代的作品”。利用银行工作的空闲,小林以边记笔记边写草稿的方式写作着《蟹工船》。

这以后的小林,“在昭和四年一月一日基本工资一百旧日元。二月十日,无产阶级作家同盟创立,小林被选为中央委员。组织了小樽支部准备会。二月末,申请加入共产党,被拒绝。三月三十日,完成了《蟹工船》……。九月,完成了《不在地主》。十一月,被拓殖银行解雇。十二月,开始写作《工厂党支部》……。”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并在昭和五年去东京,因为《蟹工船》的原因被起诉不敬罪,入狱半年。(译者注:《蟹工船》中有工人打算给进贡的蟹肉罐头加石子的描写)随后,小林成为了作家联盟的书记长,入党,开始了非合法生活……开始了充满艰难战斗的课题。

从《蟹工船》到写作《为党生活的人》的余下的三年间,小林尽管写了《不在地主》《工厂党支部》《组织干部》《沼尻村》等充满雄心之作,这些作品对革命运动的政治课题特别积极而忠实,成为了有着强烈图表式性格的作品。尽管小林在从昭和六年开始在《纳普》、接下来在《无产阶级文学》上连载的《转型期的人》中,展示了新的艺术力,正如最初所述,昭和七年三月的对无产阶级文化联盟的镇压中,小林转入地下活动,此作品未能完成。

小林晚年的同志,详细精密的传记的作者手冢英孝,这样描写小林这个人的特色:

小林是勤勉的努力家,直率而一心一意,有着彻底地深入的气魄,身材虽小却有着面对困难绝不胆怯的强大意志,展现了出色的卓越的能力的同时,从心里爱好文学,“庶民的、拥有着深深的爱的性格,同时又像孩子一般纯真而幽默”。


【译】小林多喜二——人与作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