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风俗记述的重点

2021-06-21 06:50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谈风俗记述的重点*

王照伦

 

    翻开案头的几部新编地方志,总感风俗篇太单薄,特别是对优良风俗的记述就更少。新方志的风俗篇一般占全志内容的1%强,而优良风俗在风俗中的比重较大的占一半左右,少的不足0.2%。这就形成了新方志基本上不能反映一地人民精神风貌的通病,也是其教育功能差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新方志的性质还是其功能,都要求对当地风俗作充分地记述。从社会主义新一代地方志这一根本属性去讲,风俗篇记述的重点只能是健康、文明的生活习俗和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优良风俗是人类共同的美好道德和良好风气的集成。优良风俗囊括了自人类产生以来一切美好的、健康的、文明的、高尚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其形成和演变,贯穿于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全过程,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是自古迄今一切思想建设积极成果的继承和发扬。每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出现后,总是给优良风俗以新的生命,使之发扬光大,并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社会主义新方志,通过对当地优良风俗的记述,去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也就成为新方志之所以称之为社会主义新一代地方志的重要标志之一了。

    志界不少朋友曾撰文论新方志的特点,其论述角度大都在地域、经济等方面绕圈子,没有在最能反映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的风俗上作文章。就拿本县人民摊煎饼来说,平邑人有吃煎饼的习俗,就是在已经实现温饱、走向小康生活的今天,广大农民的主食仍然是煎饼。煎饼成分和摊法的演变,反映了平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明程度的提高。自古以来,人们摊煎饼一直是将鏊子、柴草放在地面上,盆里放上面糊,用同一双手向鏊子底下加柴草和朝鏊子面上加面糊,又用这双手去揭煎饼,柴草上的各种病菌,很自然地传到煎饼上,煎饼又是不经任何加工就直接食用的食品,使之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随着人们卫生习惯的改变,从20世纪60年代起,全县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了摊煎饼的方式,采用支灶的形式,一人烧火,另一人摊煎饼,杜绝了煎饼在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特别是在70年代末,县城开始用机器烙煎饼,彻底改变了烟熏火燎的操作环境,使煎饼的加工更加卫生。从煎饼的成分上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农民的煎饼主要是半糠半粮,从70年代开始,随着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煎饼已经变成了纯粮食制品,生活条件改善快的农户,普遍用小麦、大豆、高粱、玉米等做煎饼。由此可以看出,摊煎饼之事虽小,但其操作方式、原料构成的演变,却足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如能详实生动地予以记述,那么,志书的存史、教育功能就能从一个侧面得以充分地体现出来。

    优良风俗的特点是广泛地存在于民间,除极个别典型事例经新闻传播媒介宣传外(如《人民日报》报道了平邑县柏林乡刘凤云带着婆婆改嫁的事。平邑县庞庄乡一对青年婚事简办,《中国妇女报》以“五元钱的婚礼”为题发了一幅新闻照片),大量的好风俗在民间自发地产生和演变,并对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党和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以推动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建立。编志实践要求方志工作者通过各种渠道去做大量的社会调查工作,充分挖掘各地的风俗资料,使优良风俗得到弘扬,愚昧、野蛮、丑陋的恶习受到揭露和批判。

    在《平邑县志》稿的编写过程中,志办会同县精神文明协调委员会、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教育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广泛收集、深入挖掘优良风俗等方面的资料,对社会影响大、教育意义深刻的风俗资料和典型事例,不惜笔墨,大书特书。各种优良风俗,凡是在平邑县内有的,我们均从其产生地点、影响范围、传播途径、发展演变、在波及范围内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对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的不同影响,及与之相关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等方面,作全面、客观、辨证地记述。既有纵的脉络性记载,又有横断面的细微表述。如对刘凤云带着婆婆改嫁一事,我们和县妇联的同志一道,走访了当事人和周围群众,对该事的起因、过程、事件的社会影响、刘凤云新家庭的幸福生活及其子女的成长,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对反映平邑人民大度包容的回汉民族关系问题,用多个横断面交替详记的形式处理。自从回族迁居县境数百年来,回民杂居平邑、地方等地,一直与汉民和平相处,从未发生过两个民族械斗事件。大至两个民族相互取长补短互助农商,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如汉民家养的猪跑到回民家,回民不是将其打死,而是赶出家门了事;汉民深知回民不食猪肉的习俗,若手提猪肉与回民相遇,习惯用身体将猪肉与回民隔开,以示对之尊重),我们采取了浓笔重彩的处理方式,全面、具体地进行了记述。这样,不仅提高了风俗在全志中的分量,而且使人在志书中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


* 原载《山东史志丛刊》1992年第2期。


谈风俗记述的重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