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学》本质论(5)
原本这是我自己与朋友结合TuTu_Gomi的讲解进行的交谈记录,因朋友要求改写成文以便阅读。
但是本质必须过渡为实有;因为它是自在自为之有,即是说它把它自在地包含着的各种规定区别开来;因为它是它对自己的排斥或对自己的漠不相关,即对自身的否定关系,于是它把自己和自己对立了起来,并且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即本质在自己与自己相区别之中而又和自己统一时,它才是无限的自为之有。——这样来进行规定,与在有之范围中进行规定,性质就不相同;而本质之各种规定也有比有之规定性不同的特性。本质是自在之有和自为之有的绝对统一体,它之进行规定,因此仍然在这个统一体之中,即不是变,也不是过渡,至于规定本身则既不是一个作为他物那样的他物,也不是对他物的关系;那些规定是独立物,但又只是这样的独立物,即它们彼此又是在统一之中的。——由于本质最初是单纯的否定性,那么,为了给予自己以实有,然后给予自己以自为之有,本质便必须在自己的范围内,把它原来只是自在地包含着的规定性建立起来。
黑格尔说本质必须过渡为实有,他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本质必须重新把这样一种看似不是它的单纯性和简单性给自身建立起来。而这样的一个自身建立,其实就是一个本质的自身区分,而本质只有在这样一个自我区分的过程中,才是自身统一的。这里对本质论后面的进展的一个大的、总领性的描述。
所以我们后面会看到,其实在本质论这里,实有最开始出现为非本质的东西和映象,而非本质的东西和映象。就好像是和本质不相干的,有了本质的同时就出现了这样的直接性。所以整个本质论一开始的映象部分的任务就是要证明:其实不是现成的有一个自身关联的本质,然后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和它无关系的映象,而是一切映象都是本质自己的运动产生的。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不是一个现成的本质产生了很多的映象,而是整个本质它就在于它的活动性,因此在于一个自我映象的运动。脱离开一个自我映象的映象,其实是谈论不了本质的。这是黑格尔在此处预示的后面要讲到的内容。
本质在整体中,就是量在有之范围中所曾经是的那样,即对界限的绝对漠不相关。但是量之成为这样漠不相关的东西,是在直接的规定之中,在量那里的界限是直接的外在规定性,它过渡为量;外在的界限对量是必需的,并且在量那里是有的。反之,在本质那里,却没有规定性,它只是由本质自身建立起来的,不自由,而只是在对它的统一物的关系之中。——本质的否定性即是反思,而规定即是曾被反思的,由本质自身建立起来,并在本质中作为被扬弃者而存留下来。
对界限的漠不相关(indifference),在量那里和在本质这里其实是不一样的。因为量还在有的范围内,所以它虽然对界限漠不相关(量跨越一个界限,还是在量那里,只是到另一个量),但这样一种漠不相关指的是界限还只是量的直接不相关的他者。但是在本质这里,界限已经是本质自身建立起来的,所以任何规定都不是作为一种他异性的界限被给予了本质。这也就意味着在本质这里没有单纯的被给予性。
任何被给予的东西,作为本质的界限,都是本质自己建立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才必须说,任何规定都是曾被反思的,也就是说任何规定作为被给予性,已经是被本质自身所建立、所扬弃的。
这里各种各样的“曾在”这种时态上的用法,指的都是单纯的直接性总已消失。这里也涉及到后来拉康、加比埃尔等人说的逻辑时间,逻辑时间指的是最开始作为出发点的直接性,其真正被理解,是在后续的反思中被回溯性理解的,而被我们回溯性理解的这样一个直接性,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出发点,不再是一个第一性的东西。我们会发现它总已经是被反思所规定的,所以真正在先的反而是反思。这也是本质论的关键点所在。
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反思的优先性”不在于所有的直接性好像都只是一种反思造成的映象,或者说一种被观念化的东西,而是说直接性作为直接性,只能通过反思才能出现。也就是说,黑格尔不是把直接性取消掉,而是说直接性能成为直接性,直接性能被理解,就是通过反思而被给予的。所以实际上就是说,一但感性的东西出现,我理解它的时候,我就会发现自己总已经用反思、用概念中介了它。所以那样直接的感性的东西被我理解的时候,已经是作为被反思中介的直接性了。
那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没有直接的感性东西被给予吗?黑格尔说:当然有。这样的一个感性直接性,它总已经被反思中介,因此它其实总已经是直观了。也就是说,感性的直接性总已经是消逝的(即黑格尔之前说的“曾在”)。这也就是为什么整个有的直接性也是总已经消逝、总已经是被反思的直接性了。
本质处于有和概念之间,构成两者的中项和本质的运动,即从有到无的过渡。本质是自在-自为之有,但这是在自在之有的规定当中;因为本质的一般规定是从有而来,或者说,必须是有之第一个否定。本质的运动就在于要在有那里建立否定或规定,从而给自己以实有,并把它自在地所是的东西,变成无限的自为之有。
我们可以看到,本质处在有和概念之间,这就是本质的重要性,本质论是解释存在论和概念论,解释整个逻辑学,理解黑格尔哲学思辨方法的钥匙。本质回溯性地解释了整个存在论,解释了有那里单纯直接被给予的直接向对立面过度的直接性其实不是单纯的直接性,而是已经被反思、被中介的直接性,在这个意义上本质是有的真理。
当黑格尔说“什么是什么的真理”的时候,作为真理得到的东西,一定是后续被展示出来的,然后真理才被证明是由之展示出来的过程的在先者。也就是说,虽然本质是后继于有的,但是本质会证明自己相对于有是更在先的。类似的,精神是通过自然哲学之后被展示出来的,但精神一旦被展示出来,我们就会发现精神其实是更在先的。自然本身的本质性的结构就是一个准精神性的结构。
所以我们会看到,整个黑格尔的逻辑,无论我们是理解后面的精神哲学,还是理解前面的存在论,都必须要通过本质论来理解。比如说精神哲学那里,为什么说自然过渡到了精神,但是一到精神哲学的开端我们会看到,所谓自然向精神的过渡,不是真的有一个自然然后过渡到精神,而是精神的直接的自我展示就是这样的一个过渡。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到了本质论,才会知道存在论向本质论的过渡总已经是在本质的一个自身中介的范围内了。所以在一开始我们才会看到在本质论开端,有的后继者是映象。我们必须要在本质论处理映象的原因是因为,在本质论这里我们要理解整个本质论和存在论的关系,就只能通过映象来理解。
所以本质论另一方面也会过渡到概念。因为本质已经蕴含了概念当中的一个活动性,只是概念是纯粹地展示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性,而本质论这里活动性仍然是作为一种好像外在直接性的活动性被理解了。也就是说,虽然本质论这里有活动性,但是直接性好像仍然是被给予它的。这是本质论的一个缺陷。
所以黑格尔
本质是自在自为之有。
意思是说,本质已经是个自身关联的有,所以它既是自在的又是自为的。但是这样的一个自在自为之有,它不是在自为的规定里,而是在自在的规定里。也就是说,本质仍然只是一个直接的自在自为之有。也就是说,本质它的一个自在或自为的状态,本身还没有在自为的状态中被考察,而只是被我们外在反思到了。本质自己没有把握自为状态的话,它自己就是个活动性,它还以为自己有一个外在被给予的直接性。但是我们已经很清楚的是,这样一个被给予的直接性的假象是本质没有理解它自身,没有理解它自己的存在就是自为的存在。
因此黑格尔
本质的一般规定是从有而来,是对有的第一个否定。
意思是说,本质首先是要把任何直接性的特征给否定掉,因为它自己已经是一个中介性的运动了;所以任何直接被给予的规定在本质这里都是通过运动被建立起来的,一切实有,也就是规定性,都是本质把它本来就是的东西给建立出来。
但我们要注意到,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本质像个储藏所一样的,已经隐含了所有的规定,后面把规定建立出来就行了,这样很容易误解成:本质就是一个总体化的现实,它要做的就是把它已经蕴含的现实直接实现出来(谢林的这种对黑格尔的解读是有问题的)。因为所谓的“自在所是”,不是说本质已经是它后面生成为的东西了,这样的话无非就是决定论。本质所自在所是的是什么?就是它要把自己产生为它所是的东西,这样一个过程性的语言形式的述行性的活动,这才是自由。
所以我们会看到,本质这样的一个运动特征,在后面的概念论和精神哲学那里会体现为绝对理念的人格性,或者体现为精神哲学的一个自由的显示。之所以是这样的原因就在于,本质它的运动不在于它本来就已经是个什么东西了,然后它事后把这个东西给建立出来,而在于它唯一的自在就是它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它要去成为它是的东西。所以本质的运动就是它的自在,而不是说它有着现成的自在在那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之前说的,黑格尔的哲学预示了后面的整个现代哲学:像海德格尔说的,此在就是可能性;或者像精神分析说的,没有一个现成的存在,存在就是一个能指链的运动的过程……我们要凸显出黑格尔逻辑学其动力学化的那一面,把存在消解为一个运动,而这一点在本质论这里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